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伏天的到来,高温持续,广大市民在做好日常防暑降温的同时,更要注意高温下的“隐形炸弹”。本期平安课堂是我们收集的一些关于高温下的“隐形炸弹”的案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谨防充电宝“爆”脾气

■切勿将孩子独自锁车内

■电瓶车长时间充电易爆炸

■暴晒后,哪些物件易伤儿童

  事件回放▶▶▶

  充电宝,号称是可移动的电源,把它充满了电带在身边,就可以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这么方便的设备,自然成为不少人出门时的必备用品。但不容忽视的是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时,也会让充电宝“发脾气”。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居民王女士体验了一次充电宝的“爆”脾气。

  7月1日下午,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的居民王女士拨打石家庄市公安局兴安派出所报警电话求助,称其家中的手机充电宝发生爆炸。接警后,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据王女士介绍,事发当日,她正和儿子睡午觉,突然阳台上传来爆炸声响,顺着声音寻找,看见阳台上冒出了一缕青烟,一股烧焦的气味儿慢慢弥漫了半间屋子。原来是放在阳台上的充电宝爆炸了,当时充电宝里面的电池弹出了很远,整个插座和地面全都被炸黑了。充电宝外面的壳也被熏黑了。民警随后查看了现场,在确认无其他隐患后,帮助王女士一起清理打扫了现场。

  事件分析▶▶▶

    据民警了解,王女士使用几次充电宝后就不再用了,一直放在阳台上。而王女士家的阳台在晴天的时候太阳会直射,可能是因为太阳的直射导致高温使充电宝产生了爆燃。民警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到,化学电池等使用的介质是电解液,属于易燃物。一旦电池的电解液泄漏,再加上发生过热或者短路等现象,都可能会引起燃烧或者爆炸。

  民警支招▶▶▶

  一、居民朋友在选购移动电源产品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要选择经过3C认证的产品,千万不要因贪图便宜,购买那些无品牌型号、无生产厂家、无警示说明标识的劣质产品。

  二、夏季不要将充电宝长时间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高温天气里最好不要将充电宝放在包、口袋等比较密闭的环境中充电。另外,雷雨天空气潮湿,对充电宝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极端天气应尽量减少充电宝的使用。

  三、在给充电宝充电时,若充电指示灯显示已充电完毕,应及时取下充电宝,防止充电过度。若发现移动设备发烫,应立即停止充电。移动设备发烫原因可能是移动电源输出电压或电流过高,若不及时停止充电,将有可能导致移动设备被损坏从而发生危险。如果发现移动电源温度异常升高,应迅速将其置于远离人群的室外。

  事件回放▶▶▶

  前不久,贵州省赤水市市民黄某夫妻俩,带上不满10岁的两个孩子,开车去附近商场购买东西。这时,不满3岁的儿子睡着了,两人嫌带着孩子去逛商场麻烦,又预计很快会回来,所以就将车子停在路边,把睡着的孩子放在座位上,让7岁的哥哥照看。两人锁上车门后,自顾奔商场而去。

   黄某夫妻俩到了商场后,东挑西挑费了不少时间,又恰巧碰上了许久不见的好朋友李某,天南地北聊了起来。粗心的他们,全然未想到高温天气下被锁在车内的两个孩子所面临的危险。

  被锁在车内的孩子,因天气炎热,车内空气不流畅,热得满头大汗,门又打不开,在车里号啕大哭,并本能地敲打车窗。热心市民见情况紧急立即报了警。

    赤水市公安局市中派出所的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见小孩在车内号啕大哭,民警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联系专业开锁师赶来破开车门,将小孩抱出。又过了十余分钟后,黄某夫妻俩才匆匆赶来。民警在核实身份无误后,对他们如此粗心大意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让他们将孩子带回。

  民警支招▶▶▶

  连日来,因为天气炎热,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小孩被锁车内,导致窒息死亡的事件,让人心痛。儿童在车内的安全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

  夏季高温,一些家长喜欢携家带口开车出门游玩,有时为图自己方便,就将孩子锁在车内。殊不知天气炎热,车内空气不流通,孩子在里面轻则会焦躁不安,重则可导致缺氧窒息死亡。虽然一些人建议将孩子锁在车内后,要给孩子开足够大的窗户,要教孩子学会按喇叭,甚至教孩子砸车窗自救等措施,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绝对安全。

  事件回放▶▶▶

  6月29日,在安徽省蚌埠市白马生活购物广场看店的老张被浓烟给呛醒了,他看见隔壁店铺浓烟滚滚,他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不一会儿,几辆消防车赶来,此时大火已蔓延开来,几家店铺相继也开始着火了,十几名消防队员一边救火一边请求援助。内衣店店主马女士赶到现场。看着自己店铺已化为灰烬。据了解,前一天晚上,该内衣店店主马女士临下班时,发现自己的电瓶车没有电了,随手将车子放到店里充电。由于充电时间过久,电瓶发生爆炸,引起车辆燃烧,再引燃附近的服装等可燃物,最终造成1000平方米左右店铺着火。

  事件分析▶▶▶

  电瓶车电路常见故障主要有:断路、短路、电器设备的损坏等。

  电瓶车电路起火在电瓶车自燃事件中占据了较大比例。这其中电路线路老化和电瓶车电路负荷过高都是原因。

  该起火灾就是由于电瓶车长时间充电,造成电瓶过热发生爆炸,最终引发了火灾。

  民警支招▶▶▶

  酷暑来临,气温逐渐升高,车辆保养十分重要。平时要经常检查车况,防止电路、油路等部件老化破损,造成油、气、电泄漏起火。

  还有,电瓶车耗电量较大,充电频繁,车主在给电瓶车充电时,最好将车辆放到相对空旷的地方,电瓶车充电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人也要远离,以防不测。

实验1:夏季暴晒的车里,气温到底有多高?

  背景资料▶▶▶

  夏季高温,密闭的车内就变成了很危险的地方。夏季暴晒后,车里温度到底有多高?刚刚发动汽车,如何快速降低车内温度?这成为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此,7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进行了现场实验。

实验器材▶▶▶

巡逻警车荣威W5、家用温湿度计-30℃至50℃、红外测温仪-50℃至550℃。

实验时间▶▶▶

7月14日13时。

实验当日天气▶▶▶

据气象台报道,南京市当日气温25℃至35℃,微风。

实验过程▶▶▶

1、发动汽车,开启空调20分钟后,将车辆置于树下阴凉处,使用家用温湿度计,测量车内温度,并记录数值。

2、将车辆置于阳光下直射,关闭车内空调,关闭车辆发动机,暴晒一刻钟,使用家用温湿度计,测量车内气温,并记录数值。

实验结果▶▶▶

阴凉处开空调后,车内温度24℃;暴晒一刻钟后,车内温度,超过家用温湿度计50℃最大值,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方向盘前台面温度68.5℃。

实验总结▶▶▶

实验证明,暴晒后一刻钟的车内温度已经超过50℃,将孩子滞留在车内十分危险。

小贴士▶▶▶

可巧用两扇前车门,采用拉风箱式原理,使车内热空气快速排出,对车辆进行快速降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开启驾驶员侧车门后,将副驾驶车窗完全放下;2、匀速开关驾驶员侧车门5下。

实验2:夏季,哪些物件容易烫伤人? 

背景资料▶▶▶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名幼儿手掌被公园地灯给烫伤的事件,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城市公园的地面射灯到底有多烫?夏季还有哪些物件容易烫伤人?

实验器材▶▶▶

红外测温仪-50℃至550℃。

实验时间▶▶▶

7月14日13时、19时30分。

实验过程▶▶▶

1、13时,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黑色车辆引擎盖,黑色电动车皮质座椅,柏油路面地面的温度,并记录数值。

2、19时30分以后,挑选2至3处小孩可以轻易触碰到的广场射灯,路边花丛景观灯,以及长时间使用的车辆大灯,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并读取相关数值。

实验结果▶▶▶

阳光直射下黑色车辆引擎盖温度:67℃;阳光直射下黑色电动车皮质座椅温度:47℃;阳光直射下柏油路面地面温度:53℃;

晚上,广场地面射灯温度:33℃;路边花丛景观灯温度:32.1℃;长时间使用的车辆大灯温度:42.7℃。

实验总结▶▶▶

人体正常温度在37℃左右,一般能接受的温度是45℃以下,超过45℃的物件,如果长时间接触(5分钟左右)就会被烫伤。如果温度达70℃至80℃,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在短时间内就会被烫伤。

很多城市景观用灯多采用冷光源射灯,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夏季高温下经过阳光直射暴晒的物件,常常超过人体烫伤极限温度,应当予以注意。

  平安课堂:策划/李镕良 (中国长安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