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中院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孩子手拉手”活动。资料照片
大门敞开、立案指引一步到位、院长亲自到家送执行款、微信一扫案件信息轻松掌握、淘宝一点司法拍卖透明高效……自2014年2月起,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秉承“秉法慎断、励新至公”的院训,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六抓六促”的工作思路,即“抓作风纪律促队伍建设、抓审判管理促质效提升、抓廉政建设促拒腐防变、抓涉诉信访促社会稳定、抓司法公开促司法公正、抓便民利民促人民满意”,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改变司法作风、改革审判执行方式、改进法官形象上下狠功夫,各项工作有了明显变化。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作出批示:“市中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实行‘六抓六促’,抓住了关键,并已初见成效。”
向不良作风说不
“对于案件审判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违规行为,作为院长,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一步,我院将从提升审判质效和规范司法程序上着力整改……”2014年9月18日,在新乡中院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大会现场,3位基层法院院长在全市两级法院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媒体监督下公开检讨。
2014年,新乡中院对不良司法行为零容忍、严追查,召开这次会议前已先后进行审务督察16次,查处违规违法干警17人次河南,又在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大会上通报了2014年1至8月份全市两级法院在审理期限、案件移转、录入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3个工作落后的基层法院在全市通报,对中院10名干警包括3名中层正副职点名通报,向两个基层法院发出了监察建议书。
“我对新乡市中院领导班子这种敢于揭露问题、不护短的精神和境界表示敬意。法院领导这样公开‘家丑’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相信法院的工作一定能让党满意、人民满意、社会满意。”应邀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志华这样评价。
敢于亮家底、不护短,紧紧聚焦“四风”问题,新乡中院新一届党组成立伊始,迅即在两级法院开展了“转作风、强管理、树形象”专项活动,先后出台37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了以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六难三案”问题。
中院党组成员频下基层,躬访群众,了解实情,深入一线办案: 上任仅两个月,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袁荷刚就走遍辖区12个基层法院和9个派出法庭实地调研,并先后征求22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
号称法院第一难的“立案难”在北京龟博士汽车清洗连锁有限公司法务总监于某看来,却是另一种感受。
2014年5月30日,正值端午节假期前夕,于某收集完证据,已经接近下班时间。为了赶上节前立案,他起诉书也没来得及准备就来到了法院。
没想到,负责接待的法官王玉霞不仅耐心接待了他,推迟了下班时间,还帮他复印诉讼材料,指引他先办理立案手续,回头再转账支付诉讼费,免去了他一趟千里奔波。
为此,他回北京后,专门给法院寄来一封感谢信,由衷赞叹:像新乡中院这样高效便民的诉讼效率和服务态度不多见,不愧为全国文明单位!
2014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全省法院进行了两次审务督察通报,新乡两级法院没有一个单位和部门被通报。
7月16日,河南高院司法巡查组在延津县人民法院进行暗访,通过与门外群众的闲聊,竟意外发掘了该院一名法官热心为外地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感人事迹。
在去年上半年河南省委政法委和河南高院组织的人民满意度测评中,新乡中院人民满意度上升4个位次。
司法为民树公信
“俺瘫痪在家也出不了门,就用手机扫了下法院的微信二维码,想问问俺的事咋样了,谁知道没几天院长就来给俺送钱了。”去年8月20日,家住新乡县的李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新乡中院微信公众号的“预约法官”平台上的一句留言竟然享受到了法院的一次“私人订制”服务。
李某是一名建筑工人,2006年在某工地工作期间,不慎从十几米高处摔下,胸椎骨折造成截瘫。经法院审理认定,包工头张某和某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共需赔偿李某各项损失26万余元。然而张某与该公司均未按时给付。
2014年6月30日,李某向新乡县人民法院申请执行。8月8日,李某关注新乡中院公共微信账号,并在“预约法官”平台上预约了副院长、执行局长张明华。
收到预约信息,张明华立即了解案情,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执行到4万元执行款,并亲自将4万元执行款送到了李某家中,表示会尽快执行剩余款项。
2014年5月初,新乡中院官方微信开通,意味着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正式上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你点我供”的交流平台。
该院官方微信平台提供了各种司法便民服务,包括裁判文书查询、庭审视频直播、审务公开查询、预约法官服务、诉讼服务指南以及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提出意见建议等,既免去群众的诉讼奔波之苦,又可以分流部分来院办事人员。
截至目前,新乡中院已经通过“三微一体”平台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共计600余次。
新乡中院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信息服务查询上,更体现在案件的审判执行主业上。
2014年4月,新乡中院创建了全市两级法院网络拍卖平台,制定统一网络拍卖机制,实行诉讼资产网上司法拍卖,借助网络透明度,杜绝串标围标、违法执行等暗箱操作。截至去年12月,共上传拍品169件,总标的额1.8亿余元,成功网上拍卖涉及房产、车辆等各种物品50件,成交价值8683万余元,实现拍品价值最大化,减少传统拍卖环节,极大缩短传统拍卖周期,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大胆创新勇尝试
新乡中院于2014年9月17日成立由中院执行局中层正职和各基层法院执行局长组成的执行委员会,集“众家”智慧,研究解决重大疑难执行问题,提高执行工作效率。
减刑假释案件实行阳光审判,2014年,新乡中院要求50%以上的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实现了减刑假释案件由“书面审批”到“开庭审理”的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成为‘刚需’。一些体制机制上的症结,都需要通过司法改革予以破解。”袁荷刚介绍说。
针对当前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这一突出问题, 新乡中院将行管人员中具备司法资格的15名法官全部充实到一线办案,让具有法官资格的中层副职参与到案件的审理。通过整合,增加了合议法官29名。 这项举措大大提高了案件的审理效率。
该院全面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打破既有的庭室设置,重新整合审判资源,构建以主审法官为中心,由主审法官、辅助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的审判团队,逐步消除审判权运行中的行政化问题,促进案件质效提升。全市两级法院已成立新型合议庭152个。
该院辖区内的行政审判全部实行异地审理,割除地方干预。向全市发出行政审判白皮书,倡导行政首长出庭、重大典型行政案件旁听制度,该院努力营造依法治市司法环境。
文化育人塑形象
以文化感召,多渠道推进法院文化建设,营造宽松、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建立法官精神家园,历来是新乡两级法院党组的不懈追求,作为新乡市唯一一家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法院,该院突出法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法院文化“软实力”。
新乡中院确立了“秉法慎断、励新至公”的院训,成为凝聚全院干警思想灵魂的精神品格和行为准则。
全市法院纷纷设立廉政文化长廊和文化墙,建立阅览室、院史室和荣誉室、清风茶社,增强法院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营造了法官精神家园,也成为向社会传递法治精神的窗口。
为使好作风长期落户,对法官强化立身做人、崇德乐业教育,该院开展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主题演讲比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组织法官定期学习模范典型先进事迹,实现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法官仅有审判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技能必须受到法官良心的约束,从而成为一种正方向和正价值的能力。”袁荷刚对法官素质培养有着深刻的思考。
目前新乡中院正在建立以良知促良能的法官道德体系,将司法良知教育作为法官的必修课,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着力树立司法公信。
家住杭州的徐某因为长期逃避执行,被辉县市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本以为可以继续逍遥自在,却在买机票时被拒售,想到以后的诸多不便,2014年9月16日,徐某主动将50万元执行款交付到位。
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在这些制裁措施的保障下,司法权威得以维护,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已经成为遵从司法诚信的新常态。
新乡中院还延伸司法服务,通过爱心帮助等方式引导社会新风尚。
每个月,新乡两级法院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都会趁着周末,到社区、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植树、文明帮扶、帮助孤寡老人、法律咨询服务台……随处可见戴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小红帽的志愿者。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新乡中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9次,参与人数158人次。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孩子手拉手”活动,将留守儿童信息建立档案,每县(市)区确定100名重点帮扶对象,由审判法官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并组织100名青年志愿者对学校教师、留守儿童进行专项辅导。
放眼新乡两级法院,对良知的滋养、对道德的遵循、对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廉洁的恪守,已经日益成为深入人心的道德尺度、精神坐标和工作、生活方式。
“新乡中院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每名法官内心,契合了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创建的要求。”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赴新乡调研时,对新乡中院给予高度肯定。(冀天福 景永利 毛培)
·河南南阳:把握作风建设“四句话”深刻内涵
·上海普陀:维护地区稳定 推进作风建设
·宁夏检察机关:加强作风建设不护短
·河南司法厅:严守党纪 深化作风建设
·四川广元政法委:扎实推进政法队伍作风建设
·云南怒江政法委: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云南怒江政法委: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海南:从严治党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贵州公安厅深化纪律作风建设
·北京二分检: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深化作风建设
·湖北襄阳:以作风建设新作为促“四个襄阳”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