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是“六五”普法重点对象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水平,上海市奉贤区普治办注重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通过搭建“四平台”,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搭建学校教育平台。采取专家“会诊”、部门“共治”形式,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策划、落实和推进,有效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推进“教材、课时、师资、经费”四落实工作。为推动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奉贤区普治办联手区教育局组织有关专家、律师、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编撰《奉贤区青少年发法治教育读本》(高中版),将法治课程列入学校教学大纲,恢复建立高中生普法合格证制度;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重新选聘78位政法系统干警担任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因类施教,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区各级400多名青保干部参加《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专题辅导报告会;依托“夕阳红老园丁讲师团”为基层学校教职工开展近百场“宣传教师法,弘扬教师德”宣讲活动;成立由200余名高中(中专)生组成的普法志愿宣讲队,深入全区16家小学开展“我是法治宣传员”巡回宣讲32场;举行中小学生“争做守法小公民”演讲赛,让青少年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传递法治精神;以学校家委会为平台,开展法治灯谜、法治讲座、专题沙龙等活动。结合区情,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在各中小学、幼儿园逐步实现“一校一章程”,着力提高全区依法治校水平。
开辟法治教育新基地,搭建法治实践平台。整合各类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积极开辟校外第二课堂,切实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现场观摩、模拟法庭、互动交流等法治实践活动。区法院开展“法院公众开放日”旁听庭审,让青少年学生在现场观摩中感受法律威严;区检察院坚持开展“模拟法庭进学校”,用互动参与形式对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司法局组织行为偏差学生开展送关爱进“未管所”主题活动,用真实案例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公安、民防、环保等职能部门也分别建立了消防、禁毒、防震减灾、垃圾分类等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和实践活动,不断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热情。
发挥各类媒体优势,搭建媒体普法平台。立足青少年心理特征和学法需求,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渗透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扩大青少年法治宣传工作覆盖面。以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为宣传重点,依托“奉贤普法”微博、“小贤说法”微信推送新法亮点系列解读。在奉贤区“12.4”法治宣传旬期间,组织全区各级学校学生参加上海市宪法知识网络竞赛,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尊崇宪法、厉行宪法的意识。团区委利用青少年社区信息平台,通过播放青少年法治动漫广告、发布法律法规链接等,加强对青少年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的宣传。区妇联、检察院、公安分局等职能部门也纷纷通过法治电视栏目、微博、微信等载体定期报道青少年维权典型案例、发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知识,并与广大青少年在线上进行互动评论,有效提高了青少年参与普法宣传的积极性。
打造青少年普法品牌,搭建文化宣传平台。注重发挥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打造富有区域、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涌现了一批以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为内容的普法品牌。区普治办通过开展“国法家规伴我健康成长”中小学生法治手抄报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引导青少年运用绘画形式表达对法律实践、法治观念的理解。区教育局在全区16家随迁子女民办学校开展“关爱女童,呵护花蕾”主题活动,采取巡回宣讲、专家心理辅导、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使来奉务工人员子女在增强自身法律素质的同时,亲身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温暖。如金汇镇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文化新阵地,通过建设“交通安全教育‘小警察’实训基地”,有效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西渡社区围绕“倡礼尊法伴成长”主题,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法治征文比赛、法治汉字听写比赛、“阅读引领生活”法治阅读会等法治文化活动,积极营造青少年学习法律、崇尚法律的良好氛围。
·上海高院决定在全市法院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
·上海将建立评估评审目录管理制度
·上海宝山检察院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调查工作机制
·上海静安政法委部署2015年政法综治宣传工作
·上海长宁政法委调研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
·上海静安落实中央和市委重要批示精神会议
·上海静安落实中央和市委重要批示精神会议
·上海宝山开展城市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上海建立出租车驾驶员“黑名单”制度
·上海交警部门启动冰雪天气处置预案
·上海:整治“拖尾巴” 电子警察上岗
·上海奉贤检察院举行党组成员述职评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