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安部和四川省公安厅部署开展“百城禁毒会战”专项行动以来,四川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697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860名。在这个数据背后,有这样一只不为人知的队伍,他们虽然没有奋战在禁毒、缉毒工作第一线,却始终坚守在禁毒战线后方。
敢于创新 积极向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出台前,受制于严防所内死亡、安全稳定指标考核、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等因素影响,戒毒场所对戒毒人员的收治体检把关非常严格,这就导致了部分病残人员无法被投送到戒毒场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久而久之,部分病残吸毒人员将患病作为逃避打击的“挡箭牌”,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在社会上偷盗、抢夺、贩毒,歪风邪气横行,对社会治安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对特殊吸毒人员的收治问题成为四川禁毒工作的一个“顽疾”。《意见》出台后,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党委第一时间对《意见》进行了学习研讨,主动接收病残吸毒人员,积极整合整个四川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资源,全力配合全省公安机关打击病残吸毒人员专项行动,依法收治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病残吸毒人员。
病残戒毒人员是吸毒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是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违法人员,又是身患疾病、身心俱残的特殊病人。戒毒场所既要帮助他们戒除毒瘾,矫治他们的违法思想和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不恶意传播疾病,珍爱生命、善待他人,并积极预防自伤、自残、自杀和民警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无形之中,戒毒场所的工作量增加了、管控风险也更大,戒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但是,省戒毒管理局充分发扬困则思变、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外,主动与成都市公安局联系,通过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尽力争取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配合,实现双赢。对内,依托四川省成都戒毒康复所现有场地和医院,整合系统的医疗力量,建成了病残戒毒人员中心医院,专门负责收治全省戒毒场所的病残戒毒人员和吸食合成毒品导致精神障碍的戒毒人员,既缓解了将病残戒毒人员送所外医院住院治疗的监管压力,又避免了对精神障碍戒毒人员的治疗无处方权的尴尬局面。此外,省戒毒管理局还针对病残戒毒人员生理、心理的情况特殊,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康复方法。省女子强制隔离所针对收治的20余名聋哑戒毒人员,发动会手语的民警和戒毒人员,为他们录制了日常生活规范、内务卫生整理、戒毒法律法规、心理咨询诉求、体能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回归救助渠道等7个板块的手语教学视频,以专题课堂教育的方式,根据戒治各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学,有效解决了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教育戒治工作开展难等问题,取得良好的戒治效果。
直面困难、能打胜仗
省戒毒管理局下属单位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仅有民警300余人,却收治了3000余名戒毒人员,其中病残戒毒人员200余名,艾滋病感染戒毒人员1000余名,警力空前紧张、管理压力相当大。当然,诸如此类警力紧张、压力巨大的困难仅仅是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接收病残吸毒人员后面临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同时还存在着戒治经费保障不足、民警职业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医疗技术设施相对薄弱、基本生活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
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共收治戒毒人员约12000名,达到了“应收尽收、满员收治”的要求,实现了收得下、管得住、戒治好的目标;收治公安机关投送的病残吸毒人员800余名,对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特别是对以往为非作歹的病残吸毒人员形成了严打的高压态势,震慑作用十分明显,困扰全省的顽疾得到初步解决,受到成都市政法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赏和评价,“这是公安、司法携手解决特殊吸毒人员收戒的有益尝试,是政法系统的一次成功创新。”
经过200多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百城禁毒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特殊戒毒人员收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全面实现“六无”目标,场所秩序持续安全稳定。收治病残吸毒人员以后,职能科室实施了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工作制度,民警倒班轮休,日夜战斗在工作岗位;场所医院取消休假,门诊全员上岗,每天坚持巡诊,增加夜班医生,克服重重困难做好体检和治疗工作;基层大队增加了值班备勤民警人数,应对临时收治、安检、外检等突发性事件,个别大队甚至1天晚上最多反复6次带领病残人员到医院急诊、外检和住院,许多民警以所为家,2个多月来没有得到1天完整的休息。(阿达)
·四川遂宁司法局用“三严三实”强化队伍建设
·四川巴中司法局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四川自贡司法局开展司法鉴定质量年评查活动
·四川成都公安举行首次立体式集结演练
·四川司法厅狠抓队伍规范化建设
·四川:第二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举行
·四川:第二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举行
·四川攀枝花法院充分发挥依法治市生力军作用
·四川广安检察院召开整治职务犯罪现场推进会
·四川检察院对30个市县级院开展检务督察
·四川泸州检察院积极探索保障律师诉讼权利
·四川检察院专项督察检察机关“四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