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正司法步入“快车道”
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巡礼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4年2月,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这个深刻的论断。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也对人民法院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因时而动,紧跟时代潮流,紧紧围绕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这个目标,全力促进信息化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公正司法正在步入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快车道”。
打造新平台 “公开”在身边
2014年11月,“中国政务网站信息公开类精品栏目”奖公布,中国裁判文书网赫然在列。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裁判文书网自2013年7月1日开通以来,全国已有3491家法院实现了向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裁判文书,已公布裁判文书近900万份,日均访问量达到50万,总访问量达到近2.5亿人次。
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浏览裁判文书,已经由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成功开通和运行,只是最高人民法院运用信息化推进司法公开的一个侧面。近些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敏锐地意识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全面性、及时性和互动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司法公开三大平台走上了信息化建设的“舞台”。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周强院长要求,要不怕群众“挑毛病”,不忌讳法官“出洋相”,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全方位公开倒逼司法能力提升。
审判流程公开是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的关键。2014年8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投入运行,案件信息一有更新,就会自动向当事人及代理人及时推送,审判全程透明。
为了解决“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开通了“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在微博、微信开设“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与人民网联合推出“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2年来,已有165万人次的“老赖”们被曝光,形成了强大的信用惩戒威慑。
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一个个运用信息化打造的新平台,一项项透明便民的司法公开措施,正在让“阳光司法”以一种全新的形象面向社会,来到群众身边。
拥抱新媒体 民意善沟通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微博在十大政务机构微博、十大部委微博中均位于前列,并荣获全国政务微博十佳应用奖和十大司法微博第一名。
当今社会,已逐渐步入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言权。面对这一新趋势,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拥抱“新媒体”,在整合开拓媒体资源、完善民意沟通服务方面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最高人民法院新媒体入围2014年度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前三名。
201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信、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同时上线。继新浪微博后,又陆续开通腾讯微博和人民微博,全面入驻国内主流微博平台和搜狐新闻客户端。201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粉丝总数突破2500万人。目前,全国3261个法院已开通官方微博,形成了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于2013年底开通以来,获得广泛关注,它为订阅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司法公开和民意沟通服务,截至目前,已发布570多期,订阅用户逾19万。在2015年2月由国家网信办主办的政务新媒体发展经验交流会暨表彰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荣获“政务微信优秀公众账号”。
面对新的发展趋势,最高人民法院试水新媒体的脚步没有停歇,2015年2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开通了“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人民法院重点新闻和重要案件庭审情况等司法信息,开通4个多月来,总用户量已经超过50万。
运用大数据 决策更科学
在位于最高人民法院大楼9楼的信息集控中心,有一块以中国地图为背景的大屏幕,各种数据在不停地滚动更新。在这里,可以纵览全国法院收结案情况,可以自动生成审判动态分析报告,可以对多类案件进行转向体分析,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全国法院审判数据的“大脑”和“中枢”。
多年来,人民法院的海量司法数据分散在各地、各级法院,没有实现集中管理,也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最高人民法院运用大数据思维,大力开展数据集中管理工作。2014年6月,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成投入使用,首次实现对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汇聚、管理、分析和服务。
大数据带来了大格局。目前,全国3511家法院(除军事法院外)全部实现实时上报数据,已经集中全国法院四年来5000多万件案件数据和2300多万份裁判文书,并以日均5至6万件案件数据递增。
数据不仅在法院内部运转,也在与社会其他部门进行着广泛的连接,并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在这方面,以对执行工作的促进最为明显。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与相关部级执行联动部门的执行查控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网络实现对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找和控制。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与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总对总连接,全国法院的执行法官都可通过网络发出查控请求,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存款。
在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与其他政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部门进行协同,在投资、高消费、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赖”进行限制,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发布失信名单165万余人,民航和铁路成功拦截228万余人次。据统计,现在已有20%的被执行人为此主动履行义务。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正以数据集中管理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国家司法信息资源库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海量储存、科学分类、多元检索、综合分析,为各级法院司法研究、司法决策、司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党中央、国务院、其他政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司法服务,为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罗书臻)
·最高法政工部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最高法通报涉台司法互助情况并公布司法解释
·最高法: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 促进文化发展
·最高法通报涉台司法互助情况并公布司法解释
·最高法审理新修行政诉讼法后第一起行政案
·最高法:加强法院领导干部与干警谈心工作
·最高法:加强法院领导干部与干警谈心工作
·最高法:推动形成全社会反对家庭暴力格局
·最高法副院长率团成功访问德国捷克
·最高法通报严惩毒品犯罪情况并公布典型案例
·最高法:以群众为导向 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最高法:畅通申诉渠道 提升国家赔偿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