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住户漏水到我家,与他们沟通无效,怎么办?”“我马上录入,帮你联系。”问话的是温州市鹿城区滨江街道青园社区上陡门居民黄大妈,回话的是青园社区网格员庄思思。庄思思所说的“录入”,是指将矛盾纠纷录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后续处理随之跟进。
这是浙江省温州市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温州市以信息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又一重要实践。
历经几年的探索、应用、完善,温州市社会治理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平安大市“五连创”发挥了“信息库”、“协调者”的重要作用。
信息平台覆盖全市
温州的综治“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始于2009年,时任温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贤良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综治信息化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构想,并在温州市龙湾区先行开展试点。试点中,逐步完善了网格划分、网格员职责、工作流程、保障机制、信息采集等工作。
为收集更全面的信息,温州大力发展网格员队伍。目前,全市共有专兼职网格员1.9万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信息采集,兼顾平安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
经过探索,温州市本级在全国率先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全市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我们把信息采集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借助移动智能终端‘综治E通’、‘*180’服务热线等,利用网格微信群等微治理模式,全时段、全覆盖地采集信息,真正做到人口及场所等基础信息、重点人及特殊事等关键信息、群众反映的问题、部门需要的数据等重要信息一网打尽。”温州市综治办工作人员介绍。
当前,温州市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已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130个乡镇(街道)、823个城乡新社区、5482个村、1.2万个网格和市、县、乡三级4895个部门,实现了数据采集流通的“纵向底、横向边、全覆盖”。
随时随地上报信息
2014年6月16日,温州鹿城区五马街道黎明西路社区的网格员接到群众通过“*180”服务热线(注:网格内任一座机拨“*180”,即可自动连接该网格的网格员手机)拨打的电话,称黎明西路一座老桥年久失修,多处栏杆断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并用“综治E通”手机拍下现场照片,通过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上报给鹿城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进行处置。很快,有关部门就修缮了这座老桥,保障了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
鹿城区五马街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过去综治工作中存在“跑不到、采不全、存不住”现象,而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五马街道采集录入了人员、场所、事件等各类信息35万余条,建立各种电子台账2400余件,大大弥补了以往的不足。
丰富的数据资源,给部门站所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和便捷的共享渠道。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信息平台上找到想要的信息,再也不用在堆积如山的故纸堆里查询某个事件、某个信息,解决了之前管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部门站所间信息相通存在壁垒等问题。
目前,温州全市配备“综治E通”手机5300多只,建立各类微信群、微博公共号等2100多个,采集信息1200多万条,占全省信息总量的三分之一。
第一时间化解矛盾
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填补了过去部门站所间条块分割、信息滞后、沟通不畅、联动困难等漏洞,使网格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然后在社区、街道这一级就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2014年7月,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的居民代表特地来到松台街道,送上了“情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原来,位于马鞍池西路的一处违法建筑不仅对小区居民的采光产生极大影响,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菱藕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情况后,将这条信息通过“综治E通”录入信息平台,上报至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街道核实情况后,立即牵头召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及街道城管办、安监办等部门进行协调解决。违法建筑随后被拆除,居民拍手称快。
10月16日晚,松台街道辖区里一家鞋业厂因拖欠工资遭员工围堵,社区网格员立即赶赴现场,然后与街道综治办、劳保所、派出所一同协调。仅半个小时,老板补发工资15292元。网格员将全过程拍照上传微信群,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实地、实效录入、上报。
目前,各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每天都对信息平台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实时监控和评估群众诉求的收集与解决情况,对驻格员和网格员的基础信息录入和服务事项办事情况实行周提醒、月通报考核的评价机制,确保综治信息平台规范、高效、务实、快捷运行。
温州市综治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信息在平台中的快速流转,改变了以往“电话报、文件传、开会汇报”的低效信息流转处置模式,提升了信息处置的效率。
现在,基层通过平台报送的每条信息,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直观掌握、第一时间动态跟踪,避免了信息在流转中耽搁、停滞、误判和丢失。
据了解,2014年以来,温州市通过运用信息系统,共化解矛盾纠纷12.7万件,消除治安隐患8.5万个,服务民生事项74.8万件。
信息流转联动处置
4年来,温州市不断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实施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规程》、《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真正做到“网格化管理服务”和“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两网合一”。
通过部门资源的要素整合、数据共享,温州市信息平台已辐射54个市级部门、716个县级部门、4125个乡级基层站所,实现了平台事件的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流转。为实现部门联动事件的快速处置,温州建立完善部门联络员、领导督办、监督考核等制度,使部门联动成为常态。
2014年4月22日,平阳县万全镇宋埠社区一网格员反映,该地区长桥河道长期受到当地养猪场和临近的瑞安市某村一奶牛养殖场的共同污染,河道发黑发臭,对附近村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因该事件涉及平阳县、瑞安市两地环保部门,信息经宋埠社区、万全镇、平阳县层层上报至市综治信息中心。
温州市级中心初步核实后,将此事流转至温州市环保局,要求予以协调解决。随后,由温州市环保局牵头,平阳县、瑞安市两地环保部门联合行动,对各自辖区内的养殖场进行了环境污染评估,提出了污染防治方案,使这一污染事件得到了高效处置。
分析数据提供参考
温州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真正的价值不是海量数据的简单录入和集合,而是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类、分析、预测,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给政府决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当前,温州市每月入库数据近20万条,数据容量达1.2TB,初步具备了大数据分析功能,提高了政策措施制定的前瞻性、预见性,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比如,针对媒体报道的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情况,结合温州市信息中心平台所录入的涉及精神病人的治安隐患,温州市信息中心通过平台大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防范举措。随后,温州市综治办牵头协调市公安、卫生、民政、残联等单位专题研究,形成了《温州市关于加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预防处置工作的意见》及《温州市肇事肇祸行为及倾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监管协调机制》,给温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浙江金华法院:多措并举打击“老赖”
·浙江江东法院:“三个零距离”推进社区法律诊所建设工作
·浙江政法委:弘扬法治精神 优化法律服务
·倪崇晖:“最美浙江人”用善举挽救罪犯家庭
·浙江瑞安公安局打掉一个跨省贩毒团伙
·浙江绍兴:民间人才“万人计划”参与乡村治理
·浙江绍兴:民间人才“万人计划”参与乡村治理
·浙江:在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中立标杆作表率
·浙江温州检察院检察长进高校开展预防宣讲
·浙江义乌:建设清廉商城 成效显著
·浙江公安机关爱民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台州首讲
·浙江海盐:单位安全管理人“进修”消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