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监狱布局调整重大决策部署以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紧紧围绕向交通沿线、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三个转移”)的工作思路,严格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分类科学、功能完善、投资结构合理、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要求,精心制定布局调整总体规划,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着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监狱布局调整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贵州省监狱布局调整总体方案经数次调整,监狱总数由原来的36所调整为28所,其中新建8所,迁建11所,改扩建9所。.截止2015年9月底,共开展了28所监狱的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39亿元。
六盘水监狱:干警参与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
六盘水监狱是2004年司法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同意新建的中度戒备监狱。监狱建设项目用地259.98亩,项目总概算1.92亿元,总建筑面积60690㎡。经过4年多的建设,于2015年8月19日顺利通过了业务功能验收。
建设过程中实行“全天候”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该监狱实行了“全天候”工作,牢牢控制工程建设的时间周期。
2012年,该监狱民警在省监狱局的领导下,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建立了工作流程和制度,提出了建设监狱的基本工作思路,其一明确了:
“一个目标”:把六盘水监狱建设成“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业绩”作为该监狱的奋斗目标。
推进“两方共管”:加强与设计、地勘等部门的联系,不断优化设计,确保建设资金效益;加强对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做到施工工期不拖延,施工质量没问题。
落实“三项制度”:对资金实行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拟定了项目监督流程,对基本建设的财务活动实行了管理和监督。
加强“四项学习”:加强对建设流程的学习、业务能力的学习、廉政建设的学习和建筑法规的学习,有效地提高民警的履职能力、拒腐防变的能力、监督管理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工程管理中30多名干警参与
在工程管理中,该监狱加大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抽调30多名干警参与项目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把建设材料入口关,确保工程建筑质量。
落实现场签到制度,对施工现场中的隐蔽工程均实行3人以上有签证权力的人员同时签字方予认定。坚持每周工程例会制度,对上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工程施工措施,确保工程进度。坚持每半月进行一次生产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确保生产安全。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工程建设的行为,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分析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加强与参建方的协调沟通,督促监理单位做好各项工程的验收工作。
明确的合同要求,约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的施工队伍。同时加强了监狱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用到刀刃上,并为项目决算打好基础。狠抓工程建设的廉政工作,修订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工程竣工验收质量监督管理等防控制度;拟定了详细的业务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加大了对项目建设各环节的风险防控力度,落实了监控责任领导,特别是针对变更设计、变更概算、变更标准建设项目的问题上加大了纪检监察监督的力度,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发生。
工程质量上严把工程质量关
监狱的建设工程是社会的民生工程,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该监狱狠抓质量管理,确保建设优质工程。
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监狱建设标准》要求,积极介入设计阶段。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完工后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一工序,以确保工程质量。
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现场监督作用,严把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坚决不予进场。组织每周一次的检查督促,深入现场,对每一个质量细节问题都进行调查核实,全程跟踪,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福泉监狱: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监狱
省级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的样板工程
建于1958年的福泉监狱,由于监管区三面环山,地势高低不平,监舍依山而建,布局不合理,防洪能力差,安全隐患大,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需要。为此,2011年经贵州省发改委批复,福泉监狱改扩建项目正式立项,建设用地220亩,其中新增用地152亩,总投资1.38亿元。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对福泉监狱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稽查,对本项目的档案资料、合同签订、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等给予了较好评价。
2015年2月,经贵州省住建厅专家现场评审,福泉监狱改扩建项目从全省1100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2014年度“省级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程”称号,并得到住建厅的全省通报表彰。这是贵州省监狱系统建设单位第一家获此奖励,也是全省监狱系统建设单位首次获奖。
监狱建设工地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行为,建成了“平安工程”和“廉政工程”。
改扩建的福泉监狱在设计理念上,力求创新,规划突出功能。
综合征地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面积,同时考虑满足监管需要和功能的适用。监狱的设计规划,围墙内分为服刑人员生活区、教育学习区和习艺区三片功能区。围墙外北端为行政办公区,南端为武警营房。
特别是监舍楼“井”字形(干警办公室与四栋监舍的联接)设计,便于四栋监舍优化警力和联动处突,各功能区的分块设计,有利于对罪犯学习生活的分区管理。
建立安全网络
项目实施以来,监狱党委高度重视,明确一名监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抽调品行好、业务强、懂技术的干警到布调办工作。
同时,以布调办为核心,成立“六个工作组”,即施工现场管理组、协调推进组、资金管理组、安全监督组、资料管理组和新闻宣传组等,分别由监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按职责对应参与建设管理。监狱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流程》、《施工现场全权代表工作职责》、《申请付款流程》等规定;构建了由监狱布调办、施工单位、项目部、施工队和班组组成的“五级质量安全管理网络”。
“网络”的建立,为项目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为建成“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政工程”起到了助推作用。
克服资金压力
习艺楼施工单位在进行人工孔桩基础施工时,出现36个烂孔,桩壁泥土是边挖边垮。另外2个流沙孔,有地下水带沙流出,桩孔无法成形,问题相当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施工。
监狱组织设计院、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现场办公,加班加点多次到实地勘察收集数据,认真分析问题,最后确定修改方案:将36个孔桩和2个流沙孔全部改成柱基,方案改变后缩短工期5个月。
三标施工单位,为取得“样板工程”称号,积极改变施工措施,将招标时确定的自拌混凝土改为汽运商用混凝土。同时为了解决地下水渗透,孔桩桩壁垮塌严重的难题,将人工挖孔桩改成机械沉孔,以上两项措施的改变,施工单位自愿承担增加的费用200万余元,并因此缩短工期6个月。
在整个改扩建工程中,福泉监狱积极克服资金压力,如何建成司法部要求的高标准、高规格、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监狱,其资金的缺口较大。监狱党委和布调办一班人,面对压力,不等不靠,秉持“将有限资金、用精细管理、以最短时间、建样板工程”的理念,尽最大努力强化管理,控制费用,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不懈努力,该项目基本取得了‘样板、平安、廉政’三大工程的好成绩,勤政、务实、清廉是前提,顺畅的资金来源是保障,纪律制度执行到位是关键。今后,我们还要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任劳任怨完成后续建设任务。”福泉监狱监狱长东风说。
2010年2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劳教、戒毒场所建设问题,原则同意在9个市(州)各建1个强制隔离戒毒所,为场所建设和戒毒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打开了场所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贵州省戒毒管理局以抢抓发展机遇为指导思想,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基本原则,以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为工作思路,编制了《贵州省劳教、戒毒场所“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其中,有11个建设项目被省发改委纳入《贵州省“十二五”政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总建设规模55.412万平方米,总投资15.51亿元。
目前,贵州省正积极开展戒毒场所项目建设,场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戒毒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遵义强戒所:司法介入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遵义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中桥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30公里,项目占地247亩,总投资23668万元。
该项目于2012年10月开工以来,该所始终秉承注重统筹协调,强化督查管理的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因势而动、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除第五、六戒毒大队外,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勇于担当一揽子问题得到解决
遵义强制隔离戒毒所项目,从立项审批到项目选址、征地拆迁、手续办理、资金筹措等都得到了上级党委、遵义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省戒毒局主动协调,大力支持,局领导多次带领戒毒所人员前往部局汇报项目建设情况,亲自与省发改委对接协调项目建设事宜,在项目建设中,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及时纠正项目实施中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
为确保该项目按时开工,遵义市委、市政府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市政府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征地拆迁、经费、手续等一揽子问题,并协调市发改委、国土、规划、环保、消防等部门,本着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简化手续办理程序。
遵义市司法局加强领导,主动服务,将项目建设纳入该局党组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开展督导,并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请求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统筹协调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相关手续办理以及“三通一平”等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环节繁多、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环节协调不到位,既耽误工期,又造成损失。
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戒毒所积极协调,申请将项目列入遵义市重点工程项目,与其他重点工程项目一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与督促。同时,积极完善项目各项手续,使得项目实施建设的相关程序无缝衔接,加快了工作进度,为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戒毒所争取多方配合,妥善解决纠纷。群工问题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所也不例外,项目建设以来,因征地赔偿、村民强行阻工情况时有发生,该所本着分清责任,积极协商、司法介入的方式逐一妥善处理好了群工问题,没有给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强化监管确保项目施工质量
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不规范,施工程序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确保工程质量,该所着力强化督查管理。
该所成立了基建办,抽调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人员专门从事基建工作,制定项目推进表,倒排工期,每天进行督促。适时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施工单位反映的放缓施工进度的群工等问题。在水电管网铺设施工中,因作业面广,存在进度慢的情况,该所督察后,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增加施工力量,全面铺开工作面。
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一方面是督促监理进驻施工现场承担监理责任,定期审查监理月报,对月报中提出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图纸,确保设计更加合理的基础上,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确保工作质量。
“在实施新建遵义强制隔离戒毒所项目建设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克服困难,加大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完工。”遵义强制隔离戒毒所政委吴茂清说。
黔东强戒所:树窗口单位新形象
黔东强制隔离戒毒所位于凯里市开怀新区,总建筑面积56360平方米,投资1.57亿元。2009年8月经省政府、司法部劳教局(戒毒局)批准,2011年3月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审批,2012年7月先后完成设计、勘察、监理、场平招标工作,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3年底,完成戒毒管理区宿舍、习艺楼、教育用房、社会帮教用房、医院、食堂等41218平方米及围墙建设,2014年3月底全所从原来玉屏县整体搬迁至新建所。
果断决策迁建工作顺利进行
黔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搬迁前位于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城郊,交通较为不方便,周边空气质量较差,工作环境恶劣,给民警生活和子女入学带来较大困难。
2008年,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搬迁至黔东南州凯里市。省司法厅领导多次到凯里市进行协调,实地对该所选址、规划、设计进行调研,并积极向省发改委等部门协调迁建工程的立项、资金筹集等问题。
2010年9月,开始国有土地协调征地拆迁工作。2011年场地平整完成,2012年7月开始工程建设施工,2013年9月戒毒人员管理区工程建设全部完工。
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吴跃,多次到该所迁建项目所在地现场考察,了解项目建设相关情况,慰问负责项目现场工作的民警,并提出“黔东所要坚持软硬件一起抓,力争把新黔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打造成为展示贵州司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形象的窗口单位。”
落实各项规定推进项目工程实施
黔东所迁建项目立项批复后,在规划设计上,所领导高度重视规划工作,新所建设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既满足功能,又适当超前;既符合规划需要,又体现建筑特色。
为了建造一个有特色的现代化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领导带领设计人员到省内外进行学习借鉴,特别是借鉴了一些发达省份的建筑优点,对场所建设整体布局和单栋房屋的功能使用做了大量的调研,又结合黔东南州民族特色,并根据土地地形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反复协商,最终达到今天的效果。
合理使用资金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完成
在迁建项目之初,该所就安排建立了专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实行工程倒计时制度,任务倒逼,抓实、抓细各项建设工作。
该所党委对每一期工程都严格测算,认真对照合同清单,对每一幢房屋的变化都认真记载,能节约的钱一分不良费,不能在工程款用的资金,绝对不能使用。在工程招投标、物资设备采购等方面,该所始终坚持主要领导不直接参与。参与项目建设的全体成员始终能做到不徇私情,不施加影响,严守党风廉政各项规定,招标每个环节内容都在网上公布。施工方的每次申请支付进度款,要先经过基建科领导签字,分管领导签字,所项目法人才最后签字,并开出正式发票,才支付资金。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所合理使用资金,节约开支,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