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法院培养法官能力 促进审判质效提升

2015-11-04 14:31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大力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领导推动、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机制为推手,以业务提升工程为载体,着力培养法官的六项核心能力,促进审判质效不断提升。

  提升裁判说理能力,促进公正司法。建立两级管理、层级负责的裁判文书上网监督审核机制,加强案件内部监督和裁判文书日常评查,2014年以来上网公开裁判文书6000余例,公开效果良好。开展年度案例编纂及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工作,引导法官加强裁判说理、多办精品案件。

  提升法律适用能力,促进严格司法。围绕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院级专题培训和庭室自主培训,举办司法业务基本技能等级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审。定期召开法官联席会、民商事专业审委会会议,探讨疑难复杂案件,研究制定类型化案件审判要点,统一裁判尺度和标准。

  提升庭审驾驭能力,促进司法规范化。加大院庭长办案力度,开展审委会委员评议庭审工作,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带队的四个评议小组,对全院每名法官的庭审进行了现场观摩、评议、打分,评选出10个优秀庭审。在评议基础上,选取优秀法官庭开示范庭,带动全院法官庭审驾驭能力和庭审规范化水平提升。

  提升诉讼调解能力,促进案结事了。强化法官的调解意识,建立调解工作量化统计标准,每月评选厉莉先锋岗“调解能手”。整合基层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等资源,举办调解经验交流会、法庭调解论坛,深化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形成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获“中国调解高峰论坛”二等奖。

  提升审判调研能力,促进理论提升。建立健全调研工作机制,加强重点调研课题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全程督导工作。创办“天平论坛”,搭建院级主导、庭室承办、骨干参与的调研工作平台;建立“调宣人才库”,定期评选“调宣尖兵”,与北大、北理工等高校合作开展法学理论研修,利用院内、院外两类资源,加大对专家型法官和调研骨干的培养力度。

  提升释法宣法能力,促进司法公信。完善并落实《房山法院关于实行诉讼提升制度的若干规定》,强化法官释明和判后答疑,抓住立案、送达、庭审、宣判等环节对当事人进行即时性法律宣传,贯彻四中全会“谁执法、谁宣传”的要求。建立“北京榜样”马志敏工作室,吸纳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开展诉讼咨询、法律答疑等工作,提高息诉服判水平。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