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马追落日,恐其不复返。翌日光辉旧,思绪两鬓白”,这首诗就是我对监狱工作生活的切身体会:追求的动力和肩负的责任让我们争分夺秒,害怕出现错误而追悔莫及。年复一年的工作会不断延续,但长年累月的思想压力却使我们变得更加沧桑。
●论相对性
没有哪一项工作过程和结果会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我们会有百分之百的要求和想得到百分之百的成绩,其实那样就违背了事物的相对原则。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优与劣、错与对、正与反之间不会出现天平绝对的一边倒,而是在设定正的值大于负的值的基础上来维护事物的高低。所以,我们要设定一个合乎事物客观规律的百分比,按照考试成绩的百分制来计算,百分之九十已经算是高分了吧,我们姑且就将一个单位的工作成绩以百分之九十来衡量,这已经是很高的了,剩下的就是怎样追求更加高标准百分之十的进步空间了,但前提是这百分之九十的工作要完全实现制度红线,无人敢碰,形成人人遵守的工作定式和良性规律。再用全部的精力去完成剩下的百分之十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不会总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周而复始工作当中去,重复解决出现的问题,而只是从容的去面对剩下的百分之十的工作,体力精力的节省和工作标准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也为各项工作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宽松的上升空间。当然,百分之九十的制度红线必须是刚性不可触犯的,而且也要随着社会要求和监狱现状的不断变化而健全,以适应一个时期对监狱工作的新要求。
●论价值观
当监狱民警在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时,还真的有些唐突和空白的感觉,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好像对价值观的思考就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其实不然,只是我们诠释自身价值观的方式较为单一和朴实而已。怎样说呢,作为监狱民警的一员,作为监狱工作者的第二代,虽然我对价值观的认识代表不了大部分监狱民警的想法,那就代表少部分的吧,但我想也有可能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这就需要实践和真知的检验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就充满了对监狱工作的热爱,因为我就是在监狱农场生,在监狱农场长,又在监狱农场工作至今的,可以说工作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伴随着监狱一起成长。那时,监狱工作带给我的只有成熟、勇气、信心和成就感,这种感觉让我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度过了很多年。随着监狱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因为,监狱工作就像一团海绵,要不断挤出“水份”,让内部环境更加纯洁和谐),以往靠个人经验和主观能动性工作的情况,因为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弱和缺乏与监狱工作不断变化新形势的有效结合和跟进而逐步落后,以往相对弹性较大的工作环境逐渐被更加严谨的制度细节所约束和强化,个人也在这种变化中被不断强力塑型。这种塑型不但让民警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潜移默化的将这种压力带入到生活当中去了,因为监狱工作的性质是属于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工作与生活基本上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工作既是生活,生活也在工作(虽然有时可以回家休息,但基本上也要保持备勤状态,用以随时处置监狱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加之监狱所处的地区都较为偏远荒凉,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休闲放松的方式和条件,除了必须处理的家庭事务以外,民警的其他精力全部都集中工作上了,很多单身民警甚至把监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久而久之工作与生活就融合在了一起,工作上的压力会不断沁染生活,这种压力就没有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之分了,它会无时不刻的伴随和充实着监狱民警的一生,直至退休也没能“褪色”。特别是新时期监狱工作,在监狱物质防范几乎无懈可击和制度规范几无漏洞的情况下,留给监管改造和维护稳定的空间就只有人来完成了,那么人出现问题可能性也就加大了,因为除了自然外力所致外,“设施只有人来损坏,制度只有人来触犯”。这样所有的压力是不是都会集中在人的身上,而作为人来说,个人的认识程度、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这每一项内容都会时时刻刻影响着监狱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当问题不断积累叠加起来后,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最终会导致精神强迫或者抑郁的现象出现。为什么要连篇累牍这些好似与监狱民警价值观不相干的内容呢。相反,监狱民警自我消化现实压力的种种表现恰恰就是对价值观的追求和体现,只是没有刻意的设计或者高调的宣扬,只是在默默的奉献中让一批批罪犯改造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只是在终其一生的坚守中为社会稳步前进贡献力量。同时让社会和人们认可我们、感知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感觉到社会的存在感,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论奉献
监狱工作的真实现状是什么,可能社会民众知之甚少,我就以亲身经历和体会为例,让大家从一个方面了解我们。我的孩子出生于2009年,正好是我在离居住地较远的监区工作的时候,因为距离单位近十几公里,所以每天得骑摩托车上班,也就意味着要提前近一个小时出发。每天清晨当孩子还在睡梦之中时,我已骑车赶赴单位,中午时间短又不能回家,而且因为监狱工作的特殊性质,每天晚饭后还要进监对罪犯开展教育谈话,一直要到夜晚9点30分甚至更晚的时候才能出监(因为罪犯可能随时发生行为思想上的问题,不会因为你要按时上下班就能避免和消除的,经常要使罪犯隐患因素消失稳定,罪犯进入梦乡后,我们才能离开。但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还是不会消失,民警被这种情绪反复煎熬,凌晨睡觉和整夜失眠已成了家常便饭),等回到家中孩子又早已进入甜蜜的睡梦当中了,所以一个早出晚归就意味着爸爸看到的只有酣睡的孩子,而孩子只能在睡梦中见到爸爸模糊的轮廓,这还不包括值班备勤等原因导致一个星期不能回家的情况。每当望着孩子稚嫩的脸庞,我眼中的泪水就会不由自主的流下来,深感亏欠妻子和孩子的亲情实在太多而且根本没有机会补偿,因为繁忙的岁月总是瞬间即逝,等到可以的时候他已经快6岁了,那6岁之前的愧疚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而且父子间那种莫名的隔阂已悄然体现了出来。这种奉献只是众多监狱民警最为普通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绝没有一点夸大其词。我们的民警能够熟悉的掌握每一名罪犯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日和个性以及他父母身体、妻儿生活等,甚至通过看其背影就能知晓是哪一名罪犯。但却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家人的关爱,偶尔陪父母出去才发现他(她)们佝偻的背影是那么的陌生,才发现妻子已苍老了很多,才发现自己居然记不起孩子的生日。罪犯与亲人团聚的感动,对节日欢愉的兴奋,其实也是对监狱民警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和折磨,因为这种时刻意味着我们不但要放弃团聚与放松,而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力去确保监狱在重要时刻的安全稳定。很多监狱领导和民警已是不惑之年,但因为工作性质和环境的限制要求,长期与家人分隔两地,加之海拔较高,不能得到应有的照顾和保养,又要忍受着恶劣气候、粗茶淡饭和休闲贫乏的考验。所以,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加之所在地区医疗水平较低,离条件较好的西宁市较远,在发生突发性疾病时就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也是被监狱民警的切身体验和突发个例所证明了的。
以上这些,不是诉苦,亦不是诉怜,更不是抱怨,而只是希望通过的我们的努力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让监狱工作和监狱民警得到社会大众更多的理解与包容。因为监狱工作就像火山口,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随时喷发,因为监狱民警也是人,会精神懈怠,会劳乏痛苦,而不是像监墙一样的无知无觉、永立而不倒,这也就是监狱为什么在硬件设施日益坚固严密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监管问题的原因。因为罪犯的教育改造不是靠一把锁、一堵墙或者一张减刑书来实现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的监狱民警用父母般的爱、兄弟般的情换来的,是用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最终一辈子的真情和坚守得来的,用我们的“无期徒刑”让罪犯变得有期而归!所说的这些事实不需要得到奖励和赞扬,唯一希望的就是如前所述,少一些误解和苛刻,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理解我们监狱工作面对的困难,宽容我们监狱民警出现的问题,支持我们迈开改进的步伐。因为事务的规律就是在不断进步中去总结经验和改进错误,更何况监狱这种特殊国家机构,在人与人的改造与被改造过程中,会不断反复出现转瞬即逝的思想行为变化,是没有固定格式来计算的,是没有唯一标准来衡量的,更没有准确的预期判断让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也就意味着奉献与风险是并存的。
一直以来,在反应监狱工作和民警方面,无论文章的优劣我都坚持情由心生、意由实出的原则,坚持从内心的感受和现实的表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想监狱工作的所具有的艰辛是不需要任何语言来刻意表述和修饰的,是不需要复制和虚构的,它的伟大就是因为它的真实,因为它的默默无闻和持之以恒。虽然监狱工作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功绩,也很少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我们没有任何怨言,我们仍然会坚守,仍然会进取,仍然会为了自我价值的实践而奋斗一生。我想,这一切已经被历史所铭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这也是我们永远不竭的动力所在!(罗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