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假防骗 共创平安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2015年5月15日是第六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2015年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识假防骗、共创平安。宣传活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刊发专题文章、播出专题节目、组织现场展示以及发布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多种形式,重点围绕非法集资、信用卡诈骗、假冒伪劣、假币犯罪等欺诈造假类经济犯罪开展防范宣传,接地气、近民生。各地相关行政执法单位和行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受邀参加了活动。
现场展示,加强互动,回应群众关切
针对当前欺诈造假类经济犯罪趋于活跃的态势,公安部专门梳理了“防范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布。公安机关希望通过揭露这些典型的犯罪手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识别和防范经济犯罪,从源头上遏制经济犯罪的发生。
宣传活动期间,为进一步揭露经济犯罪手段,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各地公安机关纷纷精心设计展台,制作宣传展板及宣传印刷品,同时展出收缴的假冒伪劣产品,供群众辨识。同时,不少公安机关还创新宣传形式,为群众设置互动游戏环节,帮助群众深刻认识到识假防骗的重要性。
辽宁、浙江公安经侦部门紧密结合假币、银行卡诈骗、非法集资、传销、合同诈骗、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常见多发经济犯罪,通过设立咨询台、展台、展板,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打击经济犯罪的总体成效,以及侦办的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例;展出了收缴的部分涉案物品,让群众参与到识别真假商品的小游戏中来。
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认真谋划,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印制5万份以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画册下发到各派出所、社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范意识,积极对经济犯罪线索进行举报。南充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19家单位参加宣传日活动。活动中,设立假币、假烟、假盐的辨假识假台3个,设立咨询台2个,就当前打击非法集资等热点问题,现场解答群众咨询。
山东公安机关在活动现场专门设立了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并创新组织互动活动,由经侦民警和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识别假币知识、识别真伪发票知识、鉴别假冒伪劣商品知识等防假识骗的常识,并向群众演示制作假银行卡过程。
青海省各级经侦部门通过设立展柜、展板,发放宣传册,大屏幕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打击成果和突出成效,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防范意识。西宁市公安局还现场展示了假币、假发票、假烟酒等物品,吸引了群众的目光,让群众对涉假物品有了直观的认识。
为充分展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成果,彰显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决心,公安机关现场销毁假冒品牌药品、服装、化妆品、汽车配件、手机、平板电脑等假冒伪劣商品,共计49.7万件,价值人民币2.08亿。这极大地震慑了犯罪,也为广大群众敲响了警钟。
多方参与,立体宣传,达成社会共识
为加大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参与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的浓厚氛围,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广泛发动媒体,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使此次宣传活动声势浩大,覆盖面极广。
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联合多家新闻媒体开展为期一周的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先后在多家平面媒体进行了以打假、打传、打击银行卡犯罪、境外追逃专项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同时,还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三期主题为“打击防范经济犯罪”的在线专访节目。通过声势浩大的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活动,人民群众增加了对经济犯罪活动的了解,提高了防范意识,提升了广大经侦民警的执法形象。
四川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与厅宣传处精心策划了由经侦民警、律师与群众互动的防范非法集资犯罪网络视频现场访谈直播节目——四川在线“民生直通车”,揭示了非法集资真面目,受到群众欢迎。
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济南民生警务平台、舜网“警察在线”、“公安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图文信息,进行现场直播和多渠道转发,为集中宣传活动造势,形成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的强大声势。
此次活动中,各地公安机关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同唱宣传大戏。
北京公安机关联合国税、地税、工商、烟草专卖、食药监、金融、银行等诸多部门在活动现场为广大群众讲解防范经济犯罪、传授识假辨假能力的专业知识,有效增强人民群众拒假防骗能力。在此次主题宣传活动中,现场共设立展示图板300余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接待法律咨询上千人次。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电台、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等近十家新闻媒体现场报道了此次宣传活动。
河南公安机关出动警力5000多人次,联合法院、检察、司法、国土、住建、农业、商务、工商、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组织1万多人,制作各类展板7万多块,悬挂条幅10万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5万多份,现场参与群众达31万余人次。
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提升宣传效果
在宣传活动期间,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结合本地经济犯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河南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日活动,要求结合河南非法集资犯罪突出的实际,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省、市、县宣传、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司法、国土、住建、农业、林业、商务、工商、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组织人员,结合工作职责,制作宣传版面和条幅,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宣传,以担保公司、投资类企业、私募股权投资、网络借贷、第三方理财等投融资中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非法集资高发领域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法规和业务宣传,剖析典型案例,总结分析案件特征、作案手法,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实现全覆盖,按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推动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统宣传媒介,积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载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活动。
青海省各级经侦部门结合今年侦破的大要案件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对群众进行识假防骗宣传。海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利用宣传车在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流动宣传,同时使用大屏幕滚动播放经侦宣传片;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制作藏汉双语宣传材料和展板,为广大藏族农牧民群众学习识假防骗知识提供了便利。
相关链接▶▶▶
去年以来破经济犯罪案14.5万起
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犯罪数量保持高位,特别是欺诈造假类经济犯罪十分活跃,仅2014年以来就发案10.1万起,涉案总价值1917亿元,分别占全部经济犯罪案件总量的45.3%和34.2%,成为当前经济犯罪的突出动向。非法集资犯罪方面,呈现“一大三多”的特点,即个案损失大、被害人数量多、涉及省份多、涉及行业和领域多。信用卡诈骗犯罪方面,呈现“两极化”趋势:盗刷银行卡案件恶性和危害极大,恶意透支案件扩散和蔓延极快。假冒伪劣犯罪方面,侵害的领域持续拓展,在一些民生领域内尤为突出,利用互联网作案的趋势明显。假币犯罪方面,在制造、买卖、使用方面呈现出“三个新动向”,作案对象、手法、区域方面都有变化。
面对严峻的经济犯罪形势,全国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一大批欺诈造假类经济犯罪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去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4.5万起,挽回经济损失882亿元,并重点打击了非法集资、传销和假冒伪劣等犯罪。(记者 王莉莉)
·四川巴中公安局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重庆警方2014年破经济犯罪案4000余件
·河南南阳公安局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内蒙古包头: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河南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陕西铜川: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陕西铜川: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吉林公安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辽宁大连公安局开展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山东公安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活动
·上海公安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青海西宁公安打击防范经济犯罪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