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普法
微电影带“火”全区普法工作
2013年,北京市平谷区司法局开始拍摄普法微电影,从最初的“没设备、没演员、没经验”一路走来,带“火”了全区的普法工作,目前,已拍摄普法微电影30多部,全区18个乡镇参与。这些微电影通过电视栏目、电影夹片等多种途径在平谷大街小巷传播,人人爱看,赞不绝口。
每一场戏都变成“现场说法”
普法微电影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平谷区司法局新闻宣传工作负责人韩高山告诉记者:“平谷电视台有一档普法节目,讲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老百姓很喜欢。我们就想,如果拍成小视频,用讲故事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老百姓肯定会更喜欢。”
平谷区司法局负责经费、设备和拍摄组织,其他都是“村里的剧本村里的事儿,村里的演员村里的地儿”。为了拍摄微电影,平谷区司法局印制了10本典型案例选编,收集了1000多个真实案例,作为微电影的剧本雏形。为了使拍摄更具特色,特地选用了平谷本地演员,说的都是平谷话。拍摄现场吸引了大量群众围观,使得每一场戏都变成“现场说法”。
刘全荣老人2015年71岁,是万家庄村剧团团长,参加了几部微电影的拍摄,他对记者说:“我2014年开始参加微电影拍摄。拍的时候,老百姓就喜欢围着我们瞧,拍完的电影他们也喜欢看。我自己也觉得挺有用,因为以前许多法律知识不清楚,现在通过演戏都琢磨透了。”
建成百辆公交数字普法平台
平谷区司法局不满足于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渠道,创新运用了公交普法形式。目前“百辆公交车数字普法宣传平台”已经建成,在公交车上播放普法微电影,让乘客在出行中观看。
这一想法最初来自平谷区司法局局长郭明山,作为单位“一把手”,他参与策划并逐步把工作推上正轨。郭明山告诉记者:“公交流动普法具有人流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我们司法局出资并提供一些维护费用,公交公司也觉得这个形式好,所以非常配合我们。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把普法工作辐射到了全区各个角落。2014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签了40辆车,2015年增加到100辆,这个数字几乎占到平谷公交车总数的一半。”
据了解,平谷的“公交数字普法平台”为北京市首创,现在每天有3万余人次通过这种途径接受普法教育。
2014年,北京市司法局相关领导专程驱车来平谷区坐了一次公交车后表示:“形式很好,贴近百姓,对上班族、对流动人口的普法效果会更好。”
2015年5月6日,平谷区法治宣传工作会议召开。会前,区4套班子的5位领导也体验了一次公交普法。下车后他们直奔会场,在开幕式上,区委副书记李宝峰对全体与会人员说:“这个形式好,建议大家都去坐车看一看。”
多样形式提升普法工作实效
说起普法,郭明山有独特观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普法工作推向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再加上近几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我们探索新媒体普法、全媒体普法提供了可能性。平谷区司法局与社会力量合作,突出了大众媒体的公益普法责任,积极利用公交电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普法工作实效。目前,全媒体公益普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记者走访发现,平谷区的普法工作确实有了新拓展:
区政府2015年拨款350万元,将建设一座法治主题公园,占地达6.8万平方米,目前,选址、策划、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
最近,一个名为“法治平谷”的微信公共平台也悄然上线,通过推送法律知识、发布法治资讯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实用的法律服务:
现在天气渐热,集电影放映、法律咨询等众多活动于一身的大型普法宣传活动——“法治文化消夏夜市”也即将开张营业。韩高山向记者介绍:“消夏夜市2014年我们就试过,每周安排一次,效果非常好。免费法律咨询经常持续到晚上10点才能收场。”(王斌 梁小天)
·河南:新媒体开启普法新窗口 推进平安建设
·江苏南通:努力挖掘新媒体普法潜能
·北京西城:加强普法新媒体建设
·新媒体铺就苏州普法大网
·江苏南通新媒体普法传播法治正能量
·湖北高院构建新媒体”矩阵”促司法公开
·湖北高院构建新媒体”矩阵”促司法公开
·福建检察院出台制度推进新媒体建设
·浙江检察院运用新媒体推动检察宣传
·北京石景山检察院借力新媒体打通阳光检务
·福建三明检察院举办新媒体应用培训班
·内蒙古检察院培训155名新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