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检察院:驻派检察室 奏基层法治最强音

2015-01-13 16:29:0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正义网 

  当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基层法治化建设号角响彻齐鲁大地的时候,从蒙山腹地到鲁北平原,从运河之都到东海之滨,556个贴近百姓的检察室在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历着培育扎根、枝繁叶茂、结出丰硕果实的历程,成为检察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仅2014年,全省检察室共受理群众信访17522件,协助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332件,独立或协助办理批捕、公诉和诉讼监督案件5012件,发现和受理民事诉讼违法线索1598件,监督纠正社区矫正违法2322件,开展警示教育7217场次受教育41.8万人次,开展法律咨询11356人次,促成轻微刑事案件和解352件,化解矛盾纠纷3239件,协调解决群众医疗、低保、粮食补贴等问题905件次,帮扶困难家庭2632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新理念。山东省检察院党组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基层法治第一线,体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奏响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时代强音。

  法治思维引领的奋进历程

  基层兴则国家兴。

  2012年,仲夏的青岛。山东省检察长工作会上,吴鹏飞检察长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做出了全面加强检察机关“三项建设”的战略部署,发出了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加强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的动员令,拉开了全省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恢弘大幕。

  这是法治思维引领下的奋进历程;

  这是山东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里程碑。

  征鼓劲擂,上下同心。山东省检察院成立了“三项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派驻检察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了院领导和内设机构派驻基层检察室工作联系点制度,省院领导分组深入基层督导。全省各地按照省院基础建设三年规划和指导意见要求,将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熔铸于这一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在这征程中留下了拼搏奉献的难忘足迹。

  三年蓝图,两度春秋。截止2013年12月,全省556个执法规范、贴近百姓的检察室在广袤的乡村履行着法律监督职责,配备工作人员3226名,其中48.2%为政法编制,72.4%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在实干中对全部检察室人员进行了岗位练兵和素能培训,在广阔的天地里历练着才干。

  深化认识,强化措施。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大发展,检察室前进的步履一刻未曾停歇。2013年5月,省院组织了全省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建设观摩推进会,观摩各市级院检察室建设情况,强力推进建设速度;省院确定2014年为检察室的深化升级年; 2014年11月21日,全省检察机关全面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会议在德州、聊城召开,对两地12个检察室学习观摩,18个市级院检察长表示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措施,全力推动派驻检察室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吴鹏飞检察长站在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高度,提出了在检察室建设的把握上“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依法加强对基层执法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必须全面加强改革创新。”

  “四个必须”是对检察室参与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科学定位。

  借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强劲东风,556个派驻检察室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规范发展底色上的创新画卷

  规范孕育未来,创新激发活力。

  规范设置、规范职能、规范运行。全省556个检察室先后出台各项制度1200多项,使检察室工作规范严谨,有章可循。

  在全面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的关键时候,吴鹏飞检察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放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大局中去谋划,不断丰富检察室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拓展检察室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把检察室打造成基层治理体系的战斗堡垒。”接下来,他不辞辛苦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探索、谋划推进检察室工作的创新发展。

  2014年12月1日至4日,吴鹏飞检察长冒雪赴威海、烟台两市调研,先后考察了7个乡镇检察室开了两个座谈会,千嘱咐万叮咛要把检察室的工作做好。在威海调研时,他形象的比喻说:“我们要把检察工作做成含氧量极高的一潭活水,坚持跳出检察看全局、干检察,在思考和探索中丰富检察工作的内涵,提高检察工作的质量。”

  12月9日吴鹏飞检察长在青岛黄岛区院薛家岛检察室调研时,肯定了对基层法庭的审判活动实行“五步监督工作法”,他说:“我们就要通过创新丰富检察室的内涵。”

  12月18日,吴鹏飞检察长到莱芜调研,在派驻雪野旅游区检察室语重心长的告诫大家:“有些事,对于我们检察机关而言,可能是几千起案件中的一件普通事。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具体到个人,可能是天大的事。派驻检察室,就是我们倾听百姓诉求、解决百姓困难、服务民生的最前沿。”

  12月22日至23日,吴鹏飞检察长到东营、滨州考察调研。当听到滨城区派驻滨州工业园区检察室通过延伸法律监督为泰裕麦业有限公司追回被骗的1000万元资金时,他说:“职能延伸的好。”在东营调研时,他动情的要求干警:“要切实把法律监督的阳光普惠到千家万户、百企千厂。要把百姓家门口的检察室建设好、功能完善好、作用发挥好。”吴鹏飞检察长和省院党组带领检察室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职能创新。为有力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检察室加强与派出院业务部门对接,逐步形成了权责明确、流程严密、衔接顺畅、制约有效的1+X对接机制;与当地党委政府、基层执法机关建立联系机制,与“两所一庭”建立了监督协作配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检察室融入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大格局。

  ——科技创新。省院党组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检察室建设整体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检察室信息网,研发了检察室业务管理软件,为全省各地的检察室提供了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视频接访、远程讯问室,检察室极大方便了群众和办案人员。各地检察室普遍建成了的琳琅满目的“信息超市”,设置惠农政策、惠农资金监管、基层执法司法、社区矫正、社情民意等板块,录入粮补综补、征地补偿、民政补偿、低保补贴等数据,实现群众合法权益的一站式查询,成为法律监督的利器。

  ——服务创新。检察宣告就是检察室工作创新的经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监督的知情权,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全省检察机关按照确定的范围和程序,在专门或临时场所,对依法做出的决定,在相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公开阐明做出决定的事实和理由,并送达法律文书的执法活动。目前,全省设立检察宣告庭665个,检察宣告2700多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地域特色创新。省院党组着眼山东地域分布实际,进行个性化规划,探索性地打造了 “渔业检察室”、“湖上检察室”、“岛屿检察室”“环保检察室”、“产业园区检察室”等个性化检察室,以特色法律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和区位发展。

  创新,使检察职能得到有效拓展;创新,开辟了法律监督的新天地。

  执法为民旋律中的交响乐章

  执法保障民生,矛盾化解基层。

  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需求就是检察室干警的追求。两年多来,检察室承载着基层群众的殷切希望,坚持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抓起,依法受理征地拆迁、医疗卫生、惠民政策落实、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举报线索3073件,协助查办案件1322件,1605名基层贪官应声落马。

  两年来,检察室形成调研报告918份,提出预防建议1214件,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检察室警示教育基地覆盖全省,68万多名基层干部受到廉政教育。

  在基层治理法治化实践中,省院党组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由于法治思维没有占领基层干部的头脑阵地,遇事习惯于“做工作”“讲人情”的工作方式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老百姓“信访不信法”、“越法违法维权”已经成为惯式思维。为了扭转这种思维惯式,通过检察联络点,开展释法说理、检调对接、心理疏导等做法,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权,力争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和萌芽状态。

  山东省聊城市院检察室强化监督注重维权,助推“阳光低保专项行动”,配合民政部门清退低保对象16628人,新增应保对象13214人。

  两载峥嵘,几番风雨。巍巍东岳下、浩浩黄河畔,以“精细、精致、精益、精彩”为要求的3226名检察室干警用汗水浇灌检察室的茁壮成长,用执着追求的智慧点亮了山东检察创新前进的璀璨光芒。

  全省检察室的工作成就,引起了山东省委的高度重视,被写进“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意见”,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等领导的热情赞扬。2014年山东检察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92.59分,较去年提高1.93个百分点。面对领导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许,我们由衷地感到:山东省倾心打造的派驻基层检察室功不可没!

  沐浴着基层治理法治化阳光的检察室,正按照吴鹏飞检察长提出的“高标准、高站位、敢创新、敢尝试、韧劲足”的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潮中,破浪扬帆,高歌猛进!(徐安江)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

·内蒙古和林检察院:检察室设在云计算企业里
·广西蒙山检察院:驻派检察室成矛盾化解器
·重庆检察院培训派驻基层检察室人员
·山东检察院开展派驻检察室业务练兵活动
·海南儋州检察院雅星检察室化解高铁建设纠纷
·浙江检察院组织示范基层检察室现场评审活动

·浙江检察院组织示范基层检察室现场评审活动
·青海省玉树州检察院成立“环境资源保护检察室”
·山东德州检察院:检察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天津市检一分院:创新驻监狱检察室工作机制
·上海已设立41个社区检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