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林,贵州省六盘水市交警支队梅花山大队大队长,2013年被评为“感动凉都十大人物”,2014年10月,荣获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的背后有些什么让人感动的事迹?12月4日,《法制日报》记者怀着好奇心走进梅花山,走近这位被誉为“梅花山上的守护神”的交警。
从2005年至今10年来,马正林就做了一件事——坚守“全省交警海拔第一岗”梅花山交警执勤点。
梅花山海拔2680多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贵州西到云南、北达四川的“交通咽喉”,被称为贵州的“天路”,这里有17公里崎岖盘山道,200多天白雾茫茫,100多天冰凌铺路,是贵州省最先进入冬季雪凝期的路段,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特别是冬季,面对年复一年的冰雪凝冻挑战和巨大的工作压力,马正林一次次带领执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梅花山陡峭的公路上,每天重复着探路、护送、救助的工作,在102省道上演着一场场“冰雪中的接力赛”。仅2013年,梅花山大队就护送车辆15000余台次,护送乘客12000余人次,救助车辆400余台,救助受困人员600余人。
说起这些,马正林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1月14日,两位河北司机因路面凝冻被困梅花山的事。马正林与同事连续12个昼夜为他们送开水、送食物,协调当地村民看守车辆,亲自送两位司机上火车回家过年。“河北司机风雪中被困梅花山,贵州交警援助回家过年”的消息成了那个寒冷冬天最温暖的话题,多家媒体前来采访,马正林以及梅花山交警一时名扬全国。
“他们现在和我都成了朋友,逢年过节给我发短信,还专程来六盘水看我。”马正林说到他们,发出由衷地微笑。
在梅花山大队,5名民警和16名协警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围着一个每年9月就燃起第二年6月才能够撤去的火炉,一年四季,吃得最多的就是烤洋竽、面条和炒饭,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这里的山泉水根本不能喝,就是用来洗澡,也会让人浑身发痒,很多人皮肤都会过敏。但是我们现在都习惯了,都产生了‘抗体’,刚来的人倒真是不适应呢。”马正林说,“虽然水质不好,冬天时我们想用点都是奢侈,这里地势高,凝冻天气来得早,室外水管、水池结冰早,我们洗脸就是把冻成冰块的毛巾放在火炉上烤软,大伙每天早上洗脸都是这样‘干擦’!”
多年来,马正林带领民警和协勤员扎根梅花山、守护梅花山、情暖梅花山、奉献梅花山,与车匪路霸斗智斗勇,严厉打击各种公路涉路犯罪,保护过往司乘人员和沿线人民群众安全;护送过往车辆出入境,为迷路车辆指引归途,护送生病的路人、村民去医院,给受困群众送水、送饭,送去温暖;及时化解一桩桩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外地驾驶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走村入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真谛,被群众和过往司乘人员誉为“梅花山上的守护神”。
2013年7月13日,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参加全省项目建设观摩会路过梅花山时,对同行的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孙立成及时任六盘水市委书记的王晓光说:“梅花山的交警不容易,要大力宣扬他们这种辛勤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不能到了冰天雨雪才能想起他们,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贵州公安精神的体现。”
省委、市委的倍加关注,成了鞭策马正林和他的团队不竭向上的动力,经过不懈努力,梅花山大队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2013年12月荣膺六盘水市“我最喜爱的政法团队”称号。
(记者 王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