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四川省凉山州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州的基础性工程,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新路径新方法,有力推动普法工作纵深开展。
因地制宜 普法策略差异化
紧密结合大凉山彝区、安宁河谷地区实际,实施差异化普法宣传教育。大凉山彝区10县重点围绕依法治理抓普法,制定实施《大凉山彝区普法大纲》,着力提升彝区社会法治文明程度;安宁河谷地区6县市整体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量体裁衣 普法语言通俗化
充分发挥彝语、藏语等地方语言普法优势,人说身边事,教育疏导群众辨事明理;编印彝汉、藏汉双语普法学习读本3.5万余册,免费发放;收集整理传统作品创编法治节目,录制双语宣传光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280次,发放普法宣传品7.5万件。
因人施教 普法对象精准化
以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农村群众“三大群体”为重点对象,分类确定普法宣传重点内容。机关干部以《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禁毒法》和依法治国知识为重点,开展干部法治培训199场次、受教育7.6万人次;青少年学生以《刑法》《禁毒法》《艾滋病防治条例》为重点,对全州1707所学校40余万学生开展普法教育;农村群众以《土地承包法》《婚姻法》为重点,在1600个村(居)委会培养“法律明白人”4300多名,带动群众用法律规范日常生产生活。
以案说法 普法形式直观化
坚持将普法教育融入法律服务、执法办案等法治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援宣法”、“以案说法”活动,选择人民调解、民事审判典型案件组织群众旁听500场次,受教育5.3万人次,切实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将普法教育与开展打击毒品犯罪、非法组织未成年人外出务工、非法集资、盗采南红玛瑙、违法流转林权等专项整治行动结合起来,用身边事、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自觉守法用法。(刘琳 唐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