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广东梅州公安创新警务模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2015-08-18 16:59:4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广东省综治办日前发出通报,在2014年度“创建平安广东暨综治工作”考评中,广东省梅州市蝉联第一并连续八年获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实践证明,梅州市公安首创的“客都民意警务”战略,通过融合本土文化和法治理念,已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愈发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肯定。

  民意与法治交融 开创平安新局面

  梅州地处粤北山区,全境均属中央苏区的范围,民风淳朴,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十八大以来,梅州公安紧紧抓住“基层社会治理”这个切入点,积极探索适合山区发展、迎合群众需求的全新警务模式,提出“客都民意警务”的思路,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实战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015年3月16日,吸毒人员刘某在梅江区城北镇某出租屋内吸食毒品,结果第二天就被公安民警抓获。刘某自以为“安全”的落脚点是怎么被公安机关识破呢?“这得归功于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自从有了它,我们对基层治安动态就胸有成竹了。”城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叶力强介绍说。

  出租屋一直以来是基层派出所管理的难点,也是群众反映治安问题最多的焦点。对此,公安机关从源头治理,自主研发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落实了社区民警和房东的捆绑责任,完善了信息更新制度,使治安动态能够第一时间为公安机关掌握。吸毒的刘某,就是民警在更新出租屋信息时,根据房东提供的线索而查获的。

  出租屋和人口动态管理,是梅州公安加强基础建设的其中一项内容。在探索和实践“客都民意警务”的过程中,梅州公安把“注重基层基础、注重主动预警、注重快速反应”作为能力的保障,不仅提升了警务效能,而且有效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水平。

  “警察蜀黍注意啦,最近在客都汇附近好像有扒手出没”“今天骑自行车过嘉应桥,钱包被扒了,希望加大打击力度”……2015年春节前夕,一些市民通过“平安梅州”微信微博和“平安e通”手机客户端向公安机关反映扒窃现象有所抬头。

  网民信息引起了警方的重视,该市公安局立即组织情报信息研判,制订了加强巡逻打击、防范宣传的措施。很快,一个以异地流窜人员为主的扒窃团伙迅速被端,嫌疑人员悉数落网。网民“春晓”还通过微博给公安机关点赞,“天天收到你们的警情播报,感觉心里很暖;天天看到你们武装巡逻,感觉心里很踏实!”

  “主动预警是治安动态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及时把握打击和防范的方向,尽量减少群众的损失。

  除了坚持每日的警情研判外,我们还是全国第一个坚持警情天天播报的地市,通过将每天的刑事治安警情及时向社会公布,使群众对身边的治安更加了如指掌。”梅州公安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如果把主动预警比喻成“软功夫”,那么快速反应就是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的“硬实力”。目前,梅州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到基层一线都有一支快速反应的应急队伍,并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一旦有突发警情和案事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上下联动、快速处置的合力,降低危害程度,能够有效震慑犯罪、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文化与德治荟萃 打造和谐新主线

  “客都民意警务”之所以能在梅州的基层工作中茁壮成长,是因为它不仅仅牵住了“民意主导警务”这个牛鼻子,而且还贴近了客家人的文化传统。在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梅州公安准确把握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以道德为主线,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的教化作用,不断传递正能量。

  6月22日晚,一位女车主驾驶摩托车时不慎摔倒。经过的路人熊婉香和司机廖群江见状立即上前救助,结果遭到后方来车的撞击,两人不幸去世。两位英雄的义举让梅州人民动容,“梅州好人”的事迹再次被国内各大媒体报道。

  而就在此前,6月10日上午,梅州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在市公安局举行见义勇为抚恤金发放仪式,向见义勇为英勇牺牲的邓国猛、徐会元和谢莉霞家属分别发放抚恤金100万元。应该说,平民英雄的不断涌现,与客家文化推崇善行的影响、与梅州公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传递正能量息息相关。

  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除争取政府支持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外,梅州公安还专门出台了《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活动奖励办法》,对群众的见义勇为、举报线索、参与治安等行为予以褒奖。民众无私支持社会治安已在梅州蔚然成风,仅2014年到现在,公安机关破获的所有涉黄赌案件中,超过八成的线索是由群众提供的,一些大要案件的侦破,也都有群众参与的功劳。

  客家人崇文重教,不仅对自己的品行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下一代的培育也非常重视。为此,梅州公安把法治的理念搬进了知识的殿堂和道德的讲堂,提出了“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率先在全国创办了第一份《青少年警讯》周报,填补了校园法制教育读物的空白,被誉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在此基础上,梅州公安还不断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涵和外延。5月11日下午,市公安局一行30多名青年民警走进客都小学,拉开了全市“千名民警进校园”活动的序幕。来自不同岗位的民警组合进班级,与该校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互动活动,寓教于乐。

  乡约与自治汇集 展现综治新亮点

  “民意主导警务、民意支撑警务、民意评价警务”是“客都民意警务”的实现路径,是关键。其中,民意支撑在民意主导和民意评价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为,民众支持公安工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力点,也是梅州治安实现警力无增长性改善的突破。

  蕉岭县毗邻福建,山区和林区面积较广,不少群众一直保持着打猎的习惯,虽经公安机关多次收缴,但还有零星的枪支流落在村民手中。为了彻底消除枪患,公安机关在做好法律宣传的同时,瞄准当地群众基础扎实的优势,找到了一条让村民主动交枪的“捷径”。

  2015年年初,年近六旬的蓝坊镇村民老刘和左叔,主动将家中用于打猎的枪支和少量弹药上交给派出所。原来,是镇里的群防群治队员到村里巡逻时,主动和村民们交谈,用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讲述枪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用感情打动了村民主动交枪。

  像蓝坊这样的群防群治队伍,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的街道和乡镇。在社区和乡村,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工作,得到乡里乡亲的信任和支持,成为遍布每个角落的“平安细胞”,与公安机关的工作形成互补。

  “我们两兄弟的恩怨已经八年了!多亏了叔公和公安同志,让我们冰释前嫌!”5月13日,平远县大柘镇村民姚大、姚二专程给派出所送来一面锦旗,并表达谢意。原来,兄弟二人因宅基地问题素有积怨,几经调处都未能和解。派出所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忽然想起“不如让村里辈分最高的姚叔公做做工作?”姚叔公听了民警的想法后欣然同意,分别找到兄弟二人,从家族渊源讲起,再由乡规民约,谈到家和万事兴的道理,终于使姚家兄弟打消顾虑,重归于好。

  在梅州,很多乡村的宗法力量还有着强烈的影响,“叔公头”(族长)对族内事务进行协调管理、督促村民遵守公序良俗也有一套自我治理的模式。这种基础,不仅在帮助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带动和影响了村民之间的监督和帮教。

  “应该说,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找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和客家本土文化的结合点,并且朝着群众期盼的方向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平安建设与和谐建设的累累硕果,社会治安好、群众评价好、警察形象好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梅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史明锋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沿着‘客都民意警务’的思路,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平安南粤的道路上争取更大建树。”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

·广东梅州举办法治丰顺活动 推进法制建设
·广东梅州中院:借力媒体视频直播案件审判
·广东梅州公安打造信息化立体防控体系
·广东梅州中院:廉政约谈 强化干警廉政意识
·广东梅州:新技术旧设备都是平安“利器”
·广东梅州法院建设全方位司法公开渠道

·广东梅州法院建设全方位司法公开渠道
·广东梅州:全警行动重拳出击横扫“黄赌毒”
·广东梅州:“平安e通”实现警民互动双赢
·广东梅州梅江打掉盗窃摩托车团伙
·广州街头遇抢劫 广东梅州青年见义勇为牺牲
·广东梅州查破一起持枪抢劫珠宝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