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帮义工”是由重庆市司法局团委发起成立的志愿组织,青年监狱干警、青年律师、大学生和法律工作热心人等都是“法帮义工”的成员,他们与市慈善总会、市青基会、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市关工委等机构合作,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贫困人群帮扶等公益活动。
今年春节前后,“法帮义工”再次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个特殊群体,开展了“百封家书·新春送暖”结对关爱活动,重点选择双亲都不在身边、生活困难、未满14周岁的孩子,通过上门走访、邮寄新年礼物、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孩子和服刑中的父母传递信件、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树立生活信心。
农历年底的一天,刚刚放寒假的周小雨和弟弟正在家里写作业。70岁的奶奶杨永芝兴冲冲地推门告诉他们:“春节,你们能看到老汉了!”孩子们先是一怔,不可置信地看着奶奶,继而拍手跳了起来:“太好了,爸爸要回来了!”走急了的奶奶缓了口气,才说不是爸爸要回来,而是有人要带爸爸的录像来给他们看,到时候,还会给他们拍录像,带去给爸爸看。虽然有些许失望,但祖孙3人仍沉浸在喜悦中,日子也过得比平日快些。
不几天,来送爸爸录像的人如期而至。他们中有监狱警察,有大学生,有军人,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帮义工”志愿者。家里3间土房,光线黑暗,奶奶杨永芝忙搬出几张旧木凳摆在家门前的平地上。志愿者将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放在其中一张凳子上,按下开机键。两个孩子围着电脑,目不转睛地看着,又兴奋又好奇。
在志愿者的操作下,“爸爸”出现在屏幕上,泪水一下从姐姐周小雨的眼中流出,小女孩抑制不住哭泣,眼睛始终盯着“爸爸”。一旁的奶奶摸着小雨的头,自己也偷偷抹了几次眼泪。看到儿子安好,精神也不错,老人放心许多。老人说,已有大半年没去看儿子了,家务、农活多,她走不开,这次能在过年前以这种方式看看儿子,她非常高兴。
看完视频,志愿者拿出摄像机为祖孙三人拍摄。面对镜头,3人都有些紧张,弟弟周小永第一个站在镜头前,笑嘻嘻地说了好一阵:“爸爸我一定不惹婆婆生气,我们可以帮婆婆做些事了,爸爸你在监狱里面要表现好,要吃饱点,要穿多点,要身体健康,要早点回家……”讲到最后,坚强的小男子汉还是没忍住泪水,与姐姐抱成一团。小雨则一直在哭,好不容易说出一句话,又哭得讲不下去,志愿者抚慰了很久,小雨的情绪才慢慢平复。
前往周家的“法帮义工”志愿者、南川监狱民警介绍,这种录制视频的方式,搭建起了服刑人员和其子女的亲情沟通桥梁,有利于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接受改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对促进特殊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他们此行并不仅仅是传递视频,还带来了米、油、糖果、书籍、书包等物品及慈善总会捐赠的助学金,两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对孩子的暑假作业作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讲解;监狱民警志愿者向杨永芝老人介绍了她儿子在狱中的表现,并带来了他获得减刑,再过几年就能刑释回家的好消息。
针对两个孩子的性格和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监狱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还与两个孩子进行了交流,用形象化的心理游戏引导孩子多关心体谅婆婆,学习生活中也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可能存在的他人歧视问题,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
在这个冬天,和周小雨、周小永姐弟俩一样感受到这份浓浓温情的还有100多个困境孩子,他们通过视频与狱中的亲人见面,通过信件向父母亲敞开心扉。100多名来自司法行政、检察、高校、教育、部队等不同领域的志愿者给他们带来了温暖。
目前,今年的结对关爱活动落下帷幕,孩子们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学期的生活,相信多年以后,他们回忆起这个寒假,心里仍会有一丝温暖。(陈洁 杨卓霖)
·川北监狱23名服刑人员通过“积分”获减刑假释
·陕西汉中监狱:五注重确保“三无”服刑人员生活保障
·贵州省服刑人员全部纳入“新农合” 实现社会医疗保障全覆盖
·云南昭通监狱成立服刑人员困难帮扶基金
·福建永安监狱:多措并举保障服刑人员健康
·河南省第一监狱:大学生帮教服刑人员
·河南省第一监狱:大学生帮教服刑人员
·北京石景山区举办社区服刑人员解矫前教育培训班
·辽宁铁岭监狱举行服刑人员队列比赛
·中国籍服刑人员首次跨国音视频作证毒品犯罪
·青海出台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办法
·河南鹤壁法院多举措促进在狱服刑人员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