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一个本子、几条板凳……几样最简单不过的东西,“法制院坝会”就这在社区楼院和农家院坝里开起来了。重庆市江津区司法局充分发动局机关干部、司法助理员和广大法律工作者,组成每2至3人一组的宣讲小分队,坚持深入全区各镇街、村居小区楼院和农家院坝召开“法制院坝会”,与群众“摆龙门阵”、拉家常,倾听群众呼声、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接受群众法制咨询、化解矛盾纠纷,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法制大餐。
江津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以往普法宣传往往注重形式上的集中宣传造势,不注重与群众交流互动,也不管群众的法制需求,实际达到的效果并不好。而通过召开“法制院坝会”,以群众身边的具体人、具体事为内容,在院坝会上与群众互动,既帮助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起到了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作用。
江津司区法局宣讲小分队在油溪镇华龙村7组收集情况时,了解到当地村民对土地流转以及因离婚而产生的财产纠纷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很茫然。于是,小分队请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律师当面向村民讲解。村民们踊跃参加,一个接一个现场提问,原本计划开半天的院坝会,结果开了一整天。
参加院坝会的村民何耀华感慨地说:“以前一遇到土地流转纠纷就找政府闹,也不懂法律,现在知道今后遇到这些问题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江津司法局宣讲小分队在实践中逐渐提炼出“三步”宣讲工作法,第一步:让群众各自发表意见,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第二步: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从面上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讲;第三步:对群众的个性化咨询,开展具体的答疑解惑。
“我们这边的养猪场污染了环境,影响我们生活,我们反映多次都没解决,到底该怎么办?”今年7月,该局吴滩司法所接到群众反映,专门在辖区平安村组织召开院坝会,听取当地群众诉求。在当地街道支持下,司法所几次走访养猪场老板,一方面督促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为当地受影响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最终解决了问题。
江津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各宣讲小分队在“法制院坝会”活动中坚持以“五心”办理“五小”实事。即:通过“耐心”宣讲法律“小常识”满足群众个性化的法律需求;“用心”办理“小案件”提升群众满意度;“热心”调处“小矛盾”及时化解纠纷;“实心”解决“小麻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诚心”听取“小意见”,以实际整改行动和结果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据统计,自今年初开展“法制院坝会”以来,江津区司法局已召开300场院坝会,组织专题法治讲座70余场,参与群众600多人,接受法治咨询1000余人次,有效化解各类民间纠纷420件。
(记者 徐伟)
·重庆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视频会议
·重庆公安抓获劝返潜逃境外嫌疑人八名
·重庆:光盘刻录电子卷宗被点赞
·重庆五中院:规范环境资源案件审理工作
·重庆三中院:老赖不履行 插翅也难“飞”
·重庆一中院举办《事业与人生》专题讲座
·重庆一中院举办《事业与人生》专题讲座
·重庆一中院:司法公开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重庆召开禁毒工作情况汇报会
·重庆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会议
·重庆: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
·重庆一中院:“四种文化”提升法院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