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扑克”引得在逃人员被“人人喊打”
广州传承清网行动经验创新追逃工作方法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首批5万副“通缉令扑克牌”自2012年4月发放至今,发动市民举报在逃犯罪嫌疑人线索,营造出“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慑于社会压力和家属苦劝,“黑桃7”刘某荣、“黑桃8”杨某青、“黑桃K”江某宝、“方块J”蔡某朝、“梅花K”杜某五名嫌疑人已主动投案自首。
今年初,市公安局传承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经验,要求贯彻落实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多渠道挖掘逃犯活动踪迹,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线索,果断决策发布“扑克牌通缉令”,在广东省内属首创。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落实市公安局的部署,把筛选出来的54名有重案在身的通缉犯印成首副“通缉令扑克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人员都涉嫌故意杀人。这副通缉扑克整体是灰色色调,由通缉犯的头像、基本信息、警方报警电话组成,其中只有“大小王”上明确了悬赏金额。但警方承诺,对凡是提供有效线索的群众,根据相关政策都会给予奖励。2009年涉嫌杀人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尚某杰被印在“大王”上,并明确了悬赏金额为30万元;印在“小王”位置的是一名涉嫌持枪抢劫杀人人员,立案单位则是刑警支队,悬赏金额为5万元;第三位就是“黑桃A”林某成,涉嫌抢劫军、警、民兵枪支弹药。
通缉扑克由刑警支队向各区公安分局发放,再由各分局依据辖内情况免费派发,主要对象是在逃人员家属,以及流动性比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直接向群众发放寓宣传于娱乐,更能吸引群众的眼球,有利于加深群众对逃犯特征的记忆。同时,扑克也便于群众随身携带,一旦遇见可疑对象,即可随手掏出扑克牌进行比对,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提供可靠线索,提高抓捕嫌疑人成功率。
据了解,传统的通缉令限于四处张贴的模式,能够看到的群众比较少,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扑克牌利于较长时间保管使用,不同于张贴、悬挂时间、场合受到限制的张贴类通缉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参与,更快更多地发现线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降低警方的抓捕成本。
广州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世界警务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警务概念外延的扩大与模糊,“通缉扑克最大特色在于利用这一社会广为流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日常传统娱乐项目为媒介,把追逃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地公众化,极大地调动广大群众对追逃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在当前追逃工作面广量大而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追捕在逃人员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对在逃人员形成极大震慑。”
(记者 史谦 通讯员 马钊楷 潘国良)
·广东广州公安局党委到基层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
·广东广州公安局:打造特色反腐倡廉新品牌
·广东广州中院:院长和审委会委员办案已成常态
·广东广州:打造新型专业国际化知产法院
·广东广州:全面推行电子邮件送民事诉讼文书
·广东广州交警开展“飙车”专项整治行动
·广东广州交警开展“飙车”专项整治行动
·广东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诞生记
·广东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揭牌
·广东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举行揭牌仪式
·广东广州中院:诉讼文书实现“一键接收”
·广东广州警方举办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