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黄浦:让“公证为民”看得见、摸得着

2015-08-19 19:38:3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公证,买房需要公证、固定证据需要公证、遗嘱也需要公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证”日益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上海市黄浦区的三家公证处,主动作为,为黄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公证法律服务,得到多方好评,黄浦区副区长还专程上门调研。当然,对于更多的公证申请者而言,三家公证处留给他们的更深印象还是“攻坚克难的理念”、“敢为人先的勇气”、“严格标准的服务”以及“公证为民”的人文关怀。

  【群策群力攻坚克难】

  为聋哑、文盲老人请手语翻译

  新黄浦公证处地处上海市南部老城厢,目前拥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执业公证员10人,先后获得“司法部残疾人维权示范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该公证处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青少年维权岗”两项荣誉称号,并第三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近年来,新黄浦公证处的工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为残疾人、青少年等特定群体提供各类法律援助或者公证服务。这些服务不仅体现办证费用的物质层面,更体现在人文关怀的精神层面。

  日前,一名又聋又哑的文盲老人来到了新黄浦公证处,她要对一件委托书进行公证。公证员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入手,不过公证员没有退却,而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帮助这位特殊老人解决了大麻烦。

  公证员告诉记者,那天,这位又聋又哑且目不识丁的老年妇女由她的子女陪同,前来申请办理委托书公证,她打算委托她的儿子出售其名下的一处房产。

  依照法理,产权人出售其名下的房产自然没有问题,但实际办理中却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难点:首先,如何跟一个又聋又哑且目不识丁的当事人沟通交流?其次,如何确定老人所要委托出售那套房产的地址?同时,公证员又该如何解读当事人带有自创性质的手语表达内容?一系列的难题伴随着案件的受理,几乎同时浮出水面。

  当天下午,新黄浦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就这起颇为棘手的案件进行了讨论、分析,所有承办人一起出谋划策,力争攻克难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公证员理清了思路,就该案的具体办理过程作出了缜密的安排,决定将办理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每个步骤集中解决相应的突出问题。

  第一步,为了确认出售房产的地址(当事人无法用通用手语表达房屋地址),公证员携带摄像机跟随老人来到她想要出售的房产所在地,由其亲手指认是哪栋房屋,由此来确定房产的地址。

  第二步,公证员特地联系了黄浦区残联的工作人员,由他们为当事人介绍了两名国际手语学校的手语翻译,在制作笔录时,由当事人聘请的翻译老师将申请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转换成汉语,解决了无法沟通的难题。

  同时,考虑到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新黄浦公证处还为老人减免了全部的公证费用。至此,这件委托书公证难题终于得到了及时圆满的解决。

  当事人拿到公证书后,对着在接待大厅里悬挂的各类奖牌翘起了大拇指,此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她的意思。

  【敢为人先锐意进取】

  搭建数字平台,构建“智慧公证”

  相较于其他窗口服务而言,公证窗口的特殊性在于公证工作服务的对象更为广泛,其服务的对象既有弱势群体、也有社会精英,甚至有世界500强企业,这就对公证法律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卢湾公证处紧紧围绕上海市创建“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开创并大力发展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公证”。目前,该处已与上海市数字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CA)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了全市首家获得授权颁发电子签名的公证机构。同时,卢湾公证处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公证处拟构建以电子签名公证为核心,包括网上公证受理平台、公证信息数据库、公证当事人诚信档案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智慧公证”体系,使广大公证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公证服务。

  但是要想实现数据库的建设并不容易,据了解,近30年来,公证行业在案件受理量上有了几何级数式的增长。以上海为例,仅2013年前11个月,全市21家公证处就已受理了各类公证51.1万件,这其中,不乏大量涉及公民出生情况、亲属关系、学历经历的关键信息。

  为唤醒这些“沉睡的财富”,卢湾公证处再一次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勇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逐渐将以往和今后所有的纸质公证卷宗内容转化为在电脑上可调取可查询的电子文档。尽管这项数据采集工作困难重重,但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因为没有数据的积累,就没有“公证大数据”的概念。

  而这还仅仅是建立“公证大数据”的基础部分,紧接着,就是要提升对基础数据的抓取和分析能力。比如,公证员在公证书拟稿系统中拟制亲属关系公证书的同时就可以将申请人和关系人的个人信息及相互关系进行提取;拟制继承公证书的同时就可以将被继承人的个人信息、家庭关系、财产情况等数据进行提取;再比如,对于经常发生借款还款行为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借款金额、还款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这些数据在后台进行关联,就可以全景展现出某个特定人的出生年月、长相、婚姻、经历、社会关系、财产情况,诚信程度等个人信息。这些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又可以和前述的个人电子签名结合起来。一旦对持证人进行了身份验证,就可以直接了解到他的家庭关系、教育经历、就业情况,资信状况等等,从而形成一条巨大的数据链条,而作为这一条条数据链最终归属点的公证机构就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占据了无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一家公证处建立的数据库作用毕竟有限,下一步还需要整合全市公证行业乃至全国公证信息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形成极大的集群优势,迅速扩大公证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该公证数据库建立后,一旦与其他信息平台对接,也将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提供巨大助力。

  【标准服务增能增效】

  用标准化促公证服务能级提升

  根据上海市公证协会“开展公证行业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要求,黄浦公证处自2015年年初起实施了公证行业服务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黄浦公证处自上海市公证协会《关于开展公证行业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按照通知要求,选派联络员参加市公证协会服务标准化动员培训,及时召开全处公证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了市公证协会《关于开展公证行业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上海市公证服务标准》 及标准化工作培训材料。

  公证处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是公证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而要树立公证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公证公信力,打造公证服务品牌,就必须把握发展公证服务标准化这个关键。公证行业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不仅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公证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公证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黄浦公证处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公证服务标准化工作小组,并制定了黄浦公证处“公证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使公证服务标准化工作有了组织和制度的保证。

  按照实施方案,黄浦公证处着重做到了公证服务标准化中的“五个统一”,即公证行业整体形象的统一,公证处接待场所设施设备的统一,公证处便民措施的统一,公证服务场所的接待流程和办证程序的统一,公证服务后续保障制度的统一。

  为巩固上海市公证“文明行业”和2011-2014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的荣誉,黄浦公证处在实施公证服务标准化工作中结合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台账,使两项工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但在具体推进中,公证处发现,目前该处的公证制服还是以前统一制作的服装,待市公证协会统一公证行业工作制服制作完成后,才能落实公证制服统一。因此,黄浦公证处建议,全市公证机构的接待人员统一佩戴信息挂牌,由市公协统一制作,以此体现公证行业的整体形象。

  【应急关怀】

  “东方之星”遇难者家属获绿色通道服务

  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市民大多关注的是现场救援、事后理赔、责任查处等方面,却往往忽视公证人员的幕后辛勤付出,殊不知没有及时、严格的公证,许多善后工作根本难以开展。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航行至长江湖北石首段时发生翻沉事故,遇难的上海籍游客有近百名。为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遇难者家庭遭受的精神及财产损失,自市司法局、市公证协会关于对“东方之星”上海籍遇难者家属提供公证服务的通知下发后,黄浦公证处迅速领会精神要求,并开设绿色通道,专设接待室,指定经验丰富的公证员接待服务,受到当事人家属的肯定。

  7月2日,“东方之星”号客轮遇难者家属高女士向黄浦公证处申请要求继承母亲名下房产、存款的继承权公证,公证处按照市司法局、市公证协会的通知要求,立即为高女士开通绿色通道并指派公证员优先接待受理,以最快的工作效率为其出具公证书,并为该公证事项减免了相关的公证服务费,遇难者家属对黄浦公证处的系列工作表示认可和感谢。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

·上海黄浦法院“五步法”规范共同共有不动产强制执行工作
·上海黄浦:加强社区治安管理
·上海黄浦检校携手资源共享 提升改革能力
·上海黄浦政法委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上海黄浦法院推13项司改配套规章制度
·上海黄浦法院推进法治队伍建设

·上海黄浦法院推进法治队伍建设
·上海黄浦政法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上海黄浦:谋划打造“四个标杆”目标任务
·上海黄浦公安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
·上海黄浦法院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求
·上海黄浦法院推进司法警察“技能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