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公安打造亲民形象 推进平安建设

2015-08-03 15:02  来源:福建长安网

  “宣传跟着警情走,服务实战解警忧”。近几年,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宣传部门创意出品的“咆哮体、大白萌萌哒警务队、HOLD住平安”等系列安防宣传主题让厦门市民耳目一新。他们“大胆逆袭”,把公安宣传与流行时尚“混搭”,创造出多项全国级水准的宣传品牌,获得群众较高认可。大数据时代,厦门警方把宣传与实战部门紧密配合,提出“创新实战型”宣传理念,“为民办实事、不讲官话、接地气”,以平实亲民的形象深入人心。

  优秀品牌提升厦门公安在全国的影响力

  2009年,厦门警方在全国首创的融媒体栏目《追缉》,通过将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视频制作成“通缉令”,在公交车、楼宇电视等19家平台播放,发动市民共同参与打击犯罪。栏目创办六年来,已协助破案841起,为群众追回经济损失345万余元,深受办案单位和群众好评。《追缉》栏目作用大,“美名”传千里,不少外地公安机关专程来厦学习取经。《追缉》不仅成为厦门公安的品牌,更是服务一线实战的新阵地。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公安机关的新媒体建设也迅速成长。厦门警方的新媒体应用起步早、发展快、范围广,全国全省领先。2010年,他们在全省率先试水建立第一个地级市官方微博“厦门警方在线”,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为引领,以分局、所队、民警个人微博为主体的厦门公安微博集群,被公安部归结为“厦门模式”在全国推广。

  微信异军突起,厦门警方又在全国率先将交通管理服务应用于微信平台,相继推出了在线“查违章、缴罚款”、“轻微事故微信处理”等多项便民举措,粉丝量迅速增长至50余万,成为华东政务微信第一大号。2015年,他们再次在全国首创“新媒体矩阵”理念,打通微博、微信及公安公众服务网的后台壁垒,成立了全国首个新媒体“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信息发布、微信办事、警民互动上发挥了更强大的功能。

  近年来,在厦门公安宣传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在广大市民的热心参与下,厦门市公安局涌现出一大批明星警察,如“哨子警察”郑成忠、“微博大V”陈清洲、“最美警察”刘毅、“科技尖兵”刘建设等,都获得过“国字号”荣誉,成为厦门警队的骄傲。民警踏实肯干,百姓认可点赞,正能量风气席卷鹭岛。

  24小时“新闻110”及时回应新闻诉求

  2015年1月15日,湖里蔡塘发生公交车放火案,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快速拟写新闻通稿,在案发后45分钟就对外发布。随后又连续发布三条微博,及时向市民群众通报案件进展。宣传民警不是刑警,但在突发案事件现场总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宣传民警不是记者,却肩扛摄像机,记录案发现场的紧张时刻。他们不是实战部门,却与一线共战斗。5月7日下午,厦门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林锐和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章丽婕一起为厦门市公安局新闻中心揭牌,进一步提升了宣传部门统筹全局新闻资源、与实战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很多政府部门怕记者来访、怕群众投诉的大背景下,厦门警方敢于“逆袭”。创新开通24小时警媒热线,专门接受记者提出的核查和采访请求,快速作出回应。对于媒体发现的公安工作不当、民警违法违纪等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并将处置情况向媒体反馈。负责接听热线的宣传民警黄晓洁说:“开通热线虽然给自己增加了工作量,承诺24小时,我们就一定会做到。手机不离身,有时半夜电话响起,突然就会惊醒,但事情快速处理妥当也会觉得非常踏实。”这个被媒体称为“新闻110”的热线自开通以来,让记者了解突发事件更为迅速和公开透明,也展示了厦门公安开放自信的新形象。

  除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快准稳”,厦门警方还要与骗子打“持久战”。随着诈骗警情不断高发,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牵头全市各级宣传部门行动起来,开展“宣传目标定向化、宣传形式创意化、宣传载体多元化”为主线的精确化防骗宣传。先后推出“三个凡是”、“三个绝对”防骗口诀、五大系列20余种公益宣传品,并鼓励各基层单位开展多样化宣传。2014年,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策划了防骗“非常6+1”家校联盟宣传活动,厦门市60万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防骗知识后,回家当“小老师”教家长识别骗术,使诈骗警情复杂的思明区实现了年度同比下降3.16%的良好态势。同时,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与110指挥中心密切联动,实时掌握最新警情动态,及时向市民发布相关提醒,帮助群众捂好钱袋子。

  广纳民意架起密切警民关系桥梁

  公安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作为公安工作与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桥梁,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一直致力于打造群众“点菜”,公安“下厨”的民意服务。

  “做好公安工作要接地气才行。”厦门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刘峰说,多年来厦门公安宣传工作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举办的110开放日、随警体验、平安鹭岛行等警民互动活动,每次都会吸引几千名市民踊跃报名,也积攒了不少固定参加的“铁杆粉丝”,市民在活动中能玩能学,受益匪浅,也不断提升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除此之外,宣传处还指导基层派出所践行公关理念服务群众,建立每月8日“警民恳谈日”、创办“网上警民恳谈”,他们不断创造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机会,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

  近几年鼓浪屿游客走失的警情直线上升,鼓浪屿派出所建立了“屿家亲”走失人员流动服务中心,根据走失人群年龄特点,巧妙在内部功能上设计,既有快速让小孩子消除恐惧感的梦幻儿童乐园,同时还针对老人的生理、身体特质,专门配备了舒适的沙发、舒缓疲劳的按摩垫、急救的药品箱、氧气瓶等。优美的环境,周到的服务,被网民们称为“最温馨警务室”。

  2013年以来,在厦门市公安局“问题导向警务”战略指导下,宣传部门又建立了民意快速响应机制,研发民意快速响应系统,整合13条民意渠道,统一规范管理,并细化了三类诉求,精准分析研判,开展两级督办。一年多来,共通过各渠道部门收集民意共计1908条,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民意快速响应机制的良性运转进入领导决策层面,得到有力有效整治,初步建立了“获取民意——响应需求——推动落实——整改提高”的民意引领警务新模式。

  “文武双全”小团队创造大成绩

  “你见过5分钟就能写一首曲子的警察吗?你知道交响乐其实和公安题材诗朗诵更配吗?”谁说警察只会办案?警察搞音乐也可以高大上。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民警许善飞是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创作的南音新韵《我是警察哥·蓝玫瑰》等多个作品在全国公安文艺大赛获奖。厦门警方还利用厦门特区文化资源优势,把高雅艺术引入警营,举办了公安专场交响音乐朗诵会、书法绘画沙龙、警营生活摄影展等活动,提升民警文化品位。

  厦门公安宣传的创新品牌能够在全国打响,这源于背后有一支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团队。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下设新闻传播科、思想文化科、警察公共关系科及新媒体工作室,配备民警12名,文职干部4名,非在编工作人员5名。各科室平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遇到重大活动时,迅速集结,有序配合,集团作战。“我们的团队专业性很强,有专业的摄影摄像师、文字视频编辑,还有两次参加东帝汶维和任务的维和警察蔡东庆,有公安部特聘讲师马翠琳,有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师周咏梅等,能文能武,人才辈出。”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杜昌营介绍说。

  “每次大型活动前,我们的‘小海豚’创意团队都要进行头脑风暴,想点子、拼创意,大家各抒己见。”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马翠琳说。宣传处的工作氛围十分活跃,每次策划活动,都要经过激烈的讨论,各种新奇、时尚、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点子就这样迸发出来。如“咆哮体”、“HOLD住平安”、“TIAN厦无贼”等系列安防宣传主题让群众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厦门公安宣传部门结合时下的流行元素创意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对宣传内容入脑入心。(张玲玲)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