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公安部一场旨在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猎狐2014”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这被视为中国政府密集反腐动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即使犯罪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将其缉捕归案,绳之以法。”在7月22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说。
这一年,海外“猎狐”惊心动魄。
公安部协调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报140余份,先后派出境外缉捕行动组70余个,从69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680名,境外追逃工作在南太平洋、南美洲和西欧等地区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誉。
警民同心,携手追逃
——这是以民意主导警务理念的成功实践
“天涯海角,有逃必抓。”海外,不再是犯罪分子的“避罪天堂”。
2014年9月2日,涉嫌合同诈骗犯罪的嫌疑人吴某从哥伦比亚被押解回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这是中国首次通过国际警务合作方式,从南美洲成功遣返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8日,在尼日利亚藏匿10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被缉捕回国。
这只是“猎狐2014”专项行动丰硕战果的一个缩影。分析人士认为,这股从内到外掀起的追逃旋风,带有强烈的国家反腐意志,更是中国对腐败零容忍的强硬表达。
“这些人破坏了经济秩序,侵害了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然后卷钱外逃,逍遥法外,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支持公安机关追逃!”“严惩贪官,老百姓举双手支持!”“公安机关开启打猎模式,帅!”……网络空间里,这样的留言和评论比比皆是。
全国公安机关一直高度重视缉捕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公安部成立经济犯罪侦查局以来,已取得很多成果。仅2008年至2013年,就先后从54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将730余名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缉捕回国。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经济领域的一些案件已经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健康运行,危害极大。从打击经济犯罪的角度而言,一些案件若不能及时侦破,就会使得犯罪嫌疑人心存侥幸,认为逃出去就能躲过法律制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我们开展了这次行动。”公安部“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公室负责人、经侦局副局长刘冬告诉记者。
缉捕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此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重拳出击,意在震慑犯罪,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
“猎狐2014”专项行动在海内外引起空前的影响和共鸣,成为社会影响最广泛、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公安专项行动之一。
2014年11月9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经侦大队将潜逃柬埔寨12年之久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孙某成功劝返回国投案自首。“猎狐2014”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认真研究案情,落实从轻处理意见,通过心理攻势、亲情感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彻底打消了孙某及其亲属的顾虑,孙某于11月9日投案自首。
警民同心,其利断金。在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下,许多群众自发加入到劝返队伍中,与公安机关一同吹响了境外追逃的集结号。
“猎人”出击,攻坚克难
——这是全警联动合成作战的光辉胜利
“猎人”是谁?
从学历看,他们均是名校毕业,其中不乏国外留学的“海归”。他们的专业背景多样,除了侦查学外,还有法学、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
从来源看,他们当中既有公安部经侦局的精锐部队,也有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经侦干将。值得注意的是,猎人团队平均年龄仅30多岁。
这支精锐团队的办公地点就在北京金融街。而在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就是占据半面墙壁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标着“狐狸”们的主要分布地带。
接到“猎狐”任务后,“猎人”要在几分钟内就组成工作组并迅速分工,在行动办领导的直接指挥协调和部国际合作局的大力配合下,快速办完所有出境手续,并订好往返机票。行动开展以来,缉捕组已经多次接受这种“火速出发”考验。
12小时赴韩国成功“猎狐”、24小时赴越南“猎狐”成功、“49小时环球缉捕”……正是这种“火速”考验,真正锻炼了队伍,使得新一代“猎人”急速成长为“名捕”。
据刘冬介绍,由于嫌疑人逃往的国家并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在地处大洋洲的瓦努阿图,还是在“埃博拉”疫情严重的西非国家,都有缉捕队员们的身影。他们不辞辛劳,克服生活、语言等各方面的困难,凭借“忠诚奉献、坚韧拼搏”的猎狐精神,成功逆转了境外各种办案不利情况,创造了70余个境外缉捕组无一失手的辉煌战绩。
行动中每一次快速出发、紧急押解以及重点案件取得关键突破,都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境外执法机构的积极配合,部门间的高效协作为专项行动提供了强力支撑。
公安部成立领导小组,13个警种、部门直接参战,系统联动。经侦、国合、港澳台等部门主战推进,网安、技侦、情报部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出入境、边防、民航部门积极配合、特事特办,人事、新闻宣传、装财等部门制定专门方案、保障到位;部督察局先后派出14个工作组,奔赴重点地区检查指导。
“不分东西南北,个个奋勇抓逃”。各地在坚持立足“本地、本职、本岗”抓逃的同时,充分运用全国和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户籍地、办案地公安机关通力协作,互通情报信息,联合开展缉捕。特别是专项行动得到了境外执法机构、我驻外使领馆及警务联络官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
此外,公安部还与最高检联合下发通知,组织各地公安机关与检察部门通力协作,开展对职务犯罪境外在逃嫌疑人的缉捕工作。
全国“一盘棋”,全警“一股绳”,警民“一条心”,中国公安机关打了一场出色的整体战、合成战和信息战。
在一定意义上,“猎狐2014”专项行动既是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次大比武、大练兵,也是对公安机关境外追逃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大促进。
拓宽渠道,主动出击
——这是科学战法与创新机制并举的典型范本
“猎狐”行动的成功,首先离不开高度的职业敏感。
在“猎人”的境外缉捕工作中,任何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东西都可能成为重要情报,哪怕是蛛丝马迹,都可能是“猎人”发现“狐狸”藏身之窝的重要线索。
2014年年中,公安部了解到一名嫌疑人正藏匿在某国,却因信息不全无法判断其具体位置。正在前方开展缉捕工作的雷鸣(化名)一遍又一遍研究从总部传过来的有关嫌疑人的所有信息。突然,一张与嫌疑人有关的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上,一只白色的猫蹲在窗台上。顺着猫的目光,雷鸣看到了路灯、井盖、斑马线……这场景似乎在哪里见过?雷鸣一激灵,猛然意识到,这正是自己刚刚经过的某条街道的角落。顺着这条线索,行动组顺利锁定了嫌疑人所在地,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其缉捕归案。
“猎狐”行动的成功,还离不开科学的战法。
记者了解到,针对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公安部“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会同办案单位制定专门缉捕方案;对于藏匿在逃犯罪嫌疑人相对较多、缉捕条件较好的国家,派出专门工作组,会同所在国执法部门实地摸排核查,千方百计寻找线索,适时组织集中缉捕。
行动中,前后方境内外多管齐下、密切配合,多部门多警种极速运转、整体发力,向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海外窝点”发起集中攻击。
前方果断决策,抓捕关键时刻抓住战机;前后方无缝对接传递信息,前方根据后方提供情报线索,迅速锁定嫌疑人行踪,并最终摧毁窝点,斩断犯罪链条;深化国际警务合作,境内外协同作战、多管齐下,不断突破工作中的瓶颈,最终促成案件成功突破。
“猎狐”行动的成功,更离不开机制的不断创新。
50天抓获71名,70天抓获102名,80天抓获128名,100天抓获163名;派出的70余个境外缉捕组无一失手……
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快速反应,不断创新机制,整体合力协调提升,境外主动出击全面提速,在这场与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展开的“时间赛”中,始终抢占先机,赢得了主动。
公安部“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公室会同部国际合作局,将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信息分别通报给相关国家和地区执法部门,商请外交部将全部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列入“特别名单”。
各地各警种健全协作机制,各负其责、优势互补、简化程序、密切配合,形成简便快捷的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同时,着力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的联系,加强与境外执法人员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扩大信息资源,为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行动中,各级公安机关始终遵循缉捕与劝返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2014年10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外交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敦促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大力开展规劝工作,有效促成一大批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专项行动的目的,就是在划定的这段时间段内,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取得一批战果。专项行动虽有起止时间,但缉捕外逃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没有终点。”
在刘冬以及参与了艰苦奋战的“猎人”们看来,“猎狐”行动未有穷期。
“按一般规律来说,从有经济犯罪发生的那一刻起,经济犯罪嫌疑人外逃就同时发生。换句话讲,打击经济犯罪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追捕逃往境外的犯罪嫌疑人也是一项长期工作。”
“开展专项行动,只是对这项工作在时间段上的划分。从追捕境外犯罪嫌疑人这项工作来说,只要还有一名犯罪嫌疑人在逃,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停下来。”刘冬说。 (记者 王文硕)
·透视“猎狐2014”专项行动收官三大焦点
·“猎狐2014”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答记者问
·【关注】“猎狐2014”之“刁狐”评点
·公安部通报“猎狐2014”专项行动战果
·公安部:通报“猎狐2014”专项行动战果
·辽宁丹东:“猎狐2014”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辽宁丹东:“猎狐2014”专项行动圆满收官
·江苏苏州:"猎狐2014"行动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
·浙江金华公安局公布“猎狐2014”战果
·上海警方抓获“猎狐2014”行动首例从台湾遣返犯罪嫌疑人
·安徽公安厅开展“猎狐2014”专项行动大决战
·陈振峰:“猎狐2014”中的资深“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