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元,河南省新县看守所在职职工,一名普普通通、从事公安监管工作已有14年的“老警察”。在新县看守所,43岁算不上年纪最大。但他这么一个没有获得过任何荣誉也没有任何头衔的老“监管”,却总能引起同事的关切与眷顾。
不搞特殊瞒病情
他站在人堆里,你都不会多看一眼,如果不小心发现了,可能也是因其颠簸的走路姿势或是因“虎背熊腰”的身姿。其实,他的“体胖”一半源自心宽,一半是疾病所致,行走不便也是因为病痛。
2008年,他因身体疼痛前往医院就诊被检查出患有骨质增生症。2010年,医院诊断他患有类风湿和痛风两大顽固性疾病。知道了自己身体上的毛病,面对每月1000多元的医药费,家境并不殷实的李保元选择了默默承受病痛的折磨,带病坚持工作。眼看着遮掩不过去,李保元才向同事公开了病情。
看守所所长张贤江让他立刻到医院检查。这次检查结果为:退行性病变,须住院进一步观察、诊断。医生建议,最好卧床静养。听完医生的话,李保元变得焦躁起来,他对医生说:“单位事多,我如果住院别人就要干两个人的工作,你给我开点药,我多休息就好了。”看完病,他又回到看守所继续上班。所领导多次叮嘱他:一定要安心治疗。然而,李保元放心不下手头的工作和家中70多岁的老父老母,仅在武汉医院待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又匆匆返回工作岗位。
恪尽职守紧盯巡
看守监管工作是异常辛苦的,担负着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等职责,24小时值班,工作生活高度紧张。李保元也不例外,他每周不仅有三天全时段值班任务,还负责管理一个普通过渡监号。“在押人员不管是被收押还是被带出审案,只要进入看守所,李保元都会认真地做好全部的检查工作,百分百保证他们身上不出现任何违禁物品。”谈起李保元的工作效果,张贤江非常肯定。不仅如此,值班对李保元的体力也是个极大的考验,因为无论是接收、释放、提审、提押、会见等,都需要当班人员从监室把人带出来,再送回去。“每个当班人员每天起码要跑50趟监室,每跑一趟需要10分钟左右。”李保元同事介绍说,“值班期间有巡视任务,昼夜不停,一圈大约需要8分钟。”每天近百次巡视一步步累积下来,一天至少要走14公里,而这样的值班巡视,他每两天就要进行一次。
人性关怀促和谐
在李保元负责管理的过渡监号里,每年至少有50余人的进出量,每一天,李保元都需要重复着固有的程序:入监检查号内卫生、在押人员身体、安全设施、逐个谈话、值班安排、犯病就诊……掌握监所安全以及在押人员心理波动情况。在押人员苏某情绪不稳定,好几天靠着墙壁不说话,吃饭也越来越少,李保元发现这一情况后,特意和苏某多次谈心,渐渐解开了他的心结……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李保元管理的在押人员中,也有可能被判决执行死缓以及死刑的,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了不让这些人在判决前出现意外,李保元坚持采取人性化管理,对症下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
铁汉心细情满怀
作为管教,长期同被监管人员打交道,一些在押人员的家属、朋友时常会通过各种手段对李保元进行拉拢利诱。虽然自己入不敷出,但在监管生涯中,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他始终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工作中,李保元的认真劲不输于任何一名年轻力壮的同事,“监所安全胜过千千万,不能出现一丝纰漏”。一次,给一个监号在押人员放风之时,李保元发现该监号门上的铁栓断了约1厘米。为找到这一截断掉的铁栓,李保元在门的周边反复查找。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他终于在铁管缝隙中发现了断裂的铁栓,确保了监所安全。
张贤江在介绍李保元的家庭情况时几近哽咽。李保元多年单身,父母都已经7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整个家庭就靠他微薄的工资支撑,而他自己每个月的医药费就差不多用去一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李保元在工作中总是很主动,就连每年单位组织的慈善捐助活动,他都抢先参与。看守所副所长吴海花谈到李保元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不需要组织的照顾,有任务尽管分配,千万不要把我当病人看待。”这是李保元经常对同事说的话,他用自己的勤勉、敬业,感动着身边人。李保元,一位特殊的老监管,燃烧着自己,照亮着他人。他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演绎不平凡的人生。(周惠 邵梦华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