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平安建设

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十五周年综述

2015-01-13 08:28:35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新华社 

  为了世界和平,为了祖国荣誉——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十五周年综述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记者邹伟)1月11日凌晨,首都国际机场。

  凛冽的寒风中,一架载着我国首支赴塞浦路斯维和警队的班机疾速起飞,直上云霄。

  15年前,2000年1月12日,15名中国警察代表中国走出国门,飞往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东帝汶,从此揭开了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东帝汶、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阿富汗、苏丹、海地、南苏丹、塞浦路斯……15年来,我国共向9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2138人次。中国维和警察认真履行联合国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促进任务区恢复社会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十五年披荆斩棘,雕刻中国维和战绩辉煌

  贫困、战乱、动荡、流血……这些词汇与“维和”相连,无论黑夜白昼,血与火、生与死,摆在维和警察面前。

  荷枪实弹、防弹衣、巡逻的装甲车、残垣断壁和死尸残躯,还要经常遭受飓风袭击,蔬菜瓜果更是奇缺,这就是维和警察时刻面对的一切。

  在海地——2005年6月29日,中国维和警察在贝莱尔参与营救人质行动,成功救出一名国际红十字会雇员,抓获13名匪徒。

  在海地——2008年4月,中国维和警察冒着枪林弹雨,处置大规模游行示威19起,10天内恢复了莱卡地区的治安秩序。

  在利比里亚——2014年至今,中国维和警察在完成维和勤务的同时,抗击埃博拉疫情200余天,受到全世界瞩目。

  派遣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我国史无前例的警务实践。十五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为战乱国家百姓筑起防火墙的同时,也让海外华人吃上了定心丸——

  2008年5月11日,在东帝汶,两名福建籍华人被歹徒围打,伤致垂危、命悬一线。危急关头,我维和警队展开紧急援救,将重伤人员从地区空运至首都医院抢救,并为伤者献血1200CC。

  2013年1月,南苏丹伦拜克地区爆发武装冲突,炮火逼近中国援助工程工地。我维和警察带领联合国装甲车队,解救出受困的26名中国员工和1名中国司机。

  从走向世界那刻起,中国维和警察就担负起特殊“外交官”的作用。一个个中国维和警察,就是一张张生动的“中国名片”。中国驻联合国前大使王光亚评价:“你们才是真正的大使!”

  十五年栉风沐雨,铸就中国维和荣光

  许多维和警察感言,祖国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他们战胜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时刻保持崇高的荣誉感,时刻认识到执行任务的意义,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2000年3月,公安部成立维和警察工作领导小组;同年4月,设立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8月,建立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全国有近200万名警察,能到这里培训的不到2000人,中国维和警察绝对是千里挑一。”培训中心负责人说。

  寂静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一道道亮光如闪电稍纵即逝。“啪、啪、啪”,狙击手开枪射击,百米开外的靶上10发子弹98环。这一幕发生在夜间射击科目的训练场。

  几十公里外曲曲折折的盘山,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数十辆印着蓝色“维和”字样的越野车来回穿梭。这里是中国维和警察进行野外拉练的场地。

  为确保每一个中国维和警察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公安部严格执行联合国甄选标准,优中选优、优胜劣汰,从实战出发坚持从难从严训练,人人练成“铁拳”,整体铸成“铁军”。

  2005年底至2006年,海地太阳城新森林地区盘踞着四、五股非法武装,大肆制造绑架、凶杀等案件,局势异常动荡。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实施001联合行动和“新森林”行动,中国维和警察利用精良的装备优势和过硬的技战术水平,主动打头阵,与友邻维和部队密切配合,共抓获武装团伙成员32名,还有近100名武装分子迫于威慑投降,太阳城的安全局势从而一举扭转。

  十五年来,中国维和警察与各国同行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外语水平、熟悉了各国警务工作机制;与外国警察同台竞技,娴熟掌握国际警务知识,具备了国际化的执法工作的能力。

  十五年艰辛磨砺,孕育中国维和警察精神

  中国维和警察在特殊环境中培育出“忠诚、拼搏、团结、奉献”的“中国维和警察精神”,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民警察追求“中国梦,和平梦”的生动体现。

  永葆本色,牢记光荣使命——

  2008年11月,赴苏丹维和警察孙东兴发现警署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使用,却苦于当地政府没有经费。孙东兴省吃俭用,筹集资金,最终凑齐费用修缮了警署。州警察厅决定将该警署命名为“东兴警署”。

  维和警察总部参谋长罗莎评价:“这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联合国的名字。”

  砥砺意志,展现优良传统——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警察在营区空地上创造性地开辟出一片“非洲好江南”。他们挖走杂草乱石,拉来泥土填平地面,撒种、施肥、浇水,播种丝瓜、黄瓜、小白菜、空心菜、豆角等绿叶蔬菜,让每个人都吃上了新鲜蔬菜。

  许多维和警察还“身怀绝技”,成为颇具影响的任务区“名人”。他们中有的是电脑专家、痕检专家、法医专家、通讯专家,有的是擒拿高手、维修能手、神枪手……

  甘心付出,无愧祖国人民——

  “爸爸你在哪里呢?我和妈妈还等着你,等着你回来,投入你温暖的怀抱,感受你强壮臂膊的力量……”维和英烈李钦同志的女儿李沁遥在日记本写道。

  十五年坎坷征途,中国维和警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地震,8名同志在工作中以身殉职,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十五年来,还有百余人在执行任务期间身染重病,有的落下终生病根,有的因病逝世。

  中国维和警察中,先后有2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数百人次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他们的动人事迹遍传海内外,感动了全世界的炎黄子孙。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十五年的血火洗礼、生死考验,中国维和警察的步伐更加坚实而稳健,向全世界传递出充满自信的“中国声音”——我们必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吴强:中国警察维和15年
·杨天宇:“每一次维和经历都刻骨铭心”
·戴铭:维和女警 巾帼不让须眉
·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防暴队举行汇报演练
·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防暴队举行汇报演练
·四川维和警察获颁联合国和平勋章

·四川维和警察获颁联合国和平勋章
·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组成
·黑龙江公安厅举行赴利维和防暴队事迹报告会
·黑龙江公安厅举行赴利维和防暴队事迹报告会
·车艳良:维和行动中的铮铮硬汉
·黑龙江政法委号召向维和防暴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