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怎不唏嘘,那青春绽放的年华!

2015-01-09 14:49:27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新华网 

  1月8日,一座城市为年轻的烈士哀伤,万余市民为英雄送行。

  1月8日6时30分,温度近零下三十摄氏度,在黑龙江哈尔滨街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送别在“1·2”大火中英勇献身的5名烈士。

  火情就是号角

  新年伊始,数九以来接连的几场大雪让气温骤然下降,也让哈尔滨的天空格外通透、清澈。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冰城人的心情沉郁。

  1月2日13时14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日杂仓库发生火灾,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119作战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9分钟就调动承德中队到达现场灭火。然而,火势的发展比消防车的速度还快,已经向太古街和南头道街方向蔓延,大口吞噬着业主的财产、威胁着居民的安全。

  半个小时内,警灯闪闪、警笛阵阵,红色的消防战车风驰电掣从哈尔滨四面八方赶来。27支消防部队、152辆消防车、624名指战员先后到场参加战斗。老人被他们背下来、孩子被他们抱出来,他们把群众送到安全的地方,又返身钻进浓烟,搜救下一个被困的生命。在消防官兵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努力下,整个小区549户2000余名群众全部被疏散救出,火灾未造成群众伤亡。

  由于天寒地冻,加之执勤车辆停靠合理位置有难度等,消防车只能远距离供水、加大水带压力打火。张晓凯作为4号战斗员,任务是架设梯子、铺展水带。他连续作战8个小时,汗水和冰水混合在一起浸湿了战斗服。从远处看,梯子和他的身上结满了冰凌,他和梯子几乎融为一体。

  2号战斗员傅仁超在战斗中是水枪员,辅助1号战斗员观察火情,从室外架设梯子,通过临街的窗口向火势最大的关键部位打水。

  “晓凯、傅仁超,你俩注意安全。”开发区中队指导员王龙走下2层缓台时嘱咐正在扶梯子和握水枪的张晓凯和傅仁超。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知道了。这成了他们最后的交流画面。

  就在王龙迈下台阶的一瞬间,一股强大的震颤和推力冲向他。他往前跳了几步。随着垮塌的巨响,时间仿佛在瞬间凝固,那些仍在战斗的身躯受到了建筑构件的打砸挤压,多名官兵受伤、被压埋。

  楼体坍塌前10分钟,道里消防大队教导员杨丹带领一名消防员检查了仓库北侧3层的地形,发现比他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试探着往里边走了一下,看看有没有哪个店铺有过火却没有观察到的地方,结果走了一圈就感觉这个地形非常复杂,像迷宫一样,走走就走到一个死胡同,走不出来,所以赶紧退回来告诉战士们赶紧撤离。”杨丹说。

  “当我的脚刚迈出商场门的时候,轰隆一声,当时我就崩溃了。”杨丹说。

  这时候,整个南勋街突然安静了。

  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官兵冲到现场,那些钢筋水泥、砖头瓦块中压埋着他们的战友、他们的兄弟。

  “当时化工中队、道外中队和我们在缓台上的不同位置打火,我看着不断有战士被救出来,刚想松口气。各中队清点完人数发现还差两个人。大家说坏了,化工中队那两个孩子好像没出来。”杨丹口中的这两个孩子,就是杨小伟和侯宝森。

  杨小伟、侯宝森在前面架设水炮打水时,他们头顶上方的居民楼在没有任何征兆下突然坍塌,两人转眼间就被压在废墟中。当战友找到杨小伟施救时,上面的房梁又塌了,正好砸中了随着缓台楼板坠落的杨小伟。

  侯宝森当时的意识还十分清醒,他的双腿被楼板压住了,而且楼板在不停挤压他。等战友们在楼外打开一个缺口准备进去救援时,侯宝森已渐渐没有了声音。

  那一刻,赵子龙和班长正位于商场二楼半的位置,去年才入伍的他负责拖拽水带。转瞬间,赵子龙的身体卡在了建筑外楼梯间的扶手和倒塌的墙体间,他的胸腔被死死地压住。这个18岁的小伙子在挤压中陷入昏迷,战友们肩扛手搬,但根本无法移动坚硬沉重的墙体分毫……

  次日中午,杨小伟、侯宝森两人的遗体被先后找到。在他们被抬进救护车的一瞬间,现场的人都肃立凝望,战友们集体脱帽,庄严地向牺牲的战友敬军礼。

  这次坍塌,共造成赵子龙、傅仁超、张晓凯、侯宝森、杨小伟5名战士牺牲。13名消防员及1名商场保安受伤。

  怎不唏嘘,那青春绽放的年华?

  五名年轻消防员的牺牲让人唏嘘不已,他们是救火英雄,是“90后”,还是孩子。几段生前场景的剪影,勾勒出他们风华正茂的青春。

  烈士张晓凯和傅仁超均来自哈尔滨市消防支队平房区大队。热情、可爱是张晓凯留给战友最深刻的印象。大队长赵宇回忆:“晓凯每次见到我都问我‘大队长好’,那天临走时没问我好,我就开玩笑说,‘咋不喊我好,你喊我好我才能好啊’。然后晓凯就喊了一句‘大队长好’,之后就出门再也没回来!”

  救火那天,战友回忆张晓凯单是衣服就换了3套,从里到外透着水,冻成了冰,而救火服干的时候就已经20斤。出警当天,家人寄给张晓凯的特产刚到。包裹到了人却走了……

  傅仁超留给大队指导员王龙的更多是诚实、坦诚。“傅仁超和我谈过话,说入伍是为了照顾家里,他姐姐结婚了,父亲右手残疾,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承担着供养家人的重担。”

  其实在这个元旦前,傅仁超就可以退伍,如果没有一个多月前的晋升,他就可以离开消防队。现在是下士,可以再干三年,对此傅仁超其实很高兴,遗憾的是,参军两年,他一次家都没回过。

  赵子龙是五名烈士中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96年的他,留着利落的寸头,面庞稚气未脱。这次救火是他第一次实战出勤,却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出勤,彼时他入伍刚4个月。

  “原来以为弟弟只是受伤……本来是不让他出来的,在我们身边多好……”赵子龙的大姐赵芳很自责,她现在很后悔,“当初应该把弟弟留在家里”。“因为当时听说当兵退伍后可以有八千元的补助,弟弟说这笔钱对家里太重要了。”赵芳哭着回忆,“弟弟就是想帮家里分担点经济负担。”

  赵子龙的妈妈患有风湿病、心脏病,爸爸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2011年,父亲再次病倒,那年赵子龙正在上高一。为了让父亲安心治病,减轻家里的负担,15岁的赵子龙选择退学。

  “他跟我们说好了,过几天带我们一起去看冰灯的,我们都在等他电话呢。”提起曾与弟弟的约定,赵芳泣不成声。如果不出意外,一家人就可以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相聚了。然而,这一切随着大火化作了泡影。

  在哈尔滨市消防支队化工中队里,杨小伟是班长。战友说,他也是班里的兄长。他随时关注班里所有战士的状况,训练上、生活上,“谁要是哪次救火被烫着了,他会盯着你抹药。”

  他的战友说,杨小伟总是习惯性地与人分享自己的一切,“吃的,用的,只要他有。”

  一位退伍消防战士说,对消防战士来说,夏天救火是“从里湿到外”,炙热的火场中,汗水浸透战斗服;冬天救火是“从外湿到里”,喷出的水落在身上,在严寒中结冰,再因为体温而融化,渗进衣物。

  英雄逝去 忠魂长存

  哈尔滨是一座热爱英雄的城市,5名消防战士牺牲后,各界群众以公祭、追思等多种形式缅怀英雄。1月4日在火灾现场举行的公祭活动中,每小时有约300人参加公祭活动。哈尔滨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的5名队员首批参加公祭,老党员李庆长眼含泪水、手捧鲜花。在他的眼里,牺牲的官兵不仅是英雄,更只是孩子,“愿这几个孩子走好。”

  哀乐低旋、翠柏寄情,市民肃立在追悼大厅,为烈士送行。

  大学生来了,工人来了,医生护士们来了,受灾企业主来了,还有更多和这5名战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来了,或伫立凝望,或低头掩泪,寄托对英雄的哀思。

  寒风萧瑟、雪花纷飞,一束束菊花在风雪中格外耀眼。

  “手持破门斧,肩挂求生仪。为的是第一时间,那鲜活的生命。哪怕下一秒就预示永别”。在网络上,这首以5名英雄为主题的长诗《在烈火中永生》让无数网民动容。一位70多岁的老人写道:“太平盛世,让我们尽情享用,可对于消防战士,却永远是战时——枕戈待旦,临危受命,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了解救百姓的命悬一线,敢于冲向火海,敢于以命换命,常言道水火无情,为了人民你们柔情似水,为了使命你们热情如火。”

  诗歌、沙画、轻应用,网民们以自己的方式,在网络上为英雄点赞:“天还飘着散碎的雪花,这个叫做哈尔滨的城市,用雪做得铺盖,彻底把你和你们留下了。每一次锐痛都在时间里,慢慢熬成钝痛,一丝一丝,嵌到肉里,把你和你们放在心里带上,继续走……”(王春雨 张玥 王君宝)

[责任编辑: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