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大数据”为治安治理开“药方”
浙江省衢州市公安机关力推社会治安动态评估
治安动态不断变化,警务信息八方汇集。浙江省衢州市公安机关2014年开始推出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机制,将两者很好地融合,用警务“大数据”为社会治安现状“体检”开“药方”,列出问题清单,判断发展趋势,跟踪问题整改,实现良性“闭环”管理,打造信息化导航警务的新模式。全市去年有效总警情同比下降11.87%,移送起诉侵财类犯罪嫌疑人数量同比上升24.18%,增幅居浙江省首位。“社会治安动态评估不是我们首创,我们只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加注重警务‘大数据’的运用,让数据说话。”衢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王建坦言。
真正为基层装上“瞄准镜”
据介绍,衢州市公安局信息部门每月从各警种搜集12万多条业务数据,经过系统比较分析,为全市8个下属公安局和55个派出所分别绘制治安评估报告,理清治安走势。信息中心主任龚进升说:“理出走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为每个单位列出主要问题并逐个提出整改意见。”诸如群众最关注什么案件、哪类警情报警频率最高、哪里的黄赌毒现象最严重等,这些问题均由每月的评估报告给出答案。
龚进升告诉记者:“不可否认,作为一项评估机制,虽然市局党委明确不是考核,但是毕竟事关‘颜面’,推出之初,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弄虚作假。”为此,每月一次的评估分析会,王建都亲自“点评”,反复强调:“治安评估就是一项‘警务体检’,不是找茬,而是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倘若源头数字上失真,也就失去了评估的意义。”王建说,推出了半年左右,这项机制才“渐入佳境”,真正做到了依靠真实、全面的信息化数据,解决警务盲动性问题,推动基层把群众最关心的治安热点难点处理好。
荷花派出所位于衢州市区中心,是全市最繁忙的派出所。所长柳曙光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辖区因为停车难,矛盾纠纷明显增多,他便把几位调解能力强的治安民警充实到社区一线,以解燃眉之急。“群众最希望少发案,最期盼治安好,但辖区治安状况到底怎么样,之前只是凭感觉。”他说,“有了治安评估,数据搜集、分析、研判等基层无法做好的事市局都帮着做了,每月一期的评估报告让基层有了‘瞄准镜’,指哪打哪。”
压力分解到平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往年岁末年初,各项考核都已完成,派出所所长一般只关注面上的防控,比平时轻松不少。“但现在不行了,评估是动态的,松懈一阵子就可能被动一整年。”柳曙光说,像入室盗窃案件,以前是连续发多起才会串并案分析,现在每发一起,就要求民警上门找原因,建议群众换更安全的锁,相关巡逻工作也会跟上。否则,案件一旦高发,“全月的评估就有可能不合格”。治安评估把工作压力分解到了每一天、分摊给每一名民警。
不仅派出所时刻关注警情变化,机关科室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去年我们建立起全局打防控工作微信群,借此抓获50多名犯罪嫌疑人。”柯城分局去年将机关科室与派出所捆绑评估,发案后,微信群里及时通报,相关科室同步跟进指导,巡防民警和社区民警都要参与布防抓捕。
机关与基层捆绑,派出所得到了松绑。治安动态评估实施后,衢州市公安局出台了3个“不允许”:不允许自行组织专项行动、不允许业务警种下达考核指标、不允许将治安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相反,鼓励派出所各施所能把工作做在平时,只要能够把群众关心的案件降下来、把投诉多的问题解决好,市局不干涉具体措施。
治安管控效果明显
实施动态评估之后,基层的表面文章少了,治安治理的有效举措多了。在衢江分局,为解决民间纠纷易转化为刑事案件的这一难题,分局积极争取地方党政支持,升级农村治保会,明确治保会成员政治和经济待遇,发挥了他们的一线调解作用,分局民转刑案件发案数下降32%。在江山市和龙游县,当地公安局推出了“升级版”的治安评估报告,一些拖平安建设后腿的问题,经过几个部门的力量整合后迎刃而解。
据悉,治安动态评估实施1年来,衢州市民最关注的盗窃案发案数同比下降6.34%,查处涉黄涉赌治安案件同比上升18.3%。这一年,衢州群众的安全感达到95.59%,满意度达到93.21%,创近年来新高。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刘力伟表示,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机制的实施,可以将警力聚焦到辖区社会治安状况上来,拉近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可以将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引导到“夯基础、控发案、强打击”上来,特别是与平安建设挂钩,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有助于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记者 詹肖冰 通讯员 毛华届)
·浙江:围绕"四个全面"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浙江政法委: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新贡献
·浙江绍兴公安机关摧毁邮包贩毒团伙
·平安浙江网
·浙江绍兴八项措施推进车驾管改革
·浙江检察院民行部门围绕重点环节做细化
·浙江检察院民行部门围绕重点环节做细化
·浙江:一年查办虚假诉讼188件
·浙江余姚警方侦破特大产销假药伪劣商品案
·浙江衢州:召开规范司法行为整治工作大会
·[平安浙江网] “平安视窗” “维护稳定”
·浙江公安五个月破毒品案34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