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重庆

重庆检察院:打造人民满意的检察队伍

2015-01-22 14:41:46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正义网 

  “您对检察干警的执法满不满意?您认为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高不高?”前不久,不少市民接受了类似的随机调查。记者1月19日在重庆市检察院了解到,在2014年度重庆政法队伍建设民意调查中,该市检察机关队伍满意度得分92.75分、司法公信力得分93.14分,分别创历史新高。

  该院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市三级检察机关始终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构筑过硬司法能力,严格规范司法行为,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过硬检察队伍。

  人才“金字塔”构筑过硬司法能力

  大学毕业生李磊7年前考进涪陵区检察院,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电子证据鉴定人”和“网络工程师”,办理或参与的电子数据鉴定和技术协助案件累计超过40件。2014年9月,在最高检举办的电子数据取证大练兵竞赛活动中,李磊从全国149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一名。

  2014年11月,最高检举办的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竞赛再传捷报,二分院1名干警荣获第二名。

  “10年来,我市已先后培养出全国检察机关公诉、侦监、监所等各类业务十佳(优秀)能手26人,充分体现了重庆检察拔尖人才的‘尖度’。”该负责人欣喜地说。

  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多年来,该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素质能力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素质兴检”工程,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保障机制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2014年,该院制定实施《重庆市检察人才培养项目规划(2014-2017年)》,相继出台检察教官管理办法、检察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岗位素能培训核心课程开发方案等一系列制度,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体系日趋完备。

  记者获悉,目前该市检察机关已选拔基层院办案能手805人、分院级业务尖子611人,有33人进入最高检一级人才库,470人进入全市检察机关检察业务、理论研究和检察技术人才库,现有全市检察业务专家23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5人。从基层办案能手到全国业务专家,一支结构优化、梯次合理、素质精良的“金字塔式”检察人才队伍呼之欲出。

  “居安要思危。”该负责人说,“司法改革的脚步临近,解决好检察干警的‘本领恐慌’问题刻不容缓。”2014年4月,全市检察机关启动为期3年的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积极构建以执法办案为核心、素能提升为导向、本职岗位为平台的岗位练兵活动机制。

  一流的人才队伍成为构筑过硬司法能力的关键。据统计,全市检察人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0.76%,现有博士研究生26人(含在读)。优秀人才对助推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支撑效应更加显著。

  2014年,该市检察机关有137个集体、92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院”江北区检察院、最高检记一等功的城口县检察院等一批先进典型。

  强化自身监督规范司法行为

  “王涛(化名)盗窃案的律师到了没有?在几号会见室?”近日,通过永川区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该院公诉科检察官小王正准备约见律师,听取律师对案件的相关意见。

  推行案件集中管理以来,永川区检察院出台了一项新规定:案件承办人应经由案件管理中心统一预约,并在指定场所会见当事人及其律师。这道无形中的“隔离墙”,向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说“不”。

  2012年,该市检察机关推行了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三级检察机关全部设立了案件管理中心。各中心运行以来,依托案件进出口、法律文书管理、提供案件查询、接待律师等“八统一”的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规范司法行为中的运用,实现全部案件集中规范流转和对办案流程的实时监督。特别是依托全市检察机关统一业务信息系统,能够针对强制措施期限、涉案财物处置等关键节点发出预警提示,借助技术手段“防患于未然”。

  “在此基础上,我们相继出台制度规范性文件44个,检察权行使的全过程基本做到有章可循。”该负责人表示,这为强化自身监督、规范司法行为提供了制度平台。

  “只有看得见,才能监督到位。”该院通过进一步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实施细则》,统一指导在全市看守所建成了具备物理隔离、同步录音录像功能的检察讯问室,将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全部置于“镜头下”全程监控,为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加了一层“保险”。

  去年3月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以“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年”为主题,集中开展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活动,着力解决司法不规范问题。市检察院和各分院通过开展执法规范化检查,随机抽查案件3344件,分类梳理问题并点名通报、督促整改。市检察院还专门出台《“六类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办法》,对诉后撤回、职侦撤案、申诉复查纠正等“六类案件”,交由上一级检察院检委会组织逐一评查,评查结果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衔接。

  全面推行的检察官执法档案制度也为案件承办人戴上了“紧箍咒”。执法档案均一人一档,详细记录执法办案的质量、检风检纪等情况,并作为晋职晋级重要依据。“这项制度推行后,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该负责人说。

  真情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

  数年前还是拥有700多名职工、濒临破产的煤业公司,而今却成了荣昌县的纳税大户。华丽的转身背后,当地人都会说起一个名字——检察官潘朗。

  2009年,荣昌县检察院民行科科长潘朗办理了一件不同寻常的股权纠纷申诉案。某煤业公司在破产重组、增资扩股过程中,以普通职工为主的小股东与以管理层为主的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严重失衡,100多名小股东屡次上访,企业两度陷入停产。为了700多名职工、1000余名家属的生计,潘朗带病连续加班19天提出抗诉意见。在随后的8个月时间里,他又牵头组织案件协调会20余次,最终促使双方和解,维护了职工利益,企业也重获生机。

  “有时一个电话就能消化很多矛盾。”为了让老百姓随时找得到自己,从事民行工作十余年、办案上千件,潘朗一直未换手机号。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荣誉称号,所办案件也被最高检评为“全国首届民行检察优秀案件”。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一点一滴提升司法公信力。2014年,全市检察机关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四风”狠抓整改立制,重点整治执法办案当中存在的“四风”问题。

  为深化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该市检察机关集中开展“查办民生民利领域职务犯罪”、“危害民生刑事犯罪立案监督”、“集中化解涉检信访积案”、“完善便民利民机制”和“正风肃纪”5个专项行动。其间,全市基层检察院共立案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466件,挽回经济损失近1.4亿元,排查涉检信访案件143件,督促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527人,形成便民利民长效机制154项,开展专项工作督察670次。(沈义 满宁)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

·青海海北州检察院:落实“两个责任” 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最高检: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提高法律监督水平
·贵州黔西南:多举措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河南邓州:多项举措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江苏:着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落实中央要求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落实中央要求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坚持从严治检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曹建明:持之以恒深入推进过硬检察队伍建设
·陕西咸阳市检察院以三个“自选动作” 大力推进过硬检察队伍建设
·山东政法委:从更高起点推进检察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