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数以万计的农民工涌入北京。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长的客观实际,北京市公安局轨道建设分局始终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及时推出了轨道建设外来务工人员“一站式”服务,从开工入驻北京到完工平安离京,最大限度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在京期间的各项权益,让农民工真真切切得到实惠。
工程启动送服务
每当有新的轨道建设项目开工时,总会有一批外地务工人员来到北京。为了更好地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北京市公安局轨道建设分局推出了“一站式”服务,民警第一时间深入施工现场收集信息,按照姓名、性别、年龄、外出务工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统一登记造册,为大家集中办理暂住证,同时检查工人居住场所的防火防盗情况,与农民工现场交流沟通,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答疑,让他们刚到北京就体会到北京警察为民服务的热情。
“轨道分局的工作既要抓管理又要抓服务,看似两个思路,实则一个方向。”北京市公安局轨道建设分局局长亢军说,“通过办理暂住证等举措,公安机关在为农民工兄弟送上服务的同时,也为掌握各类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切实提高了施工现场实有人口动态管控时效性和施工区域治安掌控力。”
今年以来,依托工程启动送服务行动,北京警方已采集施工人员信息5.3万余条,抓获在逃人员13名,工地可防性刑事案件环比下降66.7%,治安事件环比下降78%,不仅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温暖,也实现了对施工人员信息化精细管理,形成了服务管理“双赢”的局面。
“板凳”课堂话平安
5月的一天下午,在地铁16号线工程13标段施工现场,几十名外来务工人员认真听民警吴金龙讲解夏季安全防范要点。吴金龙是北京市公安局轨道分局第一派出所民警,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轨道建设务工人员安全教官。因为授课对象一般都自带小板凳、马扎,这种授课形式又被农民工亲切地称为“板凳”课堂。
“‘板凳’课堂平均半月一次,主要为农民工兄弟宣讲反恐维稳、群防群治、防火安全、维权维稳等法制课,提供法律咨询。走进农民工宿舍,与大家面对面座谈,用这种最质朴的方法最能赢得农民工兄弟的信任。”吴金龙深有体会地说。
“板凳”课堂是轨道分局法制宣传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力度,轨道分局在全市130个施工现场设立了法制宣传栏,结合首都治安形势,每月更新一期。同时,分局依托实有人口管理平台、微信、QQ群等信息化手段,在农民工返乡、返京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安保时期,编发安全宣传短信。
此外,分局成立了治安宣传放映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为广大企业员工及农民工兄弟放映由民警自编自制的法制宣传片及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既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又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两动一协调”助讨薪
当前,农民工薪资纠纷已成为社会热点,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轨道分局积极探索矛盾化解新途径、新手段,创新建立了“推动企业、联动属地、协调政府”化解处置长效工作机制,简称“两动一协调”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分局主动发挥公安机关作用,着力形成涉事企业、涉及属地公安、涉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化解矛盾的合力,全力维护稳定。
1月7日,轨道分局接到预警:40余名农民工准备到相关部门讨要工资。接警后,分局立刻安排专人了解情况,发现由于项目公司之间工程款结算产生分歧,致使劳务工资仅发到去年8月,剩余约121万元至今未发,40余名农民工滞留在工地。
掌握情况后,轨道分局立即启动“两动一协调”机制,联合属地建委、劳动监察部门现场执法,协调多方于1月20日解决了欠薪问题,现场发放农民工工资100万余元。
“为农民工兄弟解决好欠薪问题,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服务和保障,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服务和保障。”亢军如是说。
·北京怀柔公安部署世界水电大会安保勤务工作
·北京石景山司法局开展法制政策宣传活动
·北京大兴检察院使用五举措 推进队伍建设
·北京知产法院积极探索司法审判新规则新方法
·北京公安启动为期百天夏季治安防范宣传
·北京昌平:防范社区可防性案件 取得突出成效
·北京昌平:防范社区可防性案件 取得突出成效
·北京公安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安保一体化
·北京检察院学习“两个规定”规范司法行为
·北京石景山:推进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北京通州司法局着力培养“四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