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微博微信工作群又添“新成员”:市局治安管理总队、东城分局等21家单位的微博、微信正式上线。市民登录微博、微信平台,可以与相关分县局和市局业务部门在线交流沟通,了解当地公安工作,并向公安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始终坚持民意主导警务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打造最廉洁警队,建设最安全城市”奋斗目标,把创造性解决深层次问题、破解瓶颈性难题作为创建一流警务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警务创新亮点纷呈,警民关系和谐顺畅,“平安北京”建设卓有成效,架起了警民和谐的桥梁。
满足市民知情权——“自晒家底”向群众报告工作
2014年12月,北京市公安局会议室内,市局党委全体成员和出入境管理总队、人口管理总队等窗口服务单位“一把手”齐聚一堂,向媒体代表、市民代表、“平安北京”微博粉丝代表报告2014年下半年全局工作情况。
“真没想到,公安局主动向老百姓‘晒家底’,平时只知道警察很忙,但具体在忙什么我们却不是很清楚。这次来能亲耳听到公安局长向我们报告工作,感觉和公安局一下走近了,以后也会更加理解和支持警察的工作了。”市民代表王先生说。
为加强警民沟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全面推进警务公开,满足群众知情权,积极践行“民意主导警务”理念,北京市公安局从2013年开始,每半年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全市治安总体数据,报告首都公安工作情况,并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
在召开“向群众报告工作”发布会的基础上,北京市公安局还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治安热点问题,通过第一时间回应,积极构建首都公共安全对话体系,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新时期警民连心桥——“微警务”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根据2014年新浪微博政务指数影响力排行榜发布的最新消息,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再次入围“全国十大政务机构微博”和“全国十大公安微博”,同时连续4年位居全国省级公安微博首位,粉丝总数现已突破1435万。
2010年8月,为全面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不断拓宽警民沟通交流渠道,北京市公安局推出集微博、博客为一体的“平安北京”网络公共关系平台。2013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又开通了首个省级公安机关官方微信。
2013年中秋节,新加坡一名女学生的父亲突然病危,此时女生正在清华大学学习,她的护照已交由学校办理签证。时值中秋,出入境管理部门也不对外办公。情急之下,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事务处主任许振义在微博上求助。
接到“平安北京”通报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紧急召回部分休假民警,从数千本护照中找出了女生的护照,确保她当晚登上了回国的飞机。第二天中午,许振义在微博上告诉网友,女孩的父亲不幸于10时过世,万幸的是她赶到医院与父亲见了最后一面。
目前,“平安北京”网络公共关系平台共有“平安北京”微博、微信、博客、微视、新闻客户端等5种新媒体应用,累计发布各类资讯81万余条,收到网友评论152万余条,解决网友反映的突出问题、困难1100余件。
助力业务工作——警察公共关系无缝对接实战
2014年6月以来,北京市公安局联合人民公安报社共同打造代表首都公安系统社会责任的公共关系经典品牌项目“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系列公关活动,填补了我国体系化社会公共安全教育领域的空白。走进高校、走进中小学幼儿园、走进工地……每一次活动,北京市公安局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热点,着力策划品牌事件,重点塑造、传播以“关爱、守护”为核心的首都警方品牌形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北京市公安局深刻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和相互推动的重要作用,在专项执法和专案宣传中,探索形成了“侦查办案、法制把关、舆论引导”三同步工作机制。实际工作中,他们通过新闻中心、勤务指挥、法制等相关单位的整体联动和密切配合,一手抓侦查办案、一手抓舆论引导,确保执法打击、法制、舆情三个战场同步推进、同步建设,实现了专项行动执法和舆论战场的双赢。
北京市公安局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实战化思路,通过将全局公共关系工作打造成为集“警情、舆情、社情”于一体的“大公关”模式,有效提升了首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综合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实现“最廉洁警队、最安全城市”奋斗目标,打造平安北京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胡爱华 通讯员 吕品璋)
·北京石景山法院部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北京门头沟:实施三项措施 加强平安建设
·北京东城司法局:五大举措力促公证质量建设
·北京昌平法院学术讨论工作取得新突破
·北京怀柔法院五建议提醒经营者避免侵权
·北京知产法院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
·北京知产法院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
·北京公安局加大巡控力度 破获入室盗窃案
·北京海淀司法局:创新方法 打造学院精品
·北京门头沟检察院开展民事检察业务培训
·北京怀柔公安:提醒市民注意旅游购物安全
·北京知产法院探索实行“院长开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