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娜,女,汉族,现年36岁,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三级警督。1999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警察学校,后留校任教;2003年3月,调至锦江公安分局办证中心任窗口民警;2007年1月,调至治安防范人口管理支队户籍管理大队任窗口民警;2009年3月被组织任命为户籍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兼任成都市公安局办证中心主任。
李娜从警15余年,以真诚无暇的微笑、脚踏实地的作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她所在的成都市公安办证中心先后被四川省共青团委、四川省妇女联合会、四川省巾帼建工活动领导小组成都市公安局机关党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2008—200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11年市局公安办证中心获集体嘉奖,2013年3月通过全国范围内层层筛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今年9月在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开展的2015年“寻找我身边的优秀女性(集体)”宣传推荐活动中,成都市公安局办证中心被授予“2015年我身边的优秀女性集体”荣誉称号。中心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全年零投诉、零违纪。
近期,成都市市民观察团来大厅参观、考察,中心各方面工作得到市民观察员的肯定。李娜个人也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上级各部门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窗口民警”等荣誉,受到市局各类嘉奖7次,2014年被推选为 “我最喜欢的政法干警” ,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完善机制,扮靓“窗口”
走进成都市公安办证中心,服务台干净整洁,服务制度归整齐全,荣誉锦旗锦上添花,窗口民警着装整齐,举止文明,给人以警民和谐的很好印象。这些都得益于办证中心的当家人李娜。
2009年3月,李娜走马上任办证中心的主任,没有丝毫的荣耀,却感到压力倍增。她深深知道,公安办证中心是公安机关的窗口,办证中心每一位民警的形象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作为中心的主任,必须扮靓“窗口”,展示成都公安的良好形象。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窗口工作的需要,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李娜在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注重抓好中心民警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她从制定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入手,根据《岗位民警执法规范用语》、《服务用语及忌语》等一系列制度“从严治警”,对民警工作、学习、纪律、生活细节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使办证中心的每一项业务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坚持开展每日晨会制、每日巡查制度等等,在每周例会上对每周发生在民警身上的违反规范化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接待群众的方式态度进行评析;业务方面进行指导。对自我约束力、业务能力差的民警,李娜经常找他们聊天、谈心,帮助他们进步,强化全体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李娜还“从优待警”主动关心家里有困难的民警,照顾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民警,遇到民警家里老人、小孩生病都主动上门看望,为民警解忧。
创新举措、服务民生,真情为民
成都市公安办证中心承担着全市户口政策执行情况调研、分析评估、提出调整建议,负责对全市户籍登记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同时办理全市户口、身份证、人口信息查询等业务,只有8名民警的办证中心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李娜积极为民警着想,只要稍有空闲,她就主动走到前台,与民警一道受理户籍业务。
因为身处第一线,李娜积极推行了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比如,针对一些偏远地区群众办证路程远、耗费大、不方便的实际情况,积极促成警务流动服务车开通。大邑县鹤鸣乡距大邑县公安办证中心15公里,群众乘班车从鹤鸣乡到大邑县公安办证中心无直达车,往返耗时4个小时。了解到这一情况,李娜积极组织联系相关单位,带领办证中心工作人员开动“流动服务车”,深入鹤名乡联和村、仙鹤社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
去年12月26日下午,市民谢女士将一面写有“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锦旗送到了市局办证中心。谢女士的户口为西南财大的在校生集体户口,其爱人为北京的单位集体户,按照现行户籍政策,谢女士的小孩只能在北京上户,但谢女士爱人已辞去北京工作,北京的集体户也不接受小孩的户口。谢女士的小孩生病住院,上不了户口买不到保险,一家子要自己承担一笔为数不少的医疗费用,所有的情况急坏了谢女士一家。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局办证中心。考虑到谢女士的特殊情况,接待人员立即将情况向李娜汇报。李娜在不违背政策的大原则上,当即联系青羊分局办证中心主任和西南财经大学保卫处,为谢女士办理毕业生迁出,然后按照学历入户将谢女士户口落在了自己的住房上,解决了办理新生儿入户的难题。多年来,像这样从群众角度出发,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在市局办证中心常常发生。
为了提升中心的层次,李娜增设了中英文双语服务岗。精心组织选拔业务工作水平精湛、英语水平较高且口语流利的民警具体负责办理涉外人员的咨询服务。还在中心内改造、增设双语标识,推出了双语办事指南,营造了良好的双语服务氛围,推进窗口服务国际化。(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