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上访,最怕部门之间“踢皮球”,跑来跑去解决不了问题。如今石景山区推行信访代理制,谁主管,谁代理,党政干部成为一个个代理员,替百姓跑腿解决问题。
八角街道杨庄中区1号楼前,工人正在为刚刚铺好的无障碍通道加装栏杆。“眼看着就完工了,有了坡道,轮椅、买菜小推车上下都方便。”4单元居民王履增对记者说,“这都多亏咱街道陈书记帮忙跑下来的。”
杨庄中区1号楼是座1996年的老楼,建成时没有无障碍通道。近年来,随着住户中老年人的增多,楼门口的高台阶让居民感到不便,许多居民呼吁修建无障碍通道。
由于建设方交房后早已退出,物业修建坡道需要动用公共维修基金,按规定,需要相当比例的居民同意方可开建。可部分居民担心高高的坡道从自家窗前经过影响隐私,楼下的停车位也会因为增加的坡道而变少,一来二去,问题便搁置了下来。
去年,石景山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制。社区、街道与委办局、区领导形成“三级代理”。谁主管,谁负责代理、协调、解决问题。
今年3月下旬,1号楼43名住户向街道写信反映此问题,八角街道书记陈婷婷亲自代理了此事。带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详细了解情况后,陈婷婷找到区残联,规委、国资委、房屋产权单位和物业等相关单位,一方面确定项目可行性,尝试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一方面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和居委会干部一起,耐心与住户沟通。
无障碍通道的坡度、高度在设计上有严格的要求,经过与残联、规划等部门一同研究,街道为1号楼“量身定做”了一种“之”字形坡道,由两个单元门共用一段桥状斜坡,然后向两边分别做拐弯下坡,既不遮挡一楼窗口,又节省空间,花费由政府为民服务资金承担。终于得到了住户的一致同意。
信访代理制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推动了涉及多部门职能的复杂问题的快速解决。让熟悉一线业务的工作人员了解信访事件、出面代理,提高了信访事件的解决效率。
广宁村东北侧红光山山坡长期被雨水冲刷遭到破坏,雨天泥泞,风天扬尘。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吕宝华主动承担代理,区城管委水务建设科科长张海滨协助街道,制订了环境整治方案,下个月就将开工;重聚园两位聋哑老人由于证明文件缺失无法享受政府帮扶政策,居委会书记毛颖芳主动代理,跑民政局咨询政策,约养老院负责人来居委会现场沟通,老人不出社区,就地解决了问题……
石景山还将区信访的部分职能下移到街道,出台《关于推进街道信访代理平台建设的办法》,赋予街道批转权力。9个街道就是9个“分诊台”,将信访问题批转给委办局处,统筹协调解决。
为确保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办法》更是赋予街道对委办局处的考核权。考核按受理代理率、办结率、满意率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对不合格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一年内不能参选先进单位,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
信访代理制使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就地的解决。去年,各街道、委办局代理信访问题3009件,153个社区代理信访问题1875件,化解率均达90%以上。(记者 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