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区完善综合信息系统推进平安建设
逾九成综治文档搭上网络快车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以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载体,创新治理方式,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平安鄞州”建设。目前,全区90%以上的平安综治工作文档通过综合信息系统快速上传下达,90%以上基层社会治理信息通过综合信息系统即时流转处置,基层群众到市以上各级信访总量同比持续下降,全区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基层社会治理两网整合
鄞州区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在浙江省率先高标准建设镇乡(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基层村居(社区)综治警务室(站)建设,深化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首先,依托现有基层工作网格开展社会治理基础信息采集。目前,鄞州区在村居(社区)以下划分基层网格2520个,其中,人居基础网格2223个,系统专属网格297个,配备各类网格管理员2528人。网格划分从过去有人居住网格向无人居住网格拓展,把涉及平安建设和公共安全的山林防护、工业园区、铁路沿线等特殊区块、专项条线单独建立各类专属网格,力求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 其次,基层网格管理员兼任基层社会治理信息采集员。明确网格管理员负责社会治理信息采集和反映基层社情民意,同时兼顾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日常矛盾纠纷调解、重点人员排查协管等,基本实现基层网格管理员与信息员“两员合一”。
第三,采集到的各类社会治理信息通过网格化管理加以调处与流转。大量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信息通过网格得到汇总集聚,一般性易调处矛盾纠纷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村居(社区)一线得到有效化解,村居(社区)难以处置的基层矛盾纠纷与公共安全隐患,也通过综合信息系统和网格调处工作机制在镇乡(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网格办(站)得以妥善处置或批转化解。
建设社会治理信息“高速网”
鄞州区将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高速网”建设纳入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服务基层群众的民生工程予以列项,当地财政每年安排19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保障。
一是着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目前,开通并使用的有线网工作终端已达577个,实现镇乡(街道)、村居(社区)、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综治e通”无线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为随访随录、即录即报、即拍即传提供互动信息采集,并通过与镇乡(街道)、村居(社区)两级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实现即时互通对接,形成以网格管理员为触角,覆盖全辖区的信息采集、上报与流转网络。三是建立一支多层次、广覆盖的信息员队伍。全区2528名网格管理员(信息员)在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中,尤其是信息采集报送环节起到基础性、源头性作用。同时,在吸收原有各系统部门单位信息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综治协管员、平安志愿者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保安人员、小区物业管理员等在收集社会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社会治理信息处置机制
为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处置机制,鄞州区采取多项措施。
一是建立常态化信息采集机制。网格信息员结合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一日一巡查,一天一报告”基本要求,深入网格走访民情、排查矛盾、了解需求,并及时将各类信息整理上报给村(社区)主任或治保主任,并录入信息平台。二是落实区镇村分级办理机制。对上报到信息平台的问题,每天专人梳理、汇总。对易于处理的一般性问题,由村居(社区)直接办理;较大问题交由镇乡(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网格办集中统一交办;对镇乡(街道)无法处置的一般性问题,通过提交区公共事务受理中心网上系统及时流转到区级相关职能部门限期解决,一些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或需跨部门单位处理解决的问题由区综治办(维稳办)协调区级部门处理。三是完善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区镇两级每月结合基层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对信息平台上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提醒预警新出现问题,协调督办疑难突出问题,特别是对阶段性涉稳信访信息、治安突出问题、重大网络舆情等重要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形成专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四是落实“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有效基础信息进行奖励,对于重要或重大信息,在镇乡(街道)奖励的基础上,报送区级有关部门申请奖励。各区级有关部门对基层上报的重要或重大信息,在分类定性的基础上,按区级奖励标准作进一步奖励。(记者谢台选 通讯员唐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