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冬的第一场大雪开始,日日坚持步行上下班,从朔雪萦回的乡间小路,到花新草绿的小城初春,再到百花争妍、绿树成荫的炎炎夏日,无意间已走过了三个季节了。一路走,一路看,路上的风景悄然转换。
记得第一次步行始自一个大雪天,因路上积雪成冰,便步行出发。天地间白雪一片,银装素裹。天气冷峻清寒,太阳像是画在天空一样,发着惨淡的光,没有一点温度。但田野上却还有生机可寻。麻雀叽叽喳喳地在灌木丛中嬉戏,喜鹊傲雪独立,凝视远方,万物在沉寂中积聚力量。到了水泥路上,车行较多的地方冰已融化,留下湿漉漉的一片,反射着黯淡的光。这让我想起庞德那首著名的诗作《地铁车站》:
“这些苍白的脸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枝干上惨淡的花瓣”
眼前湿漉漉的地面上闪烁着微光,人影匆匆,车行缓缓,花草树木雪中静立,积雪簌簌地从树枝上落下,人群在站牌下吐着白气······这冬日之美便毫无痕迹地轻轻凸显出来。让身体走向社会,让心灵回归自然。这样想着,竟成了几篇小诗和小文,虽然水平不高,但毕竟是心灵折向自然的几束微光,自己还是很感动的。
有雪的时候美,没雪的时候也美,有风雨的时候美,没风雨的时候也美。其实每天的风景都美,都是不同的美。泰戈尔的诗里说得好——不要说:“这是早晨”,别用一个“昨天”的名词把它打发掉。你第一次看到它,把它当作还没有名字的新生孩子吧。是的,只要用心体会,处处皆风景。让外面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相交相溶,那种美,那种不可言喻的美便悄然而生,虽为瞬间,亦是永恒,而季节的不同印记便会沉淀心中,历久弥新。
我的行走继续,季节走到了冬末春初。我在心里默默地盼望东风的脚步快些到来。渐渐的,开始从微风中感受到寒冷的气息渐行渐远,不易察觉的暖意缓缓袭来。记不清哪天,草丛中有了新绿,起先是一株两株,后来是一片两片。最后,绿色把裸露了一冬的黄土地慢慢遮严。大自然有神工妙笔,一天一天,不知不觉就在大地上挥毫而就一副丹青佳画。到了四月,已是桃红遍地,青草茵茵。她是怎样的悄然而来,一路上播撒着花香和草绿,把牛羊赶到野外,让咩哞叫声伴着暖暖的牲畜气息在草地上回荡,让阳光射出强烈的节奏,像玉珠一样明快地落在楼房的新瓦上叮当作响,一路洒满欢笑,一路奏响春曲,魔术般地把乡村和城镇打扮得花枝招展,清新扑面,而又不露痕迹地悄然而去?!
到了五月,新绿不再,浓荫密布,桃花早已随风而逝,连花香都杳远难寻。可喜的是野花在乡间绽放,油菜花和不知名的黄花依旧如故,喇叭花遍地都是,像天使的眼睛在草丛中过一眨一眨。白色的槐花一树一树地开,一树一树地落,从梢到根都是香的,浓香弥漫不绝如缕。继而月季花开始崭露头角,先是一朵两朵,然后是一片两片,商量好了似的竞相绽放,大红的、桃红的、粉红的、杏黄的、米黄的、直白的,争芳斗妍,纷繁馥郁。连大路边的楼房也跟着拔节抽枝,转眼已是初具规模,只待凌霄了。
我还是继续走,在行走中体会季节的变换,领略每日不同的风景。岁月毕竟是涨了翅膀的,它不肯轻易为谁停留。我愿用我的每一步去追寻它、感悟它,不为占有,不为铭记,不欣于其所来,不伤于其所逝,一步步走下去,看岁月的刀把世界雕刻成什么样子。(杜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