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翔走了,办公楼里再也没有他深夜加班的灯光,下基层路上再也看不到他行色匆匆的身影,同事们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
9月13日,河南省南阳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尽翔因连续加班、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过20多天抢救医治无效,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10月9日,王尽翔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门发来唁电,省卫生计生委和市有关领导送来花圈,以示悼念。
王尽翔,1963年4月出生,1985年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0月至今,历任市中医院副院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市卫计委副主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他把一腔赤诚献给了党,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卫计事业,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奔波忙碌在工作一线,彰显出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纯正底色。
勇于担当——
他用生命诠释对党忠诚
“他太累了。” 采访中, 几乎所有与王尽翔共事过的人都这样说,言语中透着深深的不舍与惋惜。但熟悉他的人更知道,对王尽翔来说,工作是他最大的愉悦和快乐,“责任”二字是对他人生的最好诠释。
通过王尽翔同事、家人的口述,我们回放一下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9月13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第二天,在经过前一个晚上紧张核对3000余名考生准考证号和准备第二天的全天巡考后,体力严重透支的王尽翔拖着疲惫的身躯,坚持一大早赶赴考点巡察。其间,他感觉到剧烈的头痛,抽空去医院做了脑部CT检查,医生劝其住院治疗,他只说了句“我得去考场看看”,开了点药便匆匆离开。
当天下午3点多,王尽翔在前往考点时,头痛再次发作,这次他再也支撑不住,被紧急送往医院,脑动脉瘤破裂、脑干大面积出血、呼吸心跳骤停……经过20多天的积极抢救和治疗,王尽翔最终没能醒来。
10月6日下午5时45分,这位为工作不惜牺牲生命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永远闭上了双眼。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他连与家人告别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在此之前,王尽翔曾不止一次地感觉疲惫,头痛时时发作。他还向妻子保证,等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结束后就去医院治疗。其间,他坚持去登封考察医改工作并连夜返回;为完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必需的健康主题公园和健康步道建设,他徒步查看健康步道相关要素设置情况,商讨解决方案,加班到晚上9点多;为确保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安全顺利进行,他不辞辛苦地协调教育、公安、无线电管理等多个部门,安排考场、安保等工作。
这种紧张的工作状态,在王尽翔的职业生涯中出现过不止一次。多年来,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遇到重大伤亡事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协调医院,安排救援;发生疫情,他奔赴一线,组织医疗专家实施抢救;遇到灾害,他吃住在灾区一线,与医疗队、防疫队的工作人员一起防病治病,进行灾后疫情监控……
面对工作,王尽翔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处处冲锋在前,事事率先垂范;他用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士之姿,践行了对党的赤胆忠诚和对事业的大义担当。
爱岗敬业——
他用热忱干一行专一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尽翔时常把“是党培养了我”挂在嘴边,并把这种对党的朴素情怀转化为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从业30年来,王尽翔工作的领域在变、岗位在变、职位在变,但善于学习、坚守认真的品格始终没变。他干过临床医生,做过办公室主任,从事过卫生监督工作,担任过中心血站站长,当过医院副院长……
每个岗位都责任重大,而他总能驾轻就熟,成为行家里手;他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摸索中不断进步,在勤学中不断提升。
走进王尽翔的办公室,书柜中摆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和其分管业务相关的书籍;厚厚一摞25本工作日记,记录了他从2008年至今的所有工作要点和会议纪要等;电脑中的每个硬盘,都储存着有关医疗改革、医患关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文章以及他起草的文件、讲话稿等。
家人和同事都知道,王尽翔哪怕工作再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读书、思考。妻子周国梅告诉记者,王尽翔特别爱学习,还常常督促身为教师的她多读书。一次,周国梅无意中翻了一下王尽翔的专业书籍,发现字里行间做下的记号不止一个,可见这些书籍他翻看了不知多少遍。
王尽翔分管的医政、疾控、医改、卫生应急、医疗保健等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和疏忽。在重任面前,他任劳任怨,不推托、不懈怠,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分管的工作连年被省卫生计生委评为先进;在南水北调移民迁安、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全市重大工作中,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服务和保障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今年夏季“双创”的关键时刻,他积极落实承担的任务,深入基层实地督导创卫工作,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经常在炎炎夏日顶着烈日酷暑,自己骑自行车暗访创卫情况……
修身律己——
他用行动彰显党员本色
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王尽翔始终把纪律和规矩定到前面。
分管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医院监管等工作权力大,找的人多,王尽翔坚持按规定办事,从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下基层轻车简从,从不给基层添麻烦,有时忙得过了饭点,就自己掏腰包吃地摊;有人找他办事,给他送礼,他总是以各种方式婉拒或退还。他常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违反原则的事咱不干。”
由于工作出色,王尽翔有两次升迁调入省城的机会,但他都主动放弃了,他实在放不下自己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南阳卫生事业;他没有官架,走上领导岗位后,仍亲自起草文件、总结、讲话稿,在推荐表彰先进时,他把应该属于个人的荣誉让给下属和同事;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工作生活中有什么难题,他都想办法解决。王尽翔经常对家人说:“组织待咱不薄,能自己处理的事就不麻烦别人,不麻烦组织。”
不愿给组织找麻烦,却不怕麻烦帮助病患。遇到因医患纠纷上访的群众,王尽翔都耐心调解,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艾滋病防治和维稳工作中,他将病人当亲人看待,常常与其促膝长谈,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决救治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
甘于奉献——
他用责任谱写生命赞歌
好干部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而是有血有肉有信仰、有情有义有担当。王尽翔就是这样的人。作为一名党员,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2008年王尽翔分管血液工作后,面对当时血源异常紧张的严峻形势,他发动卫生系统领导干部踊跃献血,并率先垂范第一个献血;为扩充血源,他到县区督导献血工作,到高校开展义务献血宣传。在每年的世界献血者日,他都坚持无偿献血。
2014年夏季的一天,他到镇平县督导工作,劳累了一天,晚上刚开始吃饭,接到西峡县境内出现客车倾翻、群体性伤亡、急需医疗救援的报告。他放下碗筷直奔现场,迅速调集市中心医院骨干力量到西峡县紧急支援,直到把危重病人全部安排妥当,得到及时救治,他才连夜返回南阳,而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
2015年3月,南阳市一所高校700多人感染肠道诺如病毒,王尽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会同有关领导,一方面安排医院紧急救治,另一方面快速组织人员查找原因,迅速制定应急方案,连续奋战7昼夜,终于使疾病在短时间内得以有效控制。
…… ……
回忆王尽翔的点点滴滴,同事们印象最深的是,平时给他打电话,发现“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他起早贪黑、夜以继日,长年超负荷工作,加上患有高血压,曾在工作一线晕倒两次,但每次他都经过简单的治疗和休息后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妻子周国梅在回忆中不停地自责“对他太放纵,太疏于管理”;读医学博士的儿子王冲哽咽地说,有太多的工作需要爸爸来做,他只能舍小家顾大家;门卫刘怀振告诉记者,经常能看到王尽翔来单位加班,这位平易近人的领导时常对其嘘寒问暖,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人感动。
在王尽翔住院抢救期间,曾与他共过事的老领导守在监护室外迟迟不愿离去;单位的门卫在下班之后还不忘赶去探望;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国庆假期,值守病房……他们都在期盼奇迹的出现,盼望这位乐观豁达的好领导、好同事快快醒来。
然而,王尽翔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永远地离开了,他留给人们的是无限怀念和感动。(段平 崔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