江苏淮安盱眙:开展支援工作 推进法治建设

2015-11-05 09:43  来源:江苏长安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政法委近日组织开展“机关支援社区、党建引领平安”活动,选调5名党员业务骨干兼任政法综治指导员、社区党员“1+1”帮扶联络员等“五大员”,构建了“工作在单位、奉献双岗位”党建工作新模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载体助建,服务群众零距离

  “自从社区有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现在办事方便多了,来一趟就全办妥!”刚刚办理完社区矫正手续的赵先生高兴地告诉笔者。走进中心服务大厅,眼前一亮,几名工作人员一字坐开,办理哪项事务需找谁一清二楚。

  “过去部门分散办公,居民办一件事要跑三四趟”。社区蒋书记介绍到,“今年年初,县委政法委将城北社区作为支援对象,积极给予支持,安排综治办潘主任担任政法综治指导员现场指导,协助我们建成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做到“一门子”受理、“一条龙”办好,备受群众欢迎”。

  为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管理服务向下延伸,科学将城北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帮助开通综治E通信息系统,并从机关选调4名党员骨干兼任网格员,成立4个网格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在网格内全覆盖,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已累计为民办实事250多件。

  平安联创,提升居民安全感

  淮明园小区几处监控探头损坏,群众多次反映未果,一个开放式小区“三防”措施不到位,居民哪有安全感?作为社区平安建设指导员县国安办副主任高以东,在一次巡防中获悉后,主动联系帮助维修恢复运转。

  同样,社区发生疑难复杂矛盾,委机关党员会主动参与调解。今年8月一天,居民李某与邻居因债务积怨,双方纠集10余人摆下阵。正在办公室的政法委副书记赵紫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情、理、法各个层面与双方商谈,经过近6个小时的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一起一触即发的群体性事件被成功避免。

  “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政法委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参与社区义务巡防,协助调处矛盾,督促落实技防、人防、物防措施,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朱耀谈到。

  阵地共筑,增强法治感染力

  这里有法治典故、名人感悟,也有现代法律宣传标语……这看似枯燥的法律知识融入在长墙中,法融于景,让社区有了一个新景点——法治文化长墙。经常带孙子来走走的陈大爷不仅说给孙子听,还当谈资给老朋友也说说,休闲又学到东西,好着呢。”法治文化长墙已成为社区宣传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理念的新阵地。

  而让居民另一学法好去处——与城北社区共建法治宣传栏,内容图文并茂、定期更换,不间断地向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同时为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明确一名党员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多层次满足居民法律需求,促进社区民主决策、依法办事。

  县机关工委书记赵珺实地查看后指出,共筑法治文化阵地是盱眙政法委机关党支部支援社区建设的一大举措,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教育受感染,有利于提高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平安的良好氛围。

  “1+1”帮扶,温暖送到心坎上

  每逢佳节,社区困难群众、老党员的生活时刻牵动着县委政法委党员干部的心。9月27日上午,党员干部挨家登门,与12户结对帮扶对象见面,给老战士、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看到中秋节来“走亲”的客人,在场的居民高兴地说,“这真是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心坎上。”

  除此之外,还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社区慈善超市捐钱捐物,开展未成年人“成长护航工程”,为特殊群体雪中送炭,大力弘扬“盱眙好人”精神。

  实践证明,机关支援社区,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了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为淼向笔者算起“效益账”。

责任编辑:李镕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