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难在哪?
办案民警介绍,除执法需要当地警方配合外,境外追逃与国内办案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办案人员不仅要面对文化风俗、办案理念等诸多挑战,还得克服语言沟通、时间紧迫、程序复杂等重重困难,如此才能顺利将狡猾的“狐狸”押回国。在海外执行抓捕、劝返、押解任务时,各类突发因素往往不期而至,也会给“猎狐”行动带来诸多挑战。
为啥要“猎狐”?
跨国腐败是一种全球化病毒,不仅导致巨大财产损失,也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人民切身利益。猎狐专项行动发出鲜明信号,贪腐人员无论逃到何方,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专家指出,一批“卷款跑路”的经济犯罪嫌疑人被押回国,无形中也在对企图靠诈骗、吸储等非法手段“暴富”外逃的老板敲响警钟。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海外追逃有助于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增强公众对市场秩序的信心和敬畏感。
未来怎么办?
“猎狐2014”专项行动收官,绝不意味着海外追逃追赃就此收场。孟庆丰表示,此次行动中,公安机关全面梳理境外逃犯信息,密切追踪逃犯活动轨迹,严格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为今后的境外缉捕追赃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追逃”更需“防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警务执法学院副教授张惠德表示,我国已经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护照管理,尽可能降低拥有多个身份、多个护照官员的外逃成功率。下一步,需要将这些生物信息识别等科技信息手段加快普及,尽快堵住出入境管理中的漏洞。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