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湖北

湖北政法委: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平安建设能力的有效载体

2015-01-27 08:21:44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社会治理新思路。近年来,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湖北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集中凸现的实际,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搭建起全域覆盖、网格管理、综合服务的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平安建设的根基,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掌控力。

  湖北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出升级版的平安湖北,获得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好评。近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昌尔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我们知道除政法工作外你还分管农村工作。想请你先谈谈湖北在城市和农村普遍推进网格化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张昌尔: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社区(村)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目标是为深化平安湖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进平安法治湖北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城市社区和农村自治组织存在很多不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社会建设普遍规律的情况。

  一方面,基层组织、人员不断精简,但其承担的政府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能却不断增多,导致法定应作为居民和村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行政化”倾向严重。基层同志忙于应付上级交办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服务群众,久而久之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因事件处理不当而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形象的情况,有动摇党在城市和农村执政根基的危险。

  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调研发现,基层干部中最缺懂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的人,在一些地方存在60多岁的居委会主任或村委会主任,他们处理问题的手段非常传统,多靠个人权威和魅力,很少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法处理,这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让中央所提全体人民普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落实起来阻力重重。

  面对基层队伍结构不合理、治理能力和水平不足的现实,我省宜昌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工作,并逐渐摸索出以“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为特点的“一本三化”城市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2012年,在总结“宜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在全省城市社区全面推广建成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变“一枝独秀”为“满园春色”。

  针对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进平安建设中发挥出来的巨大社会效益,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决定在全省农村社区(村)整体推进网格化建设,并在鄂州、宜都进行试点。经过我们积极争取,省委将网格化工作纳入新一轮的“三万”活动,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建万格”,组织11万名干部深入农村蹲点4个月强力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财政也先后投入15亿元做这个事。目前,全省农村网格化建设覆盖率已达90%以上,基本完成年内目标。

  网格是群众生活的基础空间,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大力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时代要求和湖北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转型为“切入点”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湖北建设。

  记者:按照“一格一员”要求,湖北目前拥有遍布城乡的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员30余万人,他们在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张昌尔: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员队伍是决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们根据城市和农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在城市,我们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开招考聘任网格员;在农村,我们设置了网格信息管理员与网格员两个岗位,前者主要是熟悉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治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后者主要是原来的村民小组长等。

  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员成为我们深化平安法治湖北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最基层、最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及时收集上报、时时更新的人口、房屋、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城市部件、林权地权、公共场所、重点部位等基础信息数据,通过网格化信息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并将数据与公安、人社、民政、计生等30多个部门数据进行综合集成和关联比对,形成全面、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数据库,为各级各部门共享资源、主动服务、精准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记者:湖北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给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昌尔:建设城乡一体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平安建设能力的有效载体,关键在于把成果转化为现实运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确保平安建设成果让群众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城乡一体,服务综合化、管理扁平化、自治多元化、支撑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湖北城乡一体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是显示出四方面成效:

  一是实现了源头治理,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30余万名“格格”每天在网格内巡查走访,成为我们在基层的触角,能最先感知、第一时间发现社情民意。

  二是实现了系统治理,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我们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80余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事项下放到乡和村级平台,借助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员,实行“村级受理、网上办理、全程代理”,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

  三是实现了依法治理,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借助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员全面开展社会矛盾网格排查机制,实现网上分流交办、协调督办、联动化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

  四是实现了综合治理,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我们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植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之中,建成联通省、市、县、乡(镇)四级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筑牢了社会治安防控的“天网”、社区公共服务的“地网”和虚拟社会管理的“光网”。

  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助推平安湖北建设发生质的飞跃。全省呈现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良好态势。

  记者:湖北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张昌尔:在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以人为本是前提、基层基础是根本、科技信息是关键、依法治理是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网格员和网格管理员队伍设置,规范其职能发挥,真正让其成为平安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力量;将根据群众需求,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规范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拓展服务管理领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将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成熟的社会治理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努力提升平安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总之,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城乡一体网格化工作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记者 胡新桥 刘志月)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报道

·湖北公安厅建立地方与铁路公安联勤机制
·湖北检察院:两周走访百余名人大代表
·湖北:通报涉民生案件 聚焦农民工权益保护
·湖北法院强化办理涉民生案
·湖北:创新机制 铸就反腐“铁军”
·湖北纪委通报七起“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

·湖北纪委通报七起“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
·湖北:狠抓“两个责任” 推进派驻机构改革
·湖北重拳打击食药违法行为
·湖北:狠抓“两个责任” 严肃追责问责
·湖北法院重拳打击“恶意欠薪”犯罪行为
·湖北:担当维稳主体责任 提高依法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