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防范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专项行动部署后,该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特点、新情况,重拳打击、重点拦截、反复宣传,构建打防“新常态”。
近年来,合肥市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当更理性地认识到社会治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呈现高发势头,逐渐成为诈骗犯罪的主流。由于此类案件社会影响面广、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许多群众即使没有上当受骗,也不堪其扰,电信诈骗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突出问题,合肥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明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民意导向”的警务理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有效预防和重拳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并责成有关部门建立长效的防范打击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该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创新工作思路,重拳出击,综合施策,形成打击合力,筑牢安全“防火墙”,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幕后黑手,护牢市民的“钱袋子”,并对系列性案件和重特大案件,组织优势警力,实施集群作战,破获了一批影响力极大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如肥西县公安局破获的克隆经理QQ指令会计汇款盗走百万元的网络诈骗案、庐江县公安局破获省厅挂牌督办的“2014.03.04”特大电信诈骗案(轻信中奖短信,被骗63万余元)、瑶海公安分局破获陈某某、姜某某网络诈骗案(多名用户的网银通过支付宝平台被盗转账)、网安支队联合巢湖市公安局破获特大冒充10086兑换积分实施木马诈骗案、网安支队会同高新公安分局破获特大系列跨省网络盗刷银行卡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对网络诈骗犯罪起到了震慑作用。
从警方侦破的多起特大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案例来看,网络、电信诈骗团伙已经形成越境跨国作案体系,作案过程为远程实施、非接触式诈骗,导致取证难,不法分子通过电脑、手机、电话就可实施犯罪,案件的发生地、结果地、实施地均不在统一辖区,电信诈骗案没有传统意义的犯罪现场,给公安机关提取线索的只有海量庞杂的数据,导致取证难,抓捕难,破案难。因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打防结合,重在防范,有效的防范是对网络、电信诈骗的最好回击。
为了尽快提高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免疫力”,合肥市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类社会资源,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群体,有效发挥单位组织在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中的优势,做到宣传一个人、影响一户人、带动一群人。他们有的利用互联网受众面广、信息传播快的优势,集中开展网络阵地宣传活动,立足门户网站、公安微博,持续发布防范宣传信息,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交流,增强宣传效果。有的与电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季度通过固定电话,向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发送语音警示,增强居民家庭做好防范网络和电信诈骗常识。为进一步提升宣传覆盖面,一些单位还将宣传车改装成为警务“大篷车”,深入到社区和辖区内人员密集的中心广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视频和FLASH动画,形象直观地向群众演示网络和电信诈骗的手段和伎俩,让群众提升自觉防范的意识。有的在高校、企业和人员密集广场向辖区群众发放技防产品和宣传手册,扩大了网络电信诈骗防范宣传的范围,提升群众的知晓率。
合肥警方此次开展的防范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就是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张巨大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屏障,让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如过街老鼠,无机可乘,人人喊打,使广大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别能力明显增强,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安徽公安厅出台意见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
·安徽六安政法委开展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活动
·安徽蚌埠:坚持从严治警 推进队伍建设
·安徽马鞍山:实行"五个围绕" 推进法治建设
·安徽公安“4+1”岗位争先活动提升队伍活力
·安徽高院发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
·安徽高院发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
·安徽宿州政法机关创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安徽宿州司法局调研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情况
·安徽宿州:开展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专项调研
·安徽明光法院部署立案登记制改革工作
·安徽公安将开展三轮车载人违法行为整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