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谈法治话平安

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正当其时

2015-01-29 11:06:29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协调会日前在国家网信办召开,决定从2015年1月开始,用半年的时间,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全力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这一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网络公害。

  随着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用以实施某些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就是其中的典型。依照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所谓网络敲诈,实际上就是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行为。而有偿删帖,就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删除、下沉、稀释网上信息的行为。“不给钱就发稿上帖”、“给钱就撤稿删帖”……一些网站或不法分子假借批评性报道或舆论监督之名,向涉事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业索要“赞助费”、“合作费”等,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不仅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还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严重损害网络管理部门和网络媒体的形象,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集“五宗罪”于一身的这一网络毒瘤,必须持“零容忍”态度,坚决铲除,绝不姑息。四部门此次联合依法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势在必行,也正当其时。

  近些年来,公安机关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侦破了一大批网络有组织制谣传谣、敲诈勒索的相关案件,有效维护了网络空间的清朗安宁。国家网信办日前公布的“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大多都是这几年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的实战成果。在打击整治过程中,公安机关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执法实践经验,为此次四部门联合打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也不仅让不法分子的犯罪空间被不断挤压,更给依法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提供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近几年,这些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共同形成了有关互联网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体系,既有利于规范网络行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也为厘清界限、准确有力打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奠定了法律基础。

  总之,互联网相关违法犯罪已经受到了当头一棒,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行动是打击互联网相关违法犯罪的关键环节,相关部门只有保持严打态势,坚决严格依法治理,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空间、端正网络风气。(陆爱红)

[责任编辑:闵玥]
相关报道

·国家网信办公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典型案例
·北京:2014年拦截电信诈骗千起挽损1.1亿元
·浙江杭州边检:防诈骗宣传进港区
·云南昆明警方公布13类电信诈骗“陷阱”
·广东深圳警方破获1400余宗电信诈骗案
·警惕微信中隐藏的六大诈骗手法

·警惕微信中隐藏的六大诈骗手法
·福建公安厅开展防范虚假信息诈骗宣传活动
·陕西公安机关首次出境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内蒙古公安厅召开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电信诈骗工作现场会
·甘肃公安厅与银行协作防控电信诈骗
·陕西:首次出境打击诈骗犯罪取得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