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院:平凡在自己脸上 崇高在百姓心里
——记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
图为行进中的济南中院司法警察支队。刘玉杰 摄
图为济南中院司法警察支队进行擒敌拳训练。 刘玉杰 摄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多次出色完成重特大敏感案件的庭审警务保障任务,不仅被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一等功1次;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优秀司法警察集体”荣誉称号,成为了大家心目中货真价实的“金牌警队”。
2014年的深秋,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副政委刘纪福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老彭走了!”电话断了,刘纪福愣住了,随即带领警队的同志赶到医院。看到上午还在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冰冷的床上,同志们再也无法忍住悲痛的泪水,老法警朱国拍着床沿儿说:“你这个坏蛋,怎么能自己先走……”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但直到今天,一说起法警支队支队长彭元启,回想起他意气风发的样子,济南中院的同志们眼圈都会发红,女同志们都会流泪。当时,值班领导本想派一部车送他去医院检查,但他当即拒绝了,说要自己打车,不能乱用公车,没想到他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彭元启就这样匆匆地走了。他把生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司法警察工作,用最宝贵的年华,打造出了一支享誉全国法院的警队——它就是多次出色完成重特大敏感案件的庭审警务保障任务,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优秀司法警察集体”荣誉称号、被誉为“金牌警队”的济南中院司法警察支队。
人心齐 泰山移
“我们的口号是‘拼了’!”
2009年,济南中院法警支队各项工作处于低谷,当时人心涣散、成绩落后、问题突出。
时任支队长彭元启和副政委刘纪福制定了打翻身仗的规划和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全国一流警队。
为此,支队两个领导暗自约定:两个人绝不能发出两个声音,只有班子团结了,队伍才能团结。他们下定决心,要当好领头羊,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感染队伍、激励队伍。
彭元启和刘纪福在全队征集口号,当一个队员说出“拼了!”二字时,彭元启激动地说,就是它了!
“拼了!”说起来简单,如何拼?
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抓训练。他们带着队伍到一个偏僻的山村进行封闭式集训,把这次训练作为凝聚力量的契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训练经费少,缺少器材,曾经是济南陆军学院教官的刘纪福主动承担起射击、队列训练的教学任务。训练强度大、伙食跟不上,彭元启自己花钱给警员们买牛羊肉,给大家补充营养。军转干部朱国、任燕贞发挥自身优势,当擒敌拳、警棍和盾牌操的教练,为大家作示范、作表率。
彭元启有血糖病、刘纪福血压高,但他们谁都没有退缩。支队、大队领导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警员们的敬佩之心慢慢从心底升起。
为切实提高训练成效,刘纪福把培养军队指挥员的严、细、实、恒的要求融入训练之中,刚开始同志们不太适应,暗地里恨死了他,都称他是“魔鬼教练”。
摔打擒敌是最辛苦和危险的,每天摔打七八十次是家常便饭,每位受训法警全身酸痛,骨头就像要散架似的,吃饭时,手几乎拿不起筷子。在相互演练上铐、解铐、捆绑等动作时,不少同志的手腕被铐肿了,手臂被绑红了,有的训练完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却谁都没有喊声苦叫声累。女法警任燕贞平时就像个“女汉子”,训练时她的脚趾骨折,可她轻伤不下训练场,回到家才发现自己的左脚趾已经严重变形。
面对高强度的训练,警队领导和警员们都咬牙坚持下来。肖新军的父母双双住院,训练结束后不到3天,母亲病故;王永更的父亲食道癌来济南住院,他没有到床前尽过一次孝心。年过半百的法警刘俊民比较胖,身单体薄的女法警秦爱荣十分瘦弱,别人跑1000米,他们每天就坚持跑3000米,最终在考核中,全部取得了优秀成绩。
魔鬼教练实施的魔鬼训练,警员不仅收获了黝黑的皮肤、壮硕的身材、坚毅的眼神,更收获了信任、支持和快乐。警队的形象在转变、士气在积聚、精神在振奋、奇迹在创造。
为使训练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支队领导从警务工作实战需要,实施了“12341”教育训练计划,坚持每日1小时体能训练,每周2次队列训练,每月3次擒敌训练,每季度4次突发事件处置和防暴演练,每半年1次业务技能评比,确保押解、值庭、处突、执行“零差错”。
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警务技能比武考核中,济南中院司法警察支队以良好的警姿,严整的警容,娴熟的警务技能,一展雄风,摘取团体冠军。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考核中,抽考科目全部“满堂红”。
法警的精神提起来了,支队的工作也得到了山东高院、济南中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单位的充分认可,但如何转化为持续向上的动力?
警队正式干警普遍年龄偏大、职级偏低,发展空间有限,很多同志感到一眼就能看到头,工作积极性不高。支队领导以队伍建设为第二个突破口,决心让这股拼命的劲头一直保持下去。
支队的同志很多来自部队,不少都有10到15年在军营的良好经历,虽然人转业到了警队,但那种不甘人后的作风和精神不会改变。只要干警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什么样的成绩都能创造出来。
为此,支队领导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制定了每周半天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强化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坚持讲评每周工作,充分发挥好各大队领导的带头作用,严格要求、奖优罚劣。支队领导既讲原则、又搞好平衡,不断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这里,没有争权夺利,有的只是“忠诚、服从、为民”的职业精神和“要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好”的拼搏劲头。
平时,庭审结束了,法官可以下班,可法警还得把被告人送回看守所,常常吃不上饭。彭元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立志要建立法警“小食堂”,让法警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上热饭。这个法警“小食堂”建立之初,米面油都是彭元启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如今成了全院干警羡慕的地方。
警队的聘用人员不少,这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工作有时一天要长达十几个小时。这支队伍如何带?支队领导提出“要把警队变成警校”。果然,观念一变天地宽,在工作上、训练上严格要求之外,警队领导更注重教育培养,让他们珍惜工作机会,从工作中懂得自尊、自爱。
就这样,支队领导用他们的决心、信心和坚韧锻炼队伍、成就队伍,用他们的关心、爱心、真心,把警员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不断培养人、造就人。警队像是脱胎换骨一般,从一盘散沙变成了铁板一块,一步步锤炼出了一支 “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司法警察铁军。
没有事故只有故事
“保障审判要有真功夫”
济南中院院长李勇介绍说,该院是全国法院刑事大要案审判基地。这对司法警察的要求不言而喻。
在公开审理薄熙来案件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目睹和见证了济南中院司法警察的风采。在整个庭审期间,负责押解、值庭的4名法警,站如松、坐如钟,精神抖擞,最长的一次站了80分钟,仍然能够纹丝不动,表情威严而不僵化,动作灵活而不失规范,每一个动作都那样的精准,每一个眼神都那样的犀利。
2013年8月22日,济南中院发布了一张薄熙来出庭受审的照片,这张照片发布不到1个小时,就有6万多次的转发和5528万次的阅读量。
薄熙来身旁两位英姿飒爽、帅气阳刚的法警,成为全国网民关注的焦点,许多网友跟帖给了点赞,对他们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的说,第一次见识法院也有这么帅的警察!还有的说,这帅小伙不是从哪里借来的吧!
法警支队直属大队大队长赵月庆回应了网友的疑惑:“照片上的两名法警是从武警部队转业和篮球运动员退役后来到我大队的李新岩和万振驰,身高均在一米九以上,这样的小伙子,我们警队就有4名。”
当今社会人人都有话语权,个个都是播音员,值庭法警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媒体的聚光灯下,若举止不雅、神态不端、值庭不严,瞬间就会陷入舆论的漩涡。
分管法警工作的济南中院副院长孙永一自豪地说:“法警支队的形象能够得到全国网友的称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济南中院,每天都能看到法警们训练的身影,他们给了我们安全感和信任感!”
刘纪福感慨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帅气的上镜一刻,背后是长期以来规范严格的管理和辛勤默默的付出。要把审判工作保障好、服务好,必须得有真功夫、必须得下苦功夫。”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规范。济南支队把严格要求贯彻到平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保障庭审时,即使旁听席上空无一人,但法警们依然像座无虚席那样严整规范。时间长了,这种严格要求渐渐地深入骨髓,成为了法警们自觉自愿的行动,他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每次开庭都当成重大警务保障来对待,自觉当好司法警察的形象代言人,当好济南中院的形象代言人。
薄熙来案件是全世界关注的一起案件,但对济南中院法警支队来说这只是众多重特大庭审警务保障中的一个。他们用扎实的警务技能、严密的执勤纪律为全国法院刑事大要案审判提供了示范化警务保障新模式,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南庭审警务样本”。
对被告人和罪犯,他们是那样地严肃;对百姓,他们却是那样地温暖。
一个大雪天,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大爷步履蹒跚地来到法院门外,当法警上前询问老人需要什么帮助时,老人突然双膝跪倒,泪流满面地向着法警哭诉起来。原来,老人的3个儿子把他赶出了家门。值班法警赶紧给老人搬来了椅子,端来了热水……一个下午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儿子来法院接老人。两名法警决定将老人送回家。家是到了,可老人的儿子却拒绝让父亲进屋,法警们苦口婆心地劝至晚上9点多钟,3个儿子才终于签订赡养协议。临别时,老人感动地连声道:“感谢党啊!感谢法院的同志了……”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香港一家媒体的记者来到济南中院采访,亲身见证了司法警察为民服务的热情,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济南的天气冷了,但济南中院法警的司法为民之心不“冷”。
危难之处显身手
“保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
法警们严格执法、文明服务,以“天热不擦汗、风吹不揉眼、熟人不交谈、生人严把关”的高标准、严要求,用“警惕心、细心、耐心”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将干扰法院审判、影响机关秩序、恐吓法官的行为阻隔在外。
一次,一名中年男子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进入该院安检区,安检人员要求检查拐杖,该男子却有意躲藏,值班法警感到事情反常,迅速拿过拐杖仔细检查,发现拐杖内藏有一把长约50厘米的匕首,当场予以没收,成功地预防了一起有可能发生的恶性事件。
前不久,队长孙传庆和法警们去看守所提押多名被告人时,细心的孙传庆发觉该被告人表情紧张,裤腿高卷,于是将其裤腿放下来,发现裤腿里藏着一个用牙刷棒磨制的开手铐钥匙,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脱逃事件。
2014年6月,一位全国有名的恶意违反庭审秩序的律师,因代理一起拆迁案来到济南中院。二审开庭前,他从北京召集10多位律师,并从全国各地找来了100多名专业闹访人。安检时,一位律师拒绝接受安检。面对公然的挑衅,值班法警沉着冷静地说:“我知道你是律师,但今天你作为旁听人员,不是履行职务行为,必须经过安检才能进入。”
济南中院法警支队不仅在维护法院安全上本领高,协助执行更像一把利剑,在关键时刻敢冲、敢打、能赢,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一次,一名被执行人来到法院,欲强行进入法院办公大楼,被值勤人员制止后,突然将携带的装满2.5升雪碧瓶的汽油,从头顶往全身倾倒,并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自焚。刘纪福副政委迅速冲过去,抓住他的右手,顺势一个扣腕,夺过他手中的打火机,并和值班法警一起将被执行人带到接访室,耐心进行说服教育。最终,他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多少次险要关头,法警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和霹雳手段,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山东高院法警总队总队长张仰刚评价济南支队时由衷地说:“这是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马不扬鞭自奋蹄。全体法警自我加压,支队始终保持着警务安全零事故的成绩。协助分管司法警察工作的副局级审判员贾玉东感慨地说:“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总有他们坚韧挺拔的身影;夜深人静,总有他们四处巡视的足迹。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是法院全体干警放心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济南中院法警支队被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优秀司法警察集体”荣誉称号。济南支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货真价实的“金牌警队”。
山东高院院长白泉民称赞道:“没有豪言壮语,却将满腔豪情写在了司法警察工作上;他们就是一群把平凡写在自己脸上,把不平凡写在别人目光中的司法警察。”(高晓丹 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