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河北

河北:敞开法院大门 赢得社会公信

2015-03-09 09:11:32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4年,河北法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工作,实地参观法院庭审网络直播、减刑假释案件“狱内数字法庭”公开庭审、网络司法拍卖。法院工作在省两会上成为议论热点,代表们对法院司法公开、监狱数字化法庭等工作高度肯定,尤其是刘铁男受贿案的审理全程微博直播更让代表们感受深刻。

  公开逐渐成为司法常态

  “开庭!”3月6日,一名媒体记者走进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庭随机采访庭审直播现场,民一庭一名审判员自然流畅地在镜头下驾驭庭审,没有一丝紧张。

  对他们来说,记者来访已经司空见惯,而头顶上方从各个方位对向他们的摄像头,也不再像最初那样传递出压力来。自2014年6月1日起,河北高院对所有公开开庭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全部实行网络庭审直播,每个中院每天至少直播一个案件,每个基层法院每周至少直播一个案件,法庭内的全部信息都在司法公开平台实时直播。全省188家法院的501个数字法庭全部纳入省高院数字法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庭审过程通过互联网直播。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法院网络直播庭审6077件,并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一批典型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刑事、行政案件也实现了直播。全省法院公开裁判文书366853份,公开案件流程信息及执行信息832165件。此外,河北法院系统在所有司法公开平台都建立了投诉窗口,设立官方微博、微信、微视和院长信箱、举报网站,筹办电话服务热线、手机APP便民服务平台。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可随时随地查询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直播等司法公开信息,获取案件查询、文书样式,参与官方微博互动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卫生局副局长郭淑芹建议,法院应继续加强司法公开力度,对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并充分发挥公开庭审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她建议在农村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监督体系。

  越是百姓不满意处越要增强透明度

  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2014年,河北高院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中,分析梳理出法院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公开方式,着力破解制约司法公正的“顽疾”。

  针对一些判刑后减刑快、假释比例高的社会反映,河北法院在全省推广衡水中院对减刑假释案件开设“狱内数字法庭”的做法,对7大类减刑和全部假释案件通过“狱内数字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服刑人员、家属及社会群众均可收看、监督。全省建成狱内标准化数字审判庭28个,公开开庭审理假释案件和社会关注度高的贪污、渎职案件的减刑案件,截至2014年底公开开庭减刑、假释案件952件。

  为避免司法拍卖中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河北高院探索形成司法网络拍卖模式:不再委托拍卖机构,省高院与省产权交易中心直接对接,在互联网实行电子竞价,全程公开,从而截断法官与拍卖机构之间的利益链条,同时降低了50%的佣金,实现债权人和债务人双赢。2014年全省法院共举办36场次网络司法拍卖,成交总额7亿余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近400万元。

  河北高院调研发现,群众涉案投诉主要集中在一些地方抬高立案门槛造成立案迟延、拖延办案和超审限违反“五个严禁”办案等问题;非涉案投诉则集中在门难进现象、法官干警开庭中不规范的细节问题。对此,河北法院建立每信必阅、分类批办、跟踪督促、及时反馈办理程序,对涉及个案的农民工工资、赡养费、交通损害赔偿等民生案件,挂账督办,对反映超审理期限、超执行期限等问题,批转办案部门尽快处理;反映法院干警司法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视情批转纪检监察部门核实处理。同时,公布法官联系方式,实行全程留痕、全程公开,通过“院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和开放日、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认为,一旦司法出了问题,脱离了公平公正,会导致吏治不清、民风不正,整个社会、政府都会失去老百姓的信任。法律应该成为一种信仰。法院要着力解决执行难等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注重法治宣传,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

  第三方评估保证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随着司法公开的迅速推进,河北法院建立健全了更加科学公正的评估考核体系。

  一是引入外部评价。河北高院在全省推行阳光司法指数评估,引入独立第三方——省社科院法学所联合省内高校法学院组成评估项目组,通过实地考察、抽查案卷、网上观测等形式,对全省188家法院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公开工作机制等6大方面进行评估,通过34项约束性指标体系,涵盖审判执行工作应公开的各环节和司法公开保障机制等。采取每月通报、定期调度、重点约谈等考核管理机制,对全省190余家法院评估结果每月统一排名,重点约谈推进不力的法院一把手和分管副院长。

  二是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河北高院取消了以年度为单位的结案率、调解率等指标评价,引入更加符合审判规律的指标,引导审判工作更加公正、规范、有效、便民。

  司法公开也使一些不易发现的错案、瑕疵案件暴露出来,河北高院一一严肃追究。自推行司法公开以来,涉法涉诉信访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0%以上,省高院院长信箱批办信件明显减少,控告省高院法官违法违纪信件为零,河北法院系统办案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建议,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法官培训,搭建全国高素质司法人才培训平台,切实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吴艳霞 刘素娟)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

·河南焦作两级法院改作风提公信纪实
·陕西安康中院:确保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谱写法院工作新篇章
·河南邓州检察院推行信息公开 强化执法公信
·规范司法行为 提升司法公信
·福建检察文联会举办“讲亲和、立公信”会
·贵州司法厅推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司法公信建设

·贵州司法厅推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司法公信建设
·重庆五中院规范审限管理提升司法公信纪实
·曹建明:更好地保证公正司法 提高司法公信
·辽宁本溪中院:司法公开求明 提升公信谋清
·山东菏泽:审理公开 阳光汇聚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