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奉化市以“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建设,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近20个。为集中展现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建设成果,奉化市司法局、普法办聘请专业工作室奔赴全市各地进行取景拍摄,历时一个多月,制作完成了时长12分钟的《让法治之花绚烂绽放——奉化市开展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建设纪实》宣传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全面呈现了奉化市法治文化阵地“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一是立足品牌引领,打造“标杆式”法治文化阵地。以“树品牌、创特色”为目标,把建设宁波首家市级法治文化中心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合建、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通过与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合署共建,于2013年6月顺利建成奉化市法治文中心。中心室内展出面积约500平方米,包括主题教育、互动娱乐、查询阅览、工作展示、法律讲堂等7大功能区,不仅安装配备了自动感应介绍系统、液晶翻书系统、案例分析点播系统等高科技设施,还针对未成年人开辟了模拟演示、法律知识互动抢答等趣味性单元,通过综合运用橱窗、展板、模型等各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娱乐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法治文化氛围。目前中心已接待观众8万余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二是立足资源整合,打造“公园式”法治文化阵地。坚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依托现有公园、广场等各类设施资源,通过融入“普法亭”、“法律桥”、法治谜语走廊、法治漫画墙、法治人物故事等元素进行“锦上添花”,为原有的公园、广场抹上了浓厚的法治文化“色彩”。自2013年6月在岳林新民社区建成首个法治文化公园以来,全市又相继涌现了岳林东升、锦屏春晖、溪口银凤、莼湖东环路、西坞力邦等一系列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掀起了一股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热潮。作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这些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的建成,在潜移默化中对市民进行法治文化的熏陶,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
三是立足本地特色,打造“个性化”法治文化阵地。坚持立足本地、挖掘特色,努力将法治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结合,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本地化、个性化的新型法治文化阵地。如在原有“农家乐法治文化角”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大堰镇南溪村沙窠农家乐资源,精心打造“农家乐法治文化公园”;将溪口镇三十六湾村独有的盆景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利用“五针松”、“紫藤”等盆景设置法治谜语,打造了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法治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法治盆景园;以尚田镇张家村工业园区整治为契机,打造首家法治文化工业园区;依托萧王庙林家村悠久的书法爱好传统,建立“法治文化示范基地”等,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法治文化建设的空间,丰富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使法治文化的触角不断得到延伸。
四是立足群众需求,打造“实用化”法治文化阵地。按照“贴近群众需求、融入社会生活”的原则,运用简单的载体,广泛宣传与市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形式新颖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如2012年5月率先在锦屏街道茗山路建成一道长100米、由28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板,随后又分别在西溪村、正明村以及流动人口聚居的拾荒者公寓建起了三条法治文化墙,这种采用以案说法、漫画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在尚田中学建立了校园法治文化长廊,在裘村镇中心小学门口建成70米的法治文化走廊,在松岙新菜场设立系列法治宣传画,在江口方桥主道路上设置20多米的法制长廊等,这些针对性强,实用性佳的阵地成为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广大群众法律素养的重要窗口。
·浙江将治霾列为民生实事之首
·浙江高院规范司法鉴定委托程序
·浙江宁波法院首试“2+N”陪审模式
·浙江杭州边检:防诈骗宣传进港区
·[视频]浙江:建立“最美浙江人”发布厅制度
·浙江金华警方严打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浙江金华警方严打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
·浙江温州两级法院启动欠薪案件专项执行活动
·浙江苍南法院:多措并举改善司法作风
·浙江政协: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法治建设
·浙江宁海法院首试“1+4”大陪审制
·浙江检察院学习中纪委和省纪委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