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公安透明办官微成谣言粉碎机

2014-12-08 09:07:31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法制日报 

  主动回应社会舆论以正视听接受监督

  北京公安透明办官微成谣言粉碎机

  “穿衣服厚了要当心,大衣和羽绒服的外兜是小偷最喜欢也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套‘地穿甲’时行车要小心慢行,避免猛打方向盘,刹车要尽量早踩、轻踩”……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连续发布多条冬季防扒提示、行车指南,获不少网友转发、点赞。

  这只不过是“@平安北京”诸多功能中的一项。

  “@平安北京”团队负责人赵峰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北京”的功能定位,涵盖资讯发布、警民沟通、服务群众三项内容,日常与网友互动最多的,当属资讯发布。北京地区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就属于资讯发布的范畴。

  2013年12月3日,一条“扶起摔倒中年大妈,外国小伙疑遭讹诈”的网络新闻及图片被各大网站推至醒目位置,网友对大妈发出愤怒声讨,一时之间,舆论呈现出一边倒态势。

  当天19时50分,“@平安北京”微博首次针对此事进行通报,证实外籍男子无驾驶证,摩托车无牌照,在人行横道内撞倒中年女子,对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快,舆论逐渐转向指责媒体误导和外籍人士非法行车。

  12月11日,“@平安北京”再次通报称,撞倒大妈的老外因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载人逆行被拘7天,非法就业被拘5天,处罚后将被遣送出境。

  12月15日,“@平安北京”贴出央视还原事件真相的节目视频,披露了真实细节,再次推动网友正确认识整个事件并进行深入思考。

  “整个事件中,‘@平安北京’陆续进行多次通报,制止了某些谣言的扩散,平息了舆论风波。”赵峰说,辟谣已经成为“@平安北京”一项日常工作,从早期的“鸡蛋砸车窗迫停车辆抢劫”,到后来的“地铁喷迷药让人丧失神志”,甚至是“三里屯寒夜,半裸妙龄女全身是血爬出纸箱”,“@平安北京”均主动联系相关分局和职能部门获取报案信息,最短时间内得到真实情况,及时通报给公众。自开通至今,“@平安北京”发布辟谣、重大案件和突发情况微博近200余条,仅2013年就发布相关信息达50余条。

  如今,“@平安北京”平台总粉丝数已突破1100万,民警的工作也从相对神秘的“幕后”逐渐走向“台前”,时时刻刻被监督着。“这要求我们工作时更加细致、高效。”赵峰说。

  2013年1月,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反映,一名警察开着警车不但在驾驶途中抽烟,还打电话。“@平安北京”收到该信息后,立即交给督察部门核实。经查,网友反映情况属实,随后该警察被处以扣分、罚款的处罚,并被通报批评。

  近年来,“@平安北京”通过首都警务报道、警民故事、正能量等栏目和话题,将北京民警的工作状态公诸于众,让上千万网友了解“警察叔叔”的工作职责,也为节假日辛苦工作的民警们点赞。

  “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工作、主动回应社会舆论、热点话题、发布便民信息,没有让警方的工作被动,反而为北京市公安局开展各项工作换来更多理解和支持。”赵峰说。(记者黄洁)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北京食品药品企业失信将被扣分惩戒
·北京西城区以“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
·北京法院:审判流程公开 提升审判管理水平
·北京:聚焦“12·4” 弘扬宪法精神
·北京石景山:举办“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
·北京怀柔:举办首个国家宪法日活动

·北京怀柔:举办首个国家宪法日活动
·北京通州: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
·北京:组织“博友基层行 走进民事检察处”活动
·北京石景山:举办“法定职责必须为”学习会
·北京海淀司法局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
·北京检察院一分院举办“国家宪法日”座谈会