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交管部门紧紧围绕“交通安全文化乐民、交通安全文化育民、交通安全文化富民”的理念,一改传统的说教式、处罚式交通安全宣传模式,把文化融入到交通安全宣传中,推出了文化墙、广播站、文化长廊等品牌,构建了一张广阔的交通安全文化网。
一个引领:探索交通安全文化宣传新路
云南省保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唐云泽说:保山市民族众多、文化底蕴厚,如果通过文化来讲交通安全,交通参与者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根据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难点在农村,预防重特大事故宣传工作的重点区域也在农村的实际情况,2014年以来,保山市交警系统瞄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和突出矛盾,从丰富“丘北经验”推广的深度出发,明确提出全面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办法: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达到内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精神文化,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制度文化,外化“人人保安全”的行为文化,强化“安全靠大家”的环境文化,在群众中逐步形成具有保山特色、群众共同信守的交通安全文化,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独具保山特色的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宣传之路。
两个激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法治意识
在激活信息发布平台上,保山交警积极构建由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成的立体式交通安全文化普及网络,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的同时,积极创新形式,在提升质量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让贴近群众、注重实效成为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亮点。
在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基础上,2014年率先推出“畅行保山365”三微发布中心,还分别与电信、移动公司建立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同时利用户外媒体、电子屏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安全提示。2015年5月,保山中心城区东门海关电子大屏正式投入使用。
充分依托保山公共文化创建活动村村通工程和广电部门开展的“送服务下基层”活动,积极实施“一县两路三同步”推进计划。为做到广播宣传的无缝衔接,交警部门还以“6995”(“来救救我”谐音)手机号码,实现交通安全信息接力发布,构建起“大喇叭、小广播”交通安全信息发布平台。
在激活队伍方面,2014年2月,保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局联合发文,将交通安全管理、宣传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一并部署,缓解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警力不足的矛盾。2014年9月,首批188名农村道路安全员培训合格后正式上岗履职,充分发挥出安全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法治意识。
三个创新:推动文化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保山交警的三个文化创新也是在平时工作的积淀中摸索出来的,经过几年实践调整,已经开始在全市推广,并取得实效。
首先是公共文化体系紧密融合,搭建“种文化”的新平台。保山交警部门将交通元素和文化元素相结合,通过召开座谈会、艺术家进警营等形式,让保山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助阵、把脉。
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中,保山各县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将交通安全文化和党建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旅游文化、本地风俗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建成隆阳区北汉庄金竹林村、施甸县仁和勒平村、腾冲县中和大村、龙陵廖家寨等115个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示范点,把交通安全文化自然融入民间民俗文化生活,探索“送文化”的新途径。
与旅游文化、特色餐饮文化自然融合,又形成了“传文化”的新路子,推动了道路交通安全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与法治同步发展、与旅游互动发展、与家庭和谐共同发展。如龙陵县以松山抗战文化教育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道路交通文化大道、墙体文化、橱窗文化,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方丹)
·云南保山政法委六举措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云南保山:“六必谈”促推爱民固边成果宣传
·云南保山:“四动四好”推进专题教育
·云南保山交警护航南方丝路商贸旅游节
·云南保山检察院“四狠抓”提升公诉水平
·云南保山:“五严”确保南博会期间社会平安
·云南保山:“五严”确保南博会期间社会平安
·云南保山司法局开展法律援助综合大检查工作
·云南保山政法委着眼强化政法机关能力素质
·云南保山:做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云南保山:"四坚持四提升" 推行队伍建设
·云南保山政法委晾晒"三个清单"规范透明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