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在调解
2015年上半年,四川省成都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6854件,调解成功1663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71%。起到了“大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应有的作用。
8月3日,一起因意外死亡事件引发的纠纷在彭州市桂花镇、磁峰镇政府,以及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等多方主体的联合调处下得到圆满解决。
为有效化解物业管理服务争议纠纷和邻里之间的物业纠纷,2015年4月1日,四川省首个规范化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龙泉驿区正式投入使用。
……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以来,该市在推进“平安成都”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大调解的作用,通过加强调解组织和网络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专业化调解体系建设,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三调联动”进信访等措施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水平,起到了大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应有的作用。
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调解组织和网络建设
“依托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龙泉驿区在12个街道(镇乡)司法所和141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建立了‘三级联动’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基本上实现了物业纠纷调解网络全域覆盖。”近日,龙泉驿区司法局副局长胡永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区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自投入运营以来,通过完善物业纠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得到了绝大多数当事人的高度肯定。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全市在强化“大调解”信息网络运用,抓好基础信息的收集录入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掌握基础动向为平安成都建设工作的研判提供了第一手切实有效的数据。同时,该市还非常重视完善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预警机制、化解机制,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健全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长效机制,推进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委政法委还通过组织召开相关成员单位矛盾纠纷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形成矛盾纠纷动态分析预警报告,成功扮演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大调解”办维护社会稳定“智囊团”的角色。
关注重点领域
建立15个专业化调解体系
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区(市)县都建立了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一站式”道路交通事故联调联动工作机制。
9月1日,成都车主王先生向记者说起不久前他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时的情况,“我开始还以为这事儿要跑好多趟,甚至还要去法院打几个月的官司,没想到现在在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很快就办妥了。”王先生表示,他发现现在交通事故的办案周期大大缩短,只需要在交警部门“走一圈”可以办完所有事情。
成都市综治委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大调解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事故双方对民事责任如何承担上存在分歧,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专业法律力量介入推动,破解双方最后的心理障碍。”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司法部门及时分析纠纷情况,准确把握矛盾焦点,在交警部门定责后,主动配合司法部门制定调解方案,使纠纷整体处于掌控之下,更容易保障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2015年以来,全市各“大调解”成员单位积极推动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由综合型向专业性、行业性扩展,促进重点领域专业调解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涉及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15个重点领域的专业化调解组织体系。预计到2015年年底,成都市各区市县将全面建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联调联动机制,各基层法院将在交警分局(大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由相对固定的2-3名法官就地受理、调解和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
延伸调解触角
探索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将人民调解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体部署之中。2015年以来,成都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推进。
2015年年初,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省大调办主任王萍带队在成都市大邑县实地走访调研,对以大邑县为代表的成都市“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据悉,近年来大邑县加强了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室建设,建立健全了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调解组织,搭建了布置温馨的调解室,将村(社区)调解组织通过建立调解工作站、联系点等形式延伸到居民小组、小区院落。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创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的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建立并实施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好比是“量身定制”,能满足多元化司法需求,具备选择性和适用性。
说起“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该负责人强调了它的四个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纠纷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就像分级诊疗,在社区门诊部看好了病就不必再去大医院一样;发挥专业性调解组织在解决行业纠纷中的独特作用,可以取得解决个案向批量解决的效果,产生规模效应;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要创新审理机制,面向群众,更多地将行政复议庭开到镇、村,开到案件发生地;发挥司法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终局性作用,切实做到“应调尽调,当判则判”。
用法治的方式
加强“三调联动”进信访
“通过远程调解系统,社区人民调委会、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司法部门可直接在社区群众工作室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调解,使基层群众的诉求得以及时传达和化解。”据记者了解,2014年年底,四川省首个基层社区“远程三调联动系统”经调试后正式在成华区圣灯街道华林社区启用,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各区(市)县的“三调联动”进信访大厅工作已全面完成,将于年底进一步完善、依法规范调解行为。
针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大调解工作如何开展,6月下旬,成都市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法院、司法局、政府法制办、人社局、环保局、国土局、房管局、建设局等8个重点领域专业调解牵头部门分别结合各自目前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当前牵头领域矛盾纠纷趋势特点,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15年工作要点,推进重点领域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工作作了发言交流。
记者从成都市委政法委获悉,2015年成都市已经安排布置了编选调解典型案例工作,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案例工作法”。(杨金忠 曾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