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曦:办案逼出“网络通”

2015-09-13 15:58  来源:正义网

  仅熟悉法律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与时俱进,注重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经验,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对各种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的挑战,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

  就在两年前,陆光曦还是个互联网方面的“门外汉”,甚至连个电子邮箱都没有。然而,时隔两年,如今的陆光曦却是查办网络犯罪的专家,是个地道的“网络通”。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都是办案给‘逼’出来的。”

  2007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受理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00多万元的特大网络盗窃、信用卡诈骗案。案件的5名犯罪嫌疑人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方,个个都是网络“高手”。他们利用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及信用卡管理方面的漏洞,通过编写和传播电脑病毒程序,攻击网上银行客户的个人电脑,窃取客户的有效信息,使被攻击客户的卡内资金在短短几秒钟内就神秘失踪。此案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由公安部挂牌督办。

  “案卷有十几本,这倒是没什么,可一翻卷里的证据材料,我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什么‘黑客’呀、‘灰鸽子’呀……以前只是听说过,可根本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而且作案手法极其复杂。这样的网络犯罪案件,对我这个历史专业出身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更要命的是时间紧迫,必须在‘五一’节前移送。”

  陆光曦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像当初通过自学法律考入检察院一样,这一回他依然是选择勇敢地面对挑战。那段时间,他索性不回家,吃住全在办公室。他首先详细阅读了全部案卷材料,一一记下看不懂的地方,通过向院里的网络管理员咨询,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沟通,查阅案件涉及的有关网上银行、黑客技术、Q币充值的网络知识,全力弄清那些网络术语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手法,然后再阅卷,提审犯罪嫌疑人。

  经过几天几夜的“恶补”,陆光曦很快弄懂了相关的网络知识,理清了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并归纳出了一张犯罪嫌疑人的“转账路线图”,使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网上作案手法顿时变得脉络清晰,确保了批捕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依法批捕嫌疑人的同时,针对该案在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瑕疵,陆光曦及时向公安机关列出了详细的补证提纲,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固定了一些关键证据。案件在规定时间内被移送审查起诉后,起诉书指控的事实被一、二审法院全部采纳。

  “我就是这样被‘逼上梁山’的。那起案件不但让我对网络犯罪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我对网络的兴趣,后来办起这类案件来就能从容应对了。”

  据滨湖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丁宏伟介绍,2007年以来,该科受理的网络犯罪案件基本上都是由陆光曦主办的,个别疑难复杂案件甚至是上级检察院指定由他承办的。(卢志坚 李玉涛)

责任编辑:黄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