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云南保山:2014年平安法治建设赢得人民点赞

2015-01-20 15:00:57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云南长安网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

  1月份,《2014年云南省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出炉:云南省保山市以人民群众综合满意率86.43%,位列全省“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率”和“群众安全感”调查排名第1位、第2位,近9成民众对当前社会公平正义、综治维稳和平安和谐满意。

  群众的意愿是平安建设的“风向标”,群众的评价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近年来,保山市委政法委率领政法各部门,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平安法治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真正把评判平安法治建设成效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努力创造群众追求、认可、满意的平安保山、法治保山。

  “心理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群众自然认可你。”从2012到2014,保山群众满意率安全感3连升,人民为平安法治建设“点赞”。

  市委政法委:创新基层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李茂良病倒、李茂良病倒,大家快来帮忙、大家快来帮忙……”。去年8月,施甸县酒房乡摆田社区小麦地山一组的李树富,发现村里74岁的留守老人李茂良突发疾病晕倒到自家院子里。他立即掏出手机快速拨打“6995”,请求大家的帮助。2分钟内,8个村民纷纷赶到,大家迅速将老人送到了医院。经检查,老人得了心肌梗塞晕倒,幸亏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6995”,是手机通讯短号“来救救我”的谐音。保山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携手保山移动公司,立足于群众的平安愿望和需求,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本着简单、便捷、实惠的原则,把传统的“十户联防、邻里守望”与现代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10至20户为一个治安中心户群组,形成“十户联防”+手机+互联网的模式。

  群众拨打“6995”,实现“一呼九应”,治安联防、警民互动、农户互帮、生产互助的目的,有效打通了基层建设、政策落实、社会治理、服务民生、巩固边防等 五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截至2014年底,全市参与“6995”的农户达70万户,惠及200余万群众,得到中央、省委有关领导批示,已在全省推广,4个外省到保山取经。

  年初,笔者深入保山城市乡村,从高黎贡山到山水田园,从怒江峡谷到温泉山寨,“6995”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保护神”、“百事通”:

  在隆阳区金竹林社区,村民张瑞山夜间骑摩托翻车,按了“6995”后,村主任刘学天听到求救声,连忙带人出去寻找,帮张瑞山捡回一条命;

  在施甸县摆田社区,小组长马选礼拨打“6995”,动员群组成员帮助73岁留守老人杨旭兴抢收稻谷,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在腾冲县滇滩镇横山村,村民麻生旺打了“6995”,联通边防派出所,军民联手切断盗贼出境之路,追回被盗摩托车2辆;

  在龙陵县镇安镇镇北村,村支书何正统定期利用“6995”向村民发送防火、防盗、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等短信;

  “自2013年7月推广‘6995’以来,昌宁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6.1%,破案率上升26.7%。2014年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92.22%,位列全省129个县(市、区)首位。”昌宁县政法委书记杨开东说。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德光:基层稳则全局安。2014年,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市维稳办拧成一股绳,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大力推广的“6995”信息平台已成为联系群众的“直通车”、组织群众的“助推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方便群众的“快车道”,为构建平安法治保山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我们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深入实施“三个一”平安工程,落实维稳“五项机制”,推广化解社会矛盾“五包五保”责任制,召开“五道防线”化矛盾、“四边”建设固边防、“6995”护平安、社会治理“精细化”等8次现场会,着力建设平安法治保山,保证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市公安局:民意引领警务,警民血脉相连

  “真是太感谢杨警官了,要不是他的救命之恩,我们一家就完了!”去年底,在腾冲县公安局曲石派出所,28岁的马女士一家,把一面绣着“警民一家亲,遇难见真情”锦旗送到警官杨自文的手中,这是杨警官去年收到的第4面锦旗。马女士告诉笔者,2014年7月11日,她怀有6个月身孕,因夫妻俩带人在某工地施工,对方欠他们86万元工资,多方讨要无果,她一时想不开,爬上正在建造中的18层楼外脚手架上欲跳楼自杀。接到报警的杨自文,爬到脚手架上,开导、规劝,并死死抱住她,救下了母子2命。之后,杨警官带着她跑了3天,把血汗钱全额要了回来。

  在民警杨自文的案头,笔者见到了一份《保山市公安局民意评警奖励考核办法》。笔者翻阅发现,《办法》对县区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工作职责都进行了详细明确,考核中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对派出所所长的知晓率3大项分值超过51%。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市公安局纪委书记沈永生、政治部主任王志侃、副主任范玉忠:

  “去年,我们依据创新社会治理总要求,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考核标准,把人民群众的报警求助作为处警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安全作为见警标准,改革考核、接处警、巡逻防控三大警务模式,建立民意评警、民意处警、民意见警三项机制。

  “民意评警,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杠杆作用,以‘民意’助‘满意’,以‘满意’赢‘民意’。市公安局对民警考核导向实施结构性调整,制定考核内容中‘民意评价’权重占51%的综合考核办法;建立群众评价公安接处警、公安办理、公安服务、公安队伍四项制度,并委托第三方通过电话、网络测评,让考核全程群众参与;市公安局根据年度排名,对前6名派出所记集体三等功1次,所长优先列入后备选拔名单;对排名后3位派出所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表彰资格。

  “民意处警,解决过去指挥层级多、出警速度慢、群众不满意问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化指导体系,提高快反能力。调整接警职能,把过去由隆阳区公安分局承担的职能进行根本性调整,整合资源后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保山中心城区、2个工业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群众报警、求助。5个月时间,市公安局已受理有效报警5143次。改进处警模式。打破警种职能壁垒,对保山中心城区交警、特警、巡警等处警单元进行GPS定位。接到报警,通过监控画面实时显示,直接指挥就近警种第一时间到达先期处置,保山中心城区事故最迟5分钟到达现场。市局指挥中心全程动态跟踪,对重大案情及时调集技术部门同步上案。去年8月以来,现场破案6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人。

  “民意见警,盘活现有巡防资源,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提高街面见警率,实现社会面巡防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警种合成,将巡防区域从6片增加至8片,抽调284名警力,组成巡逻七中队、八中队,轮流参与街面巡逻;整合特警、巡警、武警巡防警力,组建5个PTU机动作战单元,对重点部位开展常态化巡逻;8个巡逻中队分片负责,整体联动,开展治安防范,形成点、线、面优势互补、无缝衔接的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去年,保山中心城区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6.1%。”

  副市长、市公安局长唐云泽: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最高追求。2014年,保山公安局规范执法办案活动,整改执法问题193个,整治服务窗口20个,执法办案场所12个;整治农村涉黄涉赌案件127件,打处203人,打击黑网吧83家;打击“盗窃两车”、“两抢三盗”等专项行动,破获电动车、摩托车被盗案件818起,入室盗窃653起,破解了侵财“小案”无人管、无人侦、无人办的困境;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项,下放县区实施行政审批项目7项,在腾冲建成全省首家县级机动车科目二考场;建立群众报警求助和窗口管理服务回访制度,群众报警回访率83.49%,满意率达89.06%。

  市中级法院:亲民便民利民,和谐之花处处开

  “走进保山中院,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如此亲民,法院大厅还设有‘导诉法官’,全程温馨服务;没想到如此便民,法律诉求也可像进超市一样‘自助服务’;没想到如此利民,全免费服务还有10多项。”2014年12月4日,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保新闻媒体记者共50人,实地参观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数字化审判法庭、远程视频接访平台等建设成果,活动结束时一位代表感慨地说。

  为了验证真假,1月10日,笔者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暗访了市中院“第一窗口”,一翻“挑刺”下来,给笔者的印象是:标识醒目、清新亮丽;功能齐全、简洁清爽;服务温馨、规范流畅;设施齐全,查询方便。在中院政治部主任普乐文的办公室,他向笔者历数了法院努力实现群众认可的为民举措:

  远程视频接访。2014年7月2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正式开通,省高级法院副院长田成有、立案庭庭长董桂琼、李妍首次接访省内3件案件,其中1件就是保山的苏凤英与张自国故意伤害案。远程视频接访开通,有效地减轻了群众诉累,让群众更加便捷地行使诉权,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联动式”纠纷化解。聘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为法院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实现委托调解、联合调解、司法确认等诉调对接,把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实现案结事了;

  法官联村。法官成为群众身边贴身“法律顾问”,群众24小时能找到法官,随时享受到法庭的司法服务,成为司法为民的“联络员”、“信息员”、“指导员”、“咨询员”、“消防员”“协调员”;

  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全天侯“一条龙”服务,现场受理、集中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即时裁判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实现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赔偿调解与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立案和审理直连,平均结案周期仅为1.5天;

  定期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在群众家门口排查矛盾、受理案件、开展服务、解决问题,改变过去群众在诉讼中面临的“路难走、人难找、庭难开”困境。

  市中院院长李伟:司法为民,我们的承诺在行动。2014年,保山法院系统构建“全方位”服务民生执法办案体系,高效快捷审理劳务合同、劳动报酬、教育医疗纠纷481件;开展涉民生10类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清理93件并全部执结。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接待来访人民群众13915人(次),办理诉讼事务4325件。构建“立体式”执行保障体系,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28人,限制出境10人,依法对拒不履行裁判义务的75人予以司法拘留。依托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网上公开裁判文书2027份,同步录音录像庭审256件。开展“阳光司法工程”活动69件,邀请群众1.3万人(次)旁听庭审、评议司法。

  市检察院:民生检察,让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公平正义

  腾冲县明光镇的张某当年做木材生意时与他人因欠款纠纷而打官司,虽然他胜诉了,但因客观因素该案3年来一直未能执行。2014年9月,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市检察院申诉。

  市民行检察官调查后认为,该案现已具备执行条件,于是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强制执行后,张某的26万余元欠款终于到手。这是保山检察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

  “去年,保山检察机关始终把发挥检察职能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检验标准,把执法为民作为践行的落脚点,把法律监督作为整改的着力点,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杨幸勇介绍过张某的案例后,向笔者说起检察系统的系列工作。

  与群众“零距离”,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展“四声、五心、六不分”的信访接待承诺,把控告、申诉、信访受理与检调对接,案件信息查询和服务,以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职能集约化,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统一受理答复,统一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市院、隆阳区院、腾冲县院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

  对群众身边腐败“零容忍”,果敢亮剑。深入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行动”,立办“三农”专项资金审批、动植物检疫、社会医疗保障领域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1件13人;组织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领域渎职犯罪专项行动”,立案查处案件3件3人,挖出一批“潜伏”在群众身边的“豪贪硕鼠”和“苍蝇”。

  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检察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开展进乡村、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大走访等活动,倾听群众呼声,接待信访群众200余人,带案下访60件次;立案复查各类刑事申诉案件32件;开展“检校、检企、检(社)区”共建活动,建立“治安维稳联系点”、“未成年人维权联系点”,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开展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工作,救助刑事被害人及亲属26名,发放救助金36.4万元。

  市检察长孙甸鹤:民生诉求就是检察工作航标。2014年,市检察院建成案件程序信息查询、法律文书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发布、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四大平台,导出程序信息676条,公开文书74份,发布信息8件;集中查办了发生在“两盗一抢”、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案件451人;立案查办贪污受贿犯罪57件69人,查办渎职侵权犯罪14件16人,共挽回经济损失973.24万元;监督侦查机关立案149件、撤案75件,纠正监外执行监督管理不当87件,建议收监执行27人。

  市司法局:援助“组合拳”,把法治信仰镌刻在全民心中

  2014年9月,隆阳区金鸡乡的农民工李寿义,因工资纠纷和老板矛盾激化。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后,指派2名工作者,从提供咨询、起诉至法院、受托出庭、达到和解到申请强制执行、拿到工资,全部帮李寿义办结。拿到钱后,李寿义激动地说:“不是你们,我的血汗钱肯定泡汤了,也让我更相信法律了!”

  这是保山市116个法律援助窗口,维护困难群众利益1万多件案例中的普通一件。

  据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彭自华介绍,去年市司法局针对困难群众“打官司难”和“打不起官司”问题,打出了一套法律援助“组合拳”: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法律援助百千万”和“百万法律援助明白人”活动,制定《“应援尽援”惠民工作意见》、《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的意见》、《开展“尊严工作——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通知》等6个指导性文件;

  在市、县两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巩固了44个法律援助窗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仅腾冲县就为农民工、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困难群众援助案件2300多件;

  在市和五县区看守所新建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无偿为在押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方便在押人员家庭咨询法律知识和申请法律援助,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城镇居民放宽至最低生活保障线的2倍执行,农村按上年度人均收入一半执行,对军人、军属、见义勇为等特殊群体,一律提供援助,办理案件5866件;

  设立省法律援助基金会保山工作部,受省委托和授权,办理好依法募集社会资金,资助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案件办理、业务培训、工作宣传等各项活动;

  实施“一乡一法律服务所、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公示牌”的“三个一”工程,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在边远贫困地区、村寨和民族地区延伸,全覆盖……

  笔者走在保山大街小巷,法治平安的标语、横幅、宣传牌、电子屏等随处可见,2014年有哪些新举措?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平安法治保山建设,我们一刻没停顿!”市司法局副局长虞凯介绍到。

  “传统的方法不用讲,群众都知道。特别提出的是,市普法办、市司法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众对普法工作的不同需求,还开展‘私人定制’式普法工作模式,为群众量身打造普法‘套餐’,提高法制宣传实用性,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打造‘安全套餐’,印制涉及防范暴恐、危机自救、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公民安全防范知识手册》、《学校法律知识手册》下发广大群众、学生,并根据群众喜好印制普法手提袋,印有公证处、法律援助咨询电话,能让群众的诉求快速找到捷径;

  打造‘环保套餐’,利用设立法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以‘青山绿水、法治护航’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法治环保、伴我成长’征文;

  打造‘文化套餐’,在五县区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法制漫画、真实案例、名言警句、三字经等通俗易懂的形式为载体,打造法治文化街、法治文化广场,让人民群众时刻耳濡目染法治文化。”

  市司法局局长李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决不允许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2014年,全市建成41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组建了4150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458人的普法讲师团;市司法局组织指导各部门开展送法下乡文艺演出140余场,举办法制讲座、知识竞赛1934场次,印发宪法单行本、法规手册资料64万份;创建法治企业28个、法治单位151个、法治学校302个;健全完善经常性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市100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7325名人民调解员全部持证上岗;全市18个律师事务所共受聘担任法律顾问182家,为2696人次的基层群众提供便民法律服务;组建公证法律服务团,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458件。(牛炳荣 杜勇 张丙海)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报道

·云南昭通:构建“四位一体”调解机制
·云南昆明警方公布13类电信诈骗“陷阱”
·云南检察院2014年立查渎职犯罪403件
·云南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驾校培训内容
·云南德宏州开展区域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云南昭通“百城禁毒会战”战果辉煌

·云南昭通“百城禁毒会战”战果辉煌
·云南政法委: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治深化
·云南检察院开展领导干部专题教育活动
·云南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驾校培训内容
·云南建立专利民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
·云南建立专利民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