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之中显本色
福建三明公安机关“5·19”抗洪抢险纪实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015年5月中旬,福建省三明地区持续降雨,使得一些地方山体滑坡,通讯中断,县城被淹……5月19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宁化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抗洪一线,在生死时刻,三明公安民警用行动践行着忠诚与奉献,涌现出一幕幕生动感人的场面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切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
5月18日至19日,三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比以往更加忙碌,连续几天来的暴雨给清流、宁化等地带来了重大汛情。当天,根据气象部门预计,清流县降雨量可能高达400毫升。此前连续几天的大暴雨,已使山区的水库、江、河不堪重负。这几天正在外地学习的三明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潘东升一直牵挂着三明汛情,他指示市公安局领导坚守岗位,根据每个人分片挂包,负责与基层保持联系,掌握基层第一手消息;三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密切与各地110指挥中心沟通,收集了解各地汛情,为指挥抗洪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5月19日下午,三明各地雷雨交加。面对恶劣气候,三明市公安局应急队二级响应,市、县公安局相继成立抗洪抢险领导小组,迅速启动防汛抢险工作应急预案。三明市公安局党委主动靠前指挥,发出指令:“一切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把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各基层派出所加强值班备勤,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深入当地的水库、堤坝、电站、低洼居民区等地做好险情排查工作。同时,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趁机打劫,特警作为防控主要力量,上街巡逻,掌握汛情,维护秩序。
在清流县,公安局长邹金春冒着暴雨赶赴长校镇,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政委郑丰满带领民警沿河危险地段拉起警戒线,劝阻群众不要靠近……
在宁化县,公安局长钟必涵深入到城区沿河路段、桥梁以及出现险情的地方,具体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政委谢忠深入到全县最边远、受灾最严重的治平畲族乡,组织防汛救灾……
抗洪抢险工作在有序地进行,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众志成城,严阵以待。
迎难而上就是公安的“天命”
面对湍急迅猛的洪流,如果置身于失去动力随时可能被掀翻的冲锋舟上,如果置身于满载剧毒化学品侧翻的大型罐车旁,你会怎么做?对清流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巫建华这位老党员来说,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上!迎难而上就是三明公安的“天命”。
5月19日,巫建华和他的战友及武警、消防负责在清流南区开展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南区地势低洼,抗洪形势尤其严峻,将巫建华安排在这个“重点难点区域”,是因为他在1994年的“五二”洪灾中出色的表现。
从5月19日中午起,身着救生衣的巫建华在洪水中忙碌着。下午2点,清流南区12幢有一男子趴在店铺卷帘门上,情况危急。巫建华立刻率领救援队乘冲锋舟赶往现场,迅速将该男子送往安全地带;2点20分,巫建华救出了一对被困在“大自然足浴城”一楼的母女;3点,巫建华又救出了困在清流南区元鸿广场对面私立幼儿园二楼的11名幼儿……
到19日晚9点,救援工作告一段落时,巫建华一共救出了35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此时他还强忍着腰部剧痛。
下午2点20分,营救被困在“大自然足浴城”一楼的母女的路上,发生了惊险的一幕。巫建华乘坐的冲锋舟由于发动机被杂物缠住,导致熄火。而没有动力的冲锋舟在湍急的洪水中显得渺小而无力,朝下游漂去,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此时,经验丰富的巫建华没有慌乱,他用船桨的一边抵住障碍物,另一边顶住自己的左肋,控制住冲锋舟,为救援团队排除动力故障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大家重新赶往救援现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巫建华的左肋已经受伤,他隐忍着。而就是在这样的剧烈疼痛下,20日,巫建华又接到了求助的信息。一辆装满剧毒液氨的大型罐车途经清流县嵩口镇范元沙场路段时,突遇山体滑坡,被推下5米深的路肩。虽然无人员伤亡,但是车上的剧毒化学物却很有可能泄漏。巫建华没有丝毫犹豫,带领嵩口派出所、消防、治安、交警等警力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经过全体参战人员近5个小时的努力,罐车终于被吊上路面并成功转运,液氨未发生泄漏,事故得到圆满处置。参加事故处置的民警回忆:“巫书记一直站在处置事故队伍的最前面,站在靠罐车最近的地方,一直在指挥和鼓励我们的行动。”
抗洪救援结束后,同事们才知道巫建华不仅左肋受伤,他的脚也在救援 转移群众的过程中被洪水冲下的木头撞伤。“真是迎难而上,敢打硬仗的老党员。”这是巫建华在此次抗洪抢险中所率领救援团队对他的一致评价。
巫建华获得过不少荣誉,“福建省见义勇为十大勇士”、“个人三等功”……这些在他看来,都表达着同一个意思——“人民公安为人民”。
“没有伤亡才是最好的成绩单”
在宁化县受灾最严重的治平乡,倒塌200多间民房,居然奇迹般零伤亡。作为治平乡的包片领导,宁化县公安局政委谢忠可谓功不可没。
治平派出所位于宁化最南部,距离宁化县城56公里。5月18日,治平派出所就接到了谢忠的电话:“明天会有罕见的洪灾,你们快去通知群众转移。你们所只有2个民警,但务必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对于重点地区,你们挨家挨户地通知……”根据谢忠的部署,治平派出所的两个民警加上3个协勤人员,转移村民3602人。 5月19日凌晨2点,得到群众转移完毕的信息后,谢忠这才睡去。正是这场大转移,为宁化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实现零伤亡奠定了基础。
5月19日上午,谢忠赶往治平乡。原本50分钟的车程,这一次谢忠走了16个小时。一路上洪水肆虐,山体滑坡,电线杆倾倒。“必须抢通这条生命通道,让救灾队伍第一时间进入治平,将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治平。”谢忠当机立断。
在1米多深的积水中,谢忠艰难地前进。路上,谢忠一行清理山体滑坡、塌方30余处,清除电线杆、电线等障碍12处。与谢忠同行的民警告诉记者:“清理塌方很担心会遇到二次坍塌,剪断高压电线更需要技巧,因为电线既粗绷得又紧,剪断的一瞬会不规则的向外抽打,如果被抽中,后果不堪设想。像这样的工作,谢政委都是自己带头上。”
就在谢忠一路清障的时候,遇到了一队往治平乡赶路却无奈“趴窝”的迎亲车队。原来,这一车队是准备趁着“520”这样的好日子去治平迎娶新娘。得知此信息后,谢忠告诉准新郎:“跟我们走,明天一定让你接到新娘子。”
尽管已入夜,但是谢忠一行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突然,在一处塌方的对面,传来了手电光。“救人啊,救命啊”的声音不时传来。塌方阻隔的,正是治平派出所的民警。原来,虽然洪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下坪村村民詹某于下午6点突发脑血栓。治平派出所获悉后,立即组织群众,做好担架,历时3个小时,将詹某送到了治平卫生院。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表示应尽快送詹某去宁化县医院抢救。 治平派出所民警继续抬着担架往宁化方向赶路,但是被塌方拦住了。“时间就是生命,加快进度,大家尽力。”谢忠一边指挥清障,一边协调向当地村民借用车辆。由于脑血栓病人只能平躺,因此只能借用皮卡车。晚上10点,道路终于打通,詹某被抬上借用的皮卡车火速送往宁化县医院抢救。到达治平,已是5月20日凌晨。跟着谢忠的准新郎终于见到了心爱的姑娘,而宁化县医院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詹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还没来得及感慨一路的辛苦和回味“救了一条命,成了一桩婚”的经历,谢忠便开始布置受灾村民的自救和安置工作。一连8天,谢忠都坚守在治平救灾一线。没有吃过一顿正儿八经的饭,都是吃泡面;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经常被人从地铺或铁架床上喊醒。三明市委书记邓本元在视察治平乡灾情时深情地说:“治平灾情如此严重,山体滑坡多,房屋倒塌不少,但无人伤亡,乡村干部、公安民警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零伤亡的抢险成绩我非常满意!”
谢忠交出了他认为最好的成绩单。而治平乡干部直言:“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尽职坚守在乡下的挂乡领导。”
“被泥石流掩埋的那一刻我差点放弃”
5月19日,由宁化开往石壁的客车司机向宁化公安求助:“车被洪水围困,四面都是水,根本分不清方向。水已过腰,车随时会被冲走,被围困的一共有16人。”此时,正在宁化县鱼龙埔排查险情的翠江派出所民警郭立、吴鹤立即赶往事发点。前进的路被洪水冲断的树木阻挡。郭立与吴鹤立即将断木移走。这时,道路一侧山包土质在雨水的浸泡下显得有些疏松,泥块在不断往下掉落。但是为了尽快赶往客车被困地点,俩人不顾塌方的危险,继续清障。
瞬间,塌方发生了,靠近山一侧的郭立来不及逃脱,被塌方下来的泥土掩埋了胸部以下的部位。吴鹤见状,立即上前用双手奋力刨开泥土,硬生生地将郭立从泥土中拖了出来。惊魂未定的郭立抖抖身上的泥土着急地说:“赶紧叫指挥中心多派些人手过来,泥土把路堵了,没有通道我们怎么前去救人?!”因为刨土而双手流淌着鲜血的吴鹤立刻呼叫增援。很快,增援民警赶到。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打开了一条通道,郭立、吴鹤立即上车前往客车被困地点,而增援民警则赶往另一个受灾现场。
“被吴鹤拉出来之前,我真的以为不行了,想要放弃。但是拉出来发现自己四肢还都能动,就跟捡了一条命一样。”郭立这样说。而吴鹤则表示:“当时我也被吓到了,看到被埋的郭立不说话,我还以为他不行了。用手刨土时我连疼的感觉都没有了。拉出来之后发现他还好,还想着去救人,当时真是高兴得想哭。”
赶到客车围困点,郭立和吴鹤趟着湍急的洪水来到了客车旁。“快,把车门打开,先让老人小孩下车。”说完,郭立快速接起一个6周大的小女孩往安全地方走。接着,郭立又背起一名70多岁的老人往高地走。吴鹤在确保客车安全后,也将车内乘客一个一个地往安全地带送。此时,宁化石壁派出所的民警也赶到现场,一同参与救援。经过努力,车上的乘客终于转危为安。
顾不上接受乘客的感谢,郭立和吴鹤又赶往下一个群众被困地点……
“我是个公安”
“水流很急,我能不能游到被困群众身边?我到底有没有足够的体能把他们救回来?”2011年入警的福州小伙子王时汝没有面对洪灾的经验,他有的,只是勇气。上面的问题其实他心里并没有答案,但是他还是跳进了洪流中,因为“我是个公安”。
5月19日下午4点左右,刚刚将清流西门桥附近2个大人、3个小孩转移到安全地点的王时汝接到指令,城关小学大门上趴着一对母子,水已淹至腰间,情况危急。由于冲锋舟数量有限,王时汝当时的救援工具只有救生衣和游泳圈。他赶到现场后发现,这对泡在2米多深水里的母子在城关小学的铁门上由于体力不支已经快“挂不住”了。申调冲锋舟显然来不及了,自己游过去,体力够不够?被困的母子会不会把他一起拖到洪流中?这些问题他都考虑过,也都没有得出答案。但是他还是跳进了水中。
50米,30米,10米……不足百米的距离显得比平时的一千米更漫长。游到被困的母子身边,王时汝一边安抚这对母子,一边为这对母子套上游泳圈,然后用自己已经很疲惫的身躯拖着这对母子到达安全地点。王时汝回忆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肾上腺素爆发吧,往回游的时候真的没体力了。但是我知道一旦支持不住,那对母子也必然极其危险,感觉真的是信念在支撑了。”
在“小家”和“大家”之间的抉择
在清流、宁化城关派出所每一面墙体上,都留下洪水肆虐过的痕迹,有的高达2米,基础设备被浸泡报废。这些,不是民警们不懂自救,而是他们按照上级发出指令:“一切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挨家挨户走访、劝说,帮助疏散低洼地带的群众。遇上一些不听劝阻、或麻痹大意的商家,民警们甚至反复两趟三趟地说服他们转移。
自5月18日洪灾来临前,清流、宁化两地公安派出所民警就坚守岗位,顾不上回家帮忙。宁可自己受点损失,也不让群众吃亏。
一边是群众10万元的货物,一边是自己快被水淹掉的私家车。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对于宁化县翠江派出所民警张中云来说,这道题也并不复杂:“以群众利益为重!”
5月19日,洪水漫过河堤,涌入街巷,宁化许多沿街店面受灾严重。宁化县城区北大街雅佳丽化妆品店店主曾树生和店员们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都感到手足无措。这时,一个小伙子进到店铺:“快,别愣着,把货往纸箱里面装,然后搬去二楼。”陌生的小伙子指挥大家把货物转移到二楼。等到所有货物都安全转移了,洪水已经淹过膝盖了。搬完货物,曾树生要感谢帮忙的小伙子,小伙子却说:“这么大的水,谁看见了都会帮的,我还有急事先走了。”说完小伙子连名字都没留下。
事后,通过当天店铺的监控,有人认出了当天帮忙的小伙子就是翠江派出所红卫警务队民警张中云。曾树生感激地将一面上书“心系百姓,勇搏激流”的锦旗送给民警张中云。
曾树生不知道的是,当时张中云的车就停在离雅佳丽化妆品店10米远的地方。他原本可以将车开至地势较高处,但是他没有。他一边帮忙搬货,一边眼睁睁着看着洪水漫过爱车的引擎盖。在群众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他作出了每个三明公安民警都会作出的选择。
清流县巡特警反恐大队大队长赖金盛在接到妻子“家里的服装店快进水”的求救电话后,并没有停下转移群众和转移受灾物资的工作,只是告诉妻子“这儿的人更需要我”。清流县城关派出所民警林世文与同在灾区的妻子及8个月大的孩子失联24个小时,但是他始终坚持在抗洪一线连续工作20个小时……在“大家”和“小家”之间,三明公安都作出相同的抉择。
5月21日至22日,潘东升赶往清流、宁化察看灾情和听取抗洪抢险汇报后,激动地说:“在重大灾害面前,广大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和文职协勤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彰显了广大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和文职协勤舍‘小家’保‘大家’,轻伤不下火线,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本色。”
在洪涛骇浪中,三明公安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使“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公安队伍不朽的精魂与旗帜,使警民鱼水情得到极致的升华。(游晓龙 朱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