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交警部门强化市区城区交通管理

2015-07-23  来源:福建长安网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干6个月,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部署,福建省漳州市公安交警部门以助推“青运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市区城区交通管理行动计划,突出交通违法依法严管,交通秩序有所改善;交通拥堵点段减少,拥堵时长有所缩短;交通设施进一步科学规范,群众出行满意度提升;交通预防宣传深入人心,文明交通素养增强。

  推进智能交通 优化交通组织

  加大公安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建设、应用力度。将于9月份启动漳州市公安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二期建设,强化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和研判,推行信息主导实战的警务模式,实施扁平化指挥,提高交通指挥、调度、控制、疏导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

  市公安交警部门将邀请专家团队,深入论证、系统分析交通乱象及拥堵原因,制定完善城区交通组织规划,优化重点区域及路段路口的交通组织;推动解决“人非共板”“机非混行”等突出问题,规范行车秩序,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配合住建、规划等部门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快速道路网络,完善主次干道网,改善进出城和过境交通,合理渠化路口,加大支路、街坊路改造力度,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发挥微循环作用,并充分运用单行、禁左、禁掉头、禁右、变向交通和区域微循环等交通组织方法,缓解交通流量饱和区域和路段的拥堵问题。推动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科学优化布局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线路、站点,延伸公共交通服务进社区,逐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准点率、运行车速和运输能力,逐步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公共交通车辆占路停车现象,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

  规范交通设施 缓解停车难题

  各地对辖区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不规范、不连续、不清晰、被遮挡等突出问题适时排查、及时整改;协调住建市政部门相关要求,规范设置施划交通标志标线,确保符合标准、样式统一、清晰明了。全面排查交通信号灯设置不规范、相位及配时不合理、随意手动调控等突出问题;按照相关要求,逐一规范调整,实现信号配时最优化。力争在市区实现交通信号自动控制,推动主干街道“绿波带”建设。在城区双向四车道以上的道路增设中央隔离设施;对道路照明设施不完善的,积极协调住建、电力等部门,在城郊结合部及夜间照明不足的路段增设照明设施,实施“亮灯工程”。

  全面排查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不合理、不规范,新改建或扩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低于标准,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被挪用等突出问题,优化静态停车管理;加快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的建设,规范停车秩序,切实缓解“停车难”等问题。

  开展常态整治 保障出行安全

  在对交通违法行为实行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严查市区城区小车变道“加塞”、违停、闯红灯、摩托车、电动车逆向行驶、随意掉头横穿,外地牌照载货三轮摩托车闯禁区行驶、电动三轮车无号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准驾不符、违法载人载物,大功率无牌摩托车飙车扰民、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斩断交通事故根源。

  交警部门还将向社会公布一批交通秩序严管示范路段、“路口延伸严管区”,通过设置提示警示LED显示屏,强化标志标线、科技监控、勤务配置、现场处罚等措施,实现提示、抓拍、处罚、曝光“一体化”管理,以点带面,提高示范路段路口机动车守法率和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

  深化预防宣传 倡导文明出行

  交警部门依托自主设立的全市12处客运站“点对点”宣传教育基地、闽南日报《警方》专版、漳州电视台《交警在线》专栏、公安智能交通指挥中心“92.7”交广直播间、漳州交警“两微一信”(微博、微信、短信)平台等阵地深化预防宣传,提高民众关注度。

  此外,漳州市交警部门深化市区、城区基层道安“六个一批”创建,大力推广我市先期树立的交通安全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强化对职工、居民、学生的交通安全宣教,实现各行政村有广播、有宣传栏、有提示牌、有宣传员、有工作台账的“五有”工作目标。(王碧云 郑文胜 潘潞昕)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