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天津

天津和平法院摘被告人“罪犯标签”

2015-01-09 08:17:23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天津和平法院摘被告人“罪犯标签”

体面出庭不用穿囚服坐囚笼

  没穿囚服、没剃光头、没戴手铐——1月8日,被告人杨某一身便装出庭受审。在天津和平区人民法院第六法庭,为被告人准备的新式桌椅,代替了昔日“囚笼”,桌上还备有纸笔,方便被告人记录。

  新年伊始,和平法院与和平公安分局共同出台规定明确:看守所不得强行给被告人理剃光头;开庭审理时,应当为被告人解除戒具,不使用“囚笼”;被告人可以穿着自己的正装或便装参加庭审活动。

  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穿囚服、戴戒具、剃光头出庭,非常普遍。而今,为何让被告人脱掉囚衣穿上便装?和平法院新闻发言人张丽解释称,近年来,法院在审理一些高官犯罪嫌疑人时,他们可以穿西服,穿便装,不戴戒具,体面出庭受审。这与涉嫌犯罪的普通公民穿号衣、戴戒具、剃光头受审形成强烈反差,引起公众热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也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依据。根据这一原则,在法院判决前,不应以对待罪犯的形式对待被告人,以消除“犯罪化标签”。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和平法院、公安两家联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被告人人权保障、提升司法文明的若干规定》,首先明确了司法警察的职责:不仅应防止被告人脱逃,还应保证其人身安全。

  “主要是考虑到,有的案件被害人情绪激动,可能会有伤害被告人人身的过激行为。”和平法院副院长李春耕说,实践中也发生过类似实例,所以作出相应要求。

  在解除戒具方面,《规定》提出,开庭审理时,应当为被告人解除戒具,不使用“囚笼”。

  多年来,被告人出庭受审,法院多从庭审安全角度考虑,并不解除戒具。和平法院制定此规定时,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多方征求意见。解除戒具的规定,是在保障被告人人权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对法警值庭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还明确,“开庭审理时,应为被告人提供桌椅纸笔”。这一条可方便被告人记录各方发言,保障被告人有效行使辩护权、陈述权等。

  “让被告人体面受审,也是我院落实天津高院提出的司法形象文明化的一项举措。”和平法院代院长李鹤贤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们从尊重和保障被告人人权入手,以法庭为载体,更加全面加强被告人权利保障,以彰显现代司法文明”。(记者王斗斗)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天津检察院征求人民监督员和专家委员建议
·天津检察院规范建设项目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天津南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有序开展
·天津东丽区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知识培训大会
·天津津南司法局举行2014年度干部考核暨述职测评大会
·天津法院机关开展干警健步走活动

·天津法院机关开展干警健步走活动
·天津津南区95个司法工作室基本建成
·天津和平法院召开晋升助理审判员工作动员会
·天津召开最高法司法调研重大课题开题会
·天津公安民生服务平台1日上线
·天津:万名民警守护节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