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浙江省政法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发展的一年。
为了让平安深深扎根于浙江大地、为了公平正义在每一起案件中充分体现、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浙江人民安康,2014年,我省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由衷点赞。
以不断创新的步伐
换来家家户户平安幸福
平安,是每一个浙江人的执着追求。
2014年,面对百姓对平安的新期盼,我省政法部门进一步牢固树立“大平安”理念,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是我省治环境、促民生的重大举措。合法与非法、执法与违法、公益与私利的较量,让其成为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我省政法部门积极投身其中,强化政法机关职能,出台系列服务保障意见,部署环保检察工作,为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2014年,我省审结污染环境犯罪案件529件,判处罪犯1003人。
安全,是最基本的保障。年底,一场“猎狐行动”让逃亡海外的犯罪嫌疑人战战兢兢,此役浙江抓获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居全国前列。针对百姓最痛恨的违法犯罪,我省政法部门打出了“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组合拳”,开展了侵财案件、缉枪治爆、道路交通等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让犯罪高发态势得到遏制、治安环境得到改善。
夯实平安浙江的根基,是2014年我省政法工作的重头戏。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增强基层发现矛盾、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基层平安创建的现代化水平。我省建立了“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全省联网的综治信息系统,并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两网融合”,通过“平安通”为“两网”插上翅膀,建立起网上网下联动的工作运行体系。如今,社区网格管理员拿着手机,就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回应群众需求,让管理更精准、服务更高效。
立体化治安防控建设,让我省筑牢了从人海战术到技防创安的“篱笆”。无处不在的治安监控、24小时巡逻的特警队员、社区村庄的平安志愿者……为平安浙江建设提供了动力与支撑。而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新实践又让基层的社会治理有了新的探索,通过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法律顾问、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了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
用看得见的方式
推进司法公开公正
2014年7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吴英死缓减刑案在浙江省女子监狱开庭审理。网友可以通过“浙江法院公开网”看到庭审过程。吴英在狱中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减刑,大家关注的问题在庭审直播中一目了然。
“浙江法院公开网”是全国首个一体化公开、一站式服务、透明便捷的“网上司法社区”,已上网公开裁判文书135.7万份,居全国首位。全省法院94%的涉诉资产通过淘宝网公开拍卖,全年成交总额达224.2亿元。我省还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做到了开庭全程录像留痕。
检察机关也将“公开之门”开得更大。2014年9月,“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正式在浙江省全面上线运行。省、市、县(区)三级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该网向社会公众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服务、公开包括职务犯罪大要案在内的重要案件信息和法律文书。
面对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群众密切关注的工作,浙江省公检法司四部门共同出台指导意见,确定实行“五个一律”:收案后一律公示,裁定决定前一律公示,一律公开开庭审理,一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布,将所有环节都晒在阳光下、公布在公众的视野中。
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从形式公开到实质公开,从有选择公开到全方位公开,从向当事人公开到向全社会公开,政法机关以多种方式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树立了司法权威,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2014年,我省政法部门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司法改革,是2014年政法部门的主旋律。在深入推进司法改革中,浙江政法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大踏步前进。目前,我省已完成4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2014年7月21日,肖某醉酒驾驶摩托车被苍南警方抓获。从案发到法院判决,只用12天,其中法院庭审过程不到10分钟。针对轻微刑事案件,我省政法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若干规定》,实现了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
一边是快,一边是严。我省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实行“每案必提”,审查逮捕案件时,每个案件都要当面提审犯罪嫌疑人,听取辩解及有无刑讯逼供反映,依法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全省公安机关相继建立了办案中心、物证管理中心、案件管理中心,通过公开透明杜绝民警执法的随意性。小到一起打架纠纷案件,也有规范化的处理流程,并全程监督。
政法部门对司法公开、司法公正的执着追求,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网络投票活动中,有超过100万的网友参与投票,可见群众对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的认可和拥护。
凭从严要求的决心
打造过硬的政法队伍
2014年,省委政法委分2次向媒体公开曝光了20起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不护短不遮丑,公开接受监督的态度,彰显了省委政法委及政法各单位加强正风肃纪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决心。
去年底,省委政法委还在全省政法系统部署开展了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改行动,明确行动期限从2014年12月下旬至2015年3月底,为期100天,切实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根据行动部署,省委政法委、省政法各部门分管领导带队,组成7个督查调研组到各地进行督查调研。
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为政法干警敲响了警钟。省高院利用数字法庭对2097场庭审的庭审纪律、司法礼仪、工作作风等进行了视频抽检监督,将发现的问题制作成《浙江法院庭审不良现象辑录》,集中播放通报。
严字当头,爱在其中。我省政法部门积极为基层单位和政法干警减负松绑。2014年,浙江省公安厅全面取消全省公安机关打防控考核,明确各市公安局不再直接对派出所考核。一般不搞全省性专项行动,基层公安机关在机构设置、警力调配、开展专项行动等方面拥有自主权。
取消考核之后,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促进了接处警勤务机制改革,也让更多的民警走进乡村社区,走进百姓家中为他们排忧解困。“我是曹庄集镇的一位普通群众。感谢您给曹庄派来一位好警察易警官。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愿意管……”2015年1月26日上午,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分局长办公室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写信人洪英代表辖区群众感谢社区民警易琦森。
一场“最美司法行政人”的评选,让100名平时默默无闻的司法行政工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群众的点赞。作为传统的评选项目,“十大百优”评选首次被纳入到全省“最美浙江人”宣传系列,唱响了政法系统的最美旋律。
2014年,是我省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通过扎实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省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荣誉接踵而至。
仅检察系统,全省就有35名干警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宁波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陈永明一年内收获了2份殊荣:一个是全国模范检察官,一个是最具网络影响力法治人物。在领奖现场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用“高富帅”来解读他热爱的公诉人职业: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有丰富的证据意识、有帅气的口头表达!
荣誉的背后,是一颗颗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心。2014年,全省广大政法干警正是用这样的拼搏奉献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